SlideShare ist ein Scribd-Unternehmen logo
1 von 41
聆听:声音艺术的政治学实践 Zafka ( 张安定 ) 2009.10.18 摆搭汇 第五期 @ 北京  @ 奇遇花园 http://camp.blogbeta.com
By : Zafka ( 张安定 ) 2009.10.18 Betacamp, Beijing 聆听:声音艺术的政治学实践
sound Zafka 2005: 21st Floor & 12 Hours 2006: Whose Utopia 2006: When HK Harbors London 2007: i.Mirror 2007: RYC Plan 2008: “ Now In Coming ” Project 2008: Prague & Side Projects 2009: Tourist Sound Dairy Field Recording Composition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Sound Writing Sound Installation Performance
视觉艺术  Visual Arts 听觉艺术  Sound Art
声音艺术:乐音之外 的探索
从实验 冲动 到当代艺术:中国的声音艺术社群 1.http://www.yanjun.org/archives/category/chinese-music  2.http://www.post-concrete.com/blog/?tag=sound-art  3.http://www.yanjun.org/blog/archives/1310
实地录音 (Phonography) :聆听 / 批判 / 再现
听不见的城市:城市声响的政治学聆听 “ 聆听不会自觉成为一个主动而独立的行为,成为我们重建个体和城市关联的工具。聆听是对称的游戏,一端尊重和理解城市现有声响环境,一端保持聆听的批判性。这首先是听觉上美学意识形态霸权的破除——秉守声音本位主义,开放双耳,反思听觉习惯中隐现的权力秩序。这种秩序不仅指向各种声响的存在或者消亡,还指向它们所被标明的包括美学在内的各种价值体系。 如今,听觉已是城市声响再生产机制中被捕获的主体感觉;至于狩猎者,也不过是资本和政治权力重塑城市空间中的一个环节。而个体的听觉如何被驯服,被纳入主体治理框架——这个问题应被置于福柯关于身体政治的现代政治论述中。 如今,在音乐性诉求之外, 聆听要成为批判性工具 ——因为声响已是城市正义与否的标注。我们的解读,从城市空间基本构成(物理结构和人群结构),城市声响环境诞生地开始,并讨论资本引导的城市声响,以及移民人群的声音史。 ” Zafka.  2005
21floor   is an open project launched at the end of 2005 by a group of young artists in Guangzhou, China. The core members of the group are composed of CHEN Gang (graphic designer), Justin ZHONG Minjie (sound artist), LIN Zhiying (sound artist), ZHANG Anding (aka Zafka, sound artist) & Thom CHIN (video artist & curator). 21floor is keen on the exploration of alternative spaces (KTV, Internet Cafe, Office, etc.) as performing/exhibition venue,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y of cros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Zafka.2005
12 Hours: Sound Actions For Your Secret Lover Zafka.2005 Improvisation works based on field recording in Guangzhou
“ 众声芸说 :在位于广州沙面的惊艳会 K 歌会所进行。遵循社会学样本形式拟定观众名单并发函邀请。各式身份不同阶层的参与者 ( 公务员、专业人士、农民、学生、艺术同行、工人、媒体从业者等)构成微缩城市图景 / 印记。作品以声音和影像媒介在 K 房进行实施和展示,来切入 / 截取 / 延伸城市空间,在这一夜的声色犬马空间中将生机勃勃的日常活力再次浓缩释放。”  Zafka.2005
Whose Utopia:  谁的乌托邦 Zafka.2006 Composition based on field recording of Osram factory in Foshan
 
欧司朗 · 中国 —— 谁的乌托邦   “ 在 Osram 样本中,我这个外来者观察者的批判早早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乌托邦;而工人对现代工业的想象、现代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他们的乌托邦同样现实发生在 Osram 。残酷的是,这样的状况恰恰组成了现代性问题的一体两面,归根结底,他们的乌托邦和我的乌托邦,并没有什么不同,在看似错位的想象中,重合的都是关乎人类最终境遇的乌托邦——而这样的乌托邦,现在看来,更多的陷入了无力感的沼泽。   是的,如齐泽克所说,我们必须重新发明一种新的乌托邦——它既不是对未来的想象,更不是对过往的眷恋。新的乌托邦就存在于现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种实践就是乌托邦。   因此,整个唱片的构思,并不试图依照批判的理性去安排声响结构,而是在具象和抽象混合运用的基础上,试图印象般的涂抹出对于 Osram 的想象、情绪与记忆,在听觉上塑造一个乌托邦,并试图呈现以上的问题——他们的乌托邦也是我们的乌托邦。 ” Zafka . 2006
When HK Harbors London Zafka.2006 Composition based on the field recordings at HK harbors
Yong◎He:  雍◎和 Zafka.2007 Composition & sound installation based on the field recording of Lama Temple areas
“ 从听觉上来说,南北走向的雍和宫大街是这个区域的“魔幻大街”,是这个城市发展断裂的最佳注脚——选择东西双向任何一个胡同入口,往里行走 10-15 米,雍和宫大街嘈杂异常的交通和商业声响,转眼转换为安静平和。这是一个狭窄地理空间内剧烈转换的城市声响环境。狭窄的胡同,前工业时代城市声响的生产轴心,如今成为了对付嘈杂交通声响环境最有力的“消声器”。同时,胡同的狭窄造就了不同于雍和宫大街的商业和社区形态,也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声响环境。胡同中最多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三轮车,承担了大部分日常交通和商业功能(上下班,送啤酒,杂货,收破烂,送报等),构成了声响环境的主体。另外,胡同也是传统的社区空间。胡同的公共声响,部分重叠了居民的私人生活空间声响——小孩嬉闹,大人呵斥,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等。” Zafka. 2007
 
雍◎和 魔幻大街
“ 雍◎和” —  魔幻大街 “ 已经有太多对城市断裂性变迁的批判,蜕变为不负责任的怀旧主义情调,进而演变为绝缘冷酷高高在上的道德主义。我无法埋怨在大部分人长长的城市生存需求列表上,声响环境可能只是最后一项。城市声响环境重建的未来,只有建立在城市发展本身的正义之上。这样的正义在于,在资本试图用利益最大化的逻辑横行摧毁一切时,更为深刻的政治和文化逻辑可以唤醒,可以拯救与平衡,并在让人们在自主决定自身和城市发展方向的同时,提供更为前瞻性的考量,避免发展的断裂。 事实是,一个高速变迁城市的断裂,并不只是资本和政治的简单合谋。这不是故事的全貌。每个人都是城市变化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在矛盾中度日。作为这个城市新的定居者,我所能书写的,只是一副私人城市声响地图和一张唱片,把我用脚和耳朵丈量过的地方,用一套城市微观声响地理的方法,从我的情感和体验出发,以回忆和想象——一种并不确定性的东西,把关于魔幻大街的一些,简单记载下来。我只是有些担心,那些被忘却的城市声响——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更是文化的,情感的,心理的,那些基于个体对自己生长的城市认知和心理的断裂,才是城市变迁断裂的最细微致命之处。我期待未来,我能听到城市声响庇护着正义,我不在乎声响是否新旧,分贝是否高低。因为那些耳朵,终究会被唤醒。 ” Zafka. 2007
“ 城市微观声响地理 。行走 / 研究 / 听音 —— 我们试图理解日常的声响,更试图理解所生活的城市。这是一个来自民间团体的初次行动。我们相信,一种来自实践,来自双脚和双耳的活动,可以还原城市声响的情感和心理感知,重建属于耳和心的意象城市,更就此打开批判与建设的新空间。” Zafka.  2007
 
 
 
 
“ 我试图做些改变:通过 RYC 团队,将城市声响政治学聆听的路径,转换为 城市微观声响地理的实践 , 一种可分享的实践 。行走 / 研究 / 听音,与城市中的同伴一起,从每一条街道开始,通过微观的地点( place )与空间( space )的融合,揣摩理解每一个声响,触及情感与记忆,并由此尝试建立一套方法,将宏大的逻辑转化为日常的实践,转变为公共平台上可供分享和探讨的话题,并最终成为批判的力量。我期待团体的每一个成员,从声响入手,最终将可以独立在城市中聆听并反思,在每一次实践中,发展出 城市声响的游击战 ,并最终超越声响,达到声响反思的个体生存层面。聆听,原本私密,但从来都是抵达公共的彼岸。   ” Zafka . 2007
大熊  < 城市五线谱 > Zafka < 观◎音 > Elvis < 听力表 > “ 这次 RYC 首次实践展览呈现的,有手绘的微观地图,有声响地点的研究,有实地录音,还有录像,装置等作品。 RYC 试图表达对城市声响的私人记忆 / 想像 / 认知,表达聆听和生存者的复杂情感,链接个体 - 聆听 - 城市三者之间的联系。而每个成员爆发出来的能力,已经说明在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个体日常表达的手段。” Zafka.  2007
Zafka.2007 Composition Based on Field Recording in Second Life, A 3D Online Virtual World  i·Mirror:  Soundscapes of SL
i·Mirror: The Limited v-Pod Version Zafka.2007
过度符号化的现实:虚拟世界的实地录音 “ SL 是无法自主发声的乌托邦。它复制了真实世界——视觉,空间连同情感,但没有也无法复制真实世界的有机声响环境。在虚拟世界,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声响层面早早被剥离了。虚拟世界比真实世界更为视觉中心主义。真实个体在虚拟世界的存在,是通过操控电脑,以凝视 3D 化身的方法实现。 整个音景中少有居民精心架构声响环境,也少有工业声响。海浪声,水流声,风声,篝火声,鸟鸣,虫叫——几乎无所不在,但几无变化。真实世界中被工业社会遮蔽的自然环境声响,在虚拟世界通过预置的循环播放被过分强调,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过度的自我救赎。这些被“过分标识”自然声响,还有风铃声,关门声,叫喊声,机械声等居民上传的声音,都在重复播放中反复指向人们的真实声响记忆。即使如此,因为去掉了真实世界声响的多样复杂,相互联系和层次,虚拟世界的声响环境听起来并不真实,倾向于一种廉价的抽象。”   Zafka. 2007
Zhong Minjie & Lin Zhiying & Zafka : The Terminator and His World Zafka.2008 “ Now In Coming ”Qinghai  Project  in  The Third Guangzhou Triennial
“ 在青海,我们走过玉树,西宁,还有格尔木。我们去过盐湖,戈壁,牧场,黄河,我们跟自然一起。我们还穿越街道,公路,公园,集市,学校,商店,广场,火车站,清真寺,佛教寺庙,毡房,我们跟人群在一起。在青海,我们思考聆听对象和聆听行为。我们实践行动录音与声响即兴写作,尝试重塑声响-影像-认知之间的关联。” Zafka. 2008
“ 西方当代艺术中,声音艺术更多以装置形态进入到美术馆体制。声响被看成是自然和科技的产物,被看成是通过一些界面和机制重塑,以不同方式在空间和观众互动。这是一种相当程度剥离了声响的社会性和政治性聆听可能,剥离了声音本体时间线性,归属于当下美术馆体制的声音艺术。” Zafka. 2008
“ 我们相信,任何现场,即是剧场。当我们开始介入,无论使用什么媒介,我们便在剧场之内。我们参与剧场。我们主张观念性的行走与聆听实践。我们称之为 行动录音 。从学术角度来说,行动录音的实践规则,倾向人类学,观念考察则多以社会学和政治学为支撑。 实地录音也叫 Phonography,  希腊语,意为声响写作 (sound writing) 。我们把行动录音,视作即兴的声响写作。剧场具有宏观的可预见性,类型性,但更充满偶发性,事件性,不可复制性。我们闯入了当地,在地的进行声响写作。这类似一种快速的素描。 在青海,我们观察,抽取,记录。割裂某些东西,抽象某些东西,又去掉某些东西。我们关注个体和群体在空间的流动,聚集或分散的发声。行动录音涉及大量个体语言。混杂的藏语,青海话和普通话。人的语言和行为,产生了大量具有情感的,个体对社会想象的声响。这些声响具有不可复制的剧场感。 我们考察人本发声的社会情境,空间环境,情绪状态。我们聆听情绪,聆听个体表达,集体想象和隐藏的秩序。我们聆听不同语言之间的合唱与差异,聆听隐藏的权力秩序。我们体会海拔高度,空间环境和声响密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公共空间流连转换,尾随人群,不断游击。 这是剧场,我们在其中,参与其中,同时随时准备介入与激发。有时候,我们直接参与场景。 在塔尔寺,我们组织一群导游,割断场景与个体发声,聆听导游的语系与个体想象。有时候,我们默不做声,设定距离,动作,关系,成为现场的一部分,成为声响生产的诱因。有时候,我们提问,设问, 攀谈,引诱, 解释,反抗,激发,直接成为声响的一部分。” Zafka. 2008 在青海:行动录音与声响即兴写作
“ 声响的聆听,长久的历史是脱离视觉环境,脱离可见的社会情境。我们想探讨,如何驾驭社会性的声响,有效呈现我们的观念和体验?我们尊重语言作为声响的独特性。我们意图记录和表达——那些有意识 / 无意识的个体 / 群体声响,视觉化情境,大脑深处不言的理性逻辑,三者之间如何相互融合,斗争,穿越黑暗悠长的隧道。  青海之前,钟敏杰和林志英的“拍背有理” blog ,以“标题-图片-声音”格式,构成了每次作品 / 帖子发布的规则。这是一种意图重构的视觉-听觉-个体认知之间的关系。在 RYC 的展览,我也曾试图在一个封闭空间,以无声的方式,重建文字,声响想象与个体记忆间的关系。 但在青海,我们重新用声音思考,尝试重建声响-影像-认知间的关系,寻找一种方法,在离开剧场时,仍可表达和再生产我们在场的复杂感受。 我们动用了除麦克风之外的媒介——数码相机, DV 。我们不在乎作品是否是装置,是否是唱片,是否是录像。我们在乎:这是否可感知,是否可聆听,是否来自内心。我们呈现给你们,我们捕捉到,我们即兴写作过的,我们参与过的,青海。” Zafka. 2008 在青海:声响,影像与认知
钟敏杰 + 林志英 + 张安定 “ 我们还想回到青海。去现场,在现场,不断回到现场。回到那里,在广场游荡,在戈壁滩发呆,一起探讨,有关鸟的问题。”
Sound & Architecture Music For Shopping Malls Music For Museums V.A. Zafka.2007 & 2008
Side Projects A Lower Summer The Wedding Beast Slow-core, guitar noise, Urban soundscape Sound improvisation & Instrumental soundscape
Prague: My Band Experiment Post Rock (1998-now) Soundtrack
2002 <Printemps> 2005 <Le Pont> Soundtracks for Cao Fei’s videos <Whose Utopia> and <i.Mirror>  2009:  New Album Coming Soon
Thanks For Listening and Have A Good Day!  Zafka. 2009 Sound:  http://www.douban.com/artist/zafka Band:  http://www.douban.com/artist/prague Twitter:  http://www.twitter.com/zafka Blog:  http://chinayouthology.com/blog/ Company:  http://chinayouthology.com/

Weitere ähnliche Inhalte

Ähnlich wie 聆听 声音艺术的政治学实践

Listening Experience1.2
Listening Experience1.2Listening Experience1.2
Listening Experience1.2vul3jp6
 
藝術介入場域
藝術介入場域藝術介入場域
藝術介入場域Tzu-Te Tsai
 
從音樂到聲音-漫談聲音藝術與創作
從音樂到聲音-漫談聲音藝術與創作 從音樂到聲音-漫談聲音藝術與創作
從音樂到聲音-漫談聲音藝術與創作 柏豪 紀
 
中大文化管理校友會交流活動 – 鄺佳玲 (Joel Kwong)
中大文化管理校友會交流活動 – 鄺佳玲 (Joel Kwong)中大文化管理校友會交流活動 – 鄺佳玲 (Joel Kwong)
中大文化管理校友會交流活動 – 鄺佳玲 (Joel Kwong)Jonas Chau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姿麟 郭
 

Ähnlich wie 聆听 声音艺术的政治学实践 (8)

Listening Experience1.2
Listening Experience1.2Listening Experience1.2
Listening Experience1.2
 
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
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
台灣數位藝術E檔案
 
藝術介入場域
藝術介入場域藝術介入場域
藝術介入場域
 
從音樂到聲音-漫談聲音藝術與創作
從音樂到聲音-漫談聲音藝術與創作 從音樂到聲音-漫談聲音藝術與創作
從音樂到聲音-漫談聲音藝術與創作
 
20181015
2018101520181015
20181015
 
中大文化管理校友會交流活動 – 鄺佳玲 (Joel Kwong)
中大文化管理校友會交流活動 – 鄺佳玲 (Joel Kwong)中大文化管理校友會交流活動 – 鄺佳玲 (Joel Kwong)
中大文化管理校友會交流活動 – 鄺佳玲 (Joel Kwong)
 
Fju 20180324
Fju 20180324Fju 20180324
Fju 20180324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單元一 當代公共藝術的起源與發展
 

Mehr von zhu02

Betacamp4.选秀
Betacamp4.选秀Betacamp4.选秀
Betacamp4.选秀zhu02
 
用漫画做环保:胖兔子粥粥个人讲演2绿帽子
用漫画做环保:胖兔子粥粥个人讲演2绿帽子用漫画做环保:胖兔子粥粥个人讲演2绿帽子
用漫画做环保:胖兔子粥粥个人讲演2绿帽子zhu02
 
Beta Huoju 090823
Beta Huoju 090823Beta Huoju 090823
Beta Huoju 090823zhu02
 
Youth Volunteer Movement
Youth Volunteer MovementYouth Volunteer Movement
Youth Volunteer Movementzhu02
 
诗人们都在干嘛
诗人们都在干嘛诗人们都在干嘛
诗人们都在干嘛zhu02
 
Betacamp.姬十三.2009.8.9
Betacamp.姬十三.2009.8.9Betacamp.姬十三.2009.8.9
Betacamp.姬十三.2009.8.9zhu02
 
奇遇花园是这个城市的咖啡馆
奇遇花园是这个城市的咖啡馆奇遇花园是这个城市的咖啡馆
奇遇花园是这个城市的咖啡馆zhu02
 
麦兜四格
麦兜四格麦兜四格
麦兜四格zhu02
 
基于Lucene的站内搜索 Beta
基于Lucene的站内搜索 Beta基于Lucene的站内搜索 Beta
基于Lucene的站内搜索 Betazhu02
 
胡泳《有关Twitter的疑问》
胡泳《有关Twitter的疑问》胡泳《有关Twitter的疑问》
胡泳《有关Twitter的疑问》zhu02
 
纪录片创作走向0712
纪录片创作走向0712纪录片创作走向0712
纪录片创作走向0712zhu02
 
科幻电影引领3 D时代
科幻电影引领3 D时代科幻电影引领3 D时代
科幻电影引领3 D时代zhu02
 
搭讪学堂2 小熊
搭讪学堂2 小熊搭讪学堂2 小熊
搭讪学堂2 小熊zhu02
 
2009 Dej Jam And Play
2009 Dej Jam And Play2009 Dej Jam And Play
2009 Dej Jam And Playzhu02
 
0628阙宏宇
0628阙宏宇0628阙宏宇
0628阙宏宇zhu02
 
090525 Ngo与企业伙伴关系(修改后)
090525 Ngo与企业伙伴关系(修改后)090525 Ngo与企业伙伴关系(修改后)
090525 Ngo与企业伙伴关系(修改后)zhu02
 
5.赵维红 城市固体垃圾管理案例分享2
5.赵维红 城市固体垃圾管理案例分享25.赵维红 城市固体垃圾管理案例分享2
5.赵维红 城市固体垃圾管理案例分享2zhu02
 
4.王瑞卿 Los Banos资源回收处理见闻(2.13 18)
4.王瑞卿 Los Banos资源回收处理见闻(2.13 18)4.王瑞卿 Los Banos资源回收处理见闻(2.13 18)
4.王瑞卿 Los Banos资源回收处理见闻(2.13 18)zhu02
 
3.王艳蕊 社区非正式领袖
3.王艳蕊 社区非正式领袖3.王艳蕊 社区非正式领袖
3.王艳蕊 社区非正式领袖zhu02
 
2.刘铎 Social Problem And Local Governace
2.刘铎 Social Problem And Local Governace2.刘铎 Social Problem And Local Governace
2.刘铎 Social Problem And Local Governacezhu02
 

Mehr von zhu02 (20)

Betacamp4.选秀
Betacamp4.选秀Betacamp4.选秀
Betacamp4.选秀
 
用漫画做环保:胖兔子粥粥个人讲演2绿帽子
用漫画做环保:胖兔子粥粥个人讲演2绿帽子用漫画做环保:胖兔子粥粥个人讲演2绿帽子
用漫画做环保:胖兔子粥粥个人讲演2绿帽子
 
Beta Huoju 090823
Beta Huoju 090823Beta Huoju 090823
Beta Huoju 090823
 
Youth Volunteer Movement
Youth Volunteer MovementYouth Volunteer Movement
Youth Volunteer Movement
 
诗人们都在干嘛
诗人们都在干嘛诗人们都在干嘛
诗人们都在干嘛
 
Betacamp.姬十三.2009.8.9
Betacamp.姬十三.2009.8.9Betacamp.姬十三.2009.8.9
Betacamp.姬十三.2009.8.9
 
奇遇花园是这个城市的咖啡馆
奇遇花园是这个城市的咖啡馆奇遇花园是这个城市的咖啡馆
奇遇花园是这个城市的咖啡馆
 
麦兜四格
麦兜四格麦兜四格
麦兜四格
 
基于Lucene的站内搜索 Beta
基于Lucene的站内搜索 Beta基于Lucene的站内搜索 Beta
基于Lucene的站内搜索 Beta
 
胡泳《有关Twitter的疑问》
胡泳《有关Twitter的疑问》胡泳《有关Twitter的疑问》
胡泳《有关Twitter的疑问》
 
纪录片创作走向0712
纪录片创作走向0712纪录片创作走向0712
纪录片创作走向0712
 
科幻电影引领3 D时代
科幻电影引领3 D时代科幻电影引领3 D时代
科幻电影引领3 D时代
 
搭讪学堂2 小熊
搭讪学堂2 小熊搭讪学堂2 小熊
搭讪学堂2 小熊
 
2009 Dej Jam And Play
2009 Dej Jam And Play2009 Dej Jam And Play
2009 Dej Jam And Play
 
0628阙宏宇
0628阙宏宇0628阙宏宇
0628阙宏宇
 
090525 Ngo与企业伙伴关系(修改后)
090525 Ngo与企业伙伴关系(修改后)090525 Ngo与企业伙伴关系(修改后)
090525 Ngo与企业伙伴关系(修改后)
 
5.赵维红 城市固体垃圾管理案例分享2
5.赵维红 城市固体垃圾管理案例分享25.赵维红 城市固体垃圾管理案例分享2
5.赵维红 城市固体垃圾管理案例分享2
 
4.王瑞卿 Los Banos资源回收处理见闻(2.13 18)
4.王瑞卿 Los Banos资源回收处理见闻(2.13 18)4.王瑞卿 Los Banos资源回收处理见闻(2.13 18)
4.王瑞卿 Los Banos资源回收处理见闻(2.13 18)
 
3.王艳蕊 社区非正式领袖
3.王艳蕊 社区非正式领袖3.王艳蕊 社区非正式领袖
3.王艳蕊 社区非正式领袖
 
2.刘铎 Social Problem And Local Governace
2.刘铎 Social Problem And Local Governace2.刘铎 Social Problem And Local Governace
2.刘铎 Social Problem And Local Governace
 

聆听 声音艺术的政治学实践

  • 1. 聆听:声音艺术的政治学实践 Zafka ( 张安定 ) 2009.10.18 摆搭汇 第五期 @ 北京 @ 奇遇花园 http://camp.blogbeta.com
  • 2. By : Zafka ( 张安定 ) 2009.10.18 Betacamp, Beijing 聆听:声音艺术的政治学实践
  • 3. sound Zafka 2005: 21st Floor & 12 Hours 2006: Whose Utopia 2006: When HK Harbors London 2007: i.Mirror 2007: RYC Plan 2008: “ Now In Coming ” Project 2008: Prague & Side Projects 2009: Tourist Sound Dairy Field Recording Composition Cross-disciplinary Research Sound Writing Sound Installation Performance
  • 4. 视觉艺术 Visual Arts 听觉艺术 Sound Art
  • 6. 从实验 冲动 到当代艺术:中国的声音艺术社群 1.http://www.yanjun.org/archives/category/chinese-music 2.http://www.post-concrete.com/blog/?tag=sound-art 3.http://www.yanjun.org/blog/archives/1310
  • 8. 听不见的城市:城市声响的政治学聆听 “ 聆听不会自觉成为一个主动而独立的行为,成为我们重建个体和城市关联的工具。聆听是对称的游戏,一端尊重和理解城市现有声响环境,一端保持聆听的批判性。这首先是听觉上美学意识形态霸权的破除——秉守声音本位主义,开放双耳,反思听觉习惯中隐现的权力秩序。这种秩序不仅指向各种声响的存在或者消亡,还指向它们所被标明的包括美学在内的各种价值体系。 如今,听觉已是城市声响再生产机制中被捕获的主体感觉;至于狩猎者,也不过是资本和政治权力重塑城市空间中的一个环节。而个体的听觉如何被驯服,被纳入主体治理框架——这个问题应被置于福柯关于身体政治的现代政治论述中。 如今,在音乐性诉求之外, 聆听要成为批判性工具 ——因为声响已是城市正义与否的标注。我们的解读,从城市空间基本构成(物理结构和人群结构),城市声响环境诞生地开始,并讨论资本引导的城市声响,以及移民人群的声音史。 ” Zafka. 2005
  • 9. 21floor is an open project launched at the end of 2005 by a group of young artists in Guangzhou, China. The core members of the group are composed of CHEN Gang (graphic designer), Justin ZHONG Minjie (sound artist), LIN Zhiying (sound artist), ZHANG Anding (aka Zafka, sound artist) & Thom CHIN (video artist & curator). 21floor is keen on the exploration of alternative spaces (KTV, Internet Cafe, Office, etc.) as performing/exhibition venue, as well as the possibility of cross-disciplinary collaboration. Zafka.2005
  • 10. 12 Hours: Sound Actions For Your Secret Lover Zafka.2005 Improvisation works based on field recording in Guangzhou
  • 11. “ 众声芸说 :在位于广州沙面的惊艳会 K 歌会所进行。遵循社会学样本形式拟定观众名单并发函邀请。各式身份不同阶层的参与者 ( 公务员、专业人士、农民、学生、艺术同行、工人、媒体从业者等)构成微缩城市图景 / 印记。作品以声音和影像媒介在 K 房进行实施和展示,来切入 / 截取 / 延伸城市空间,在这一夜的声色犬马空间中将生机勃勃的日常活力再次浓缩释放。” Zafka.2005
  • 12. Whose Utopia: 谁的乌托邦 Zafka.2006 Composition based on field recording of Osram factory in Foshan
  • 13.  
  • 14. 欧司朗 · 中国 —— 谁的乌托邦 “ 在 Osram 样本中,我这个外来者观察者的批判早早成为了一个不折不扣的乌托邦;而工人对现代工业的想象、现代生活的憧憬和向往——他们的乌托邦同样现实发生在 Osram 。残酷的是,这样的状况恰恰组成了现代性问题的一体两面,归根结底,他们的乌托邦和我的乌托邦,并没有什么不同,在看似错位的想象中,重合的都是关乎人类最终境遇的乌托邦——而这样的乌托邦,现在看来,更多的陷入了无力感的沼泽。   是的,如齐泽克所说,我们必须重新发明一种新的乌托邦——它既不是对未来的想象,更不是对过往的眷恋。新的乌托邦就存在于现在,把不可能变成可能,这种实践就是乌托邦。   因此,整个唱片的构思,并不试图依照批判的理性去安排声响结构,而是在具象和抽象混合运用的基础上,试图印象般的涂抹出对于 Osram 的想象、情绪与记忆,在听觉上塑造一个乌托邦,并试图呈现以上的问题——他们的乌托邦也是我们的乌托邦。 ” Zafka . 2006
  • 15. When HK Harbors London Zafka.2006 Composition based on the field recordings at HK harbors
  • 16. Yong◎He: 雍◎和 Zafka.2007 Composition & sound installation based on the field recording of Lama Temple areas
  • 17. “ 从听觉上来说,南北走向的雍和宫大街是这个区域的“魔幻大街”,是这个城市发展断裂的最佳注脚——选择东西双向任何一个胡同入口,往里行走 10-15 米,雍和宫大街嘈杂异常的交通和商业声响,转眼转换为安静平和。这是一个狭窄地理空间内剧烈转换的城市声响环境。狭窄的胡同,前工业时代城市声响的生产轴心,如今成为了对付嘈杂交通声响环境最有力的“消声器”。同时,胡同的狭窄造就了不同于雍和宫大街的商业和社区形态,也呈现了截然不同的声响环境。胡同中最多的交通工具——自行车,三轮车,承担了大部分日常交通和商业功能(上下班,送啤酒,杂货,收破烂,送报等),构成了声响环境的主体。另外,胡同也是传统的社区空间。胡同的公共声响,部分重叠了居民的私人生活空间声响——小孩嬉闹,大人呵斥,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等。” Zafka. 2007
  • 18.  
  • 20. “ 雍◎和” — 魔幻大街 “ 已经有太多对城市断裂性变迁的批判,蜕变为不负责任的怀旧主义情调,进而演变为绝缘冷酷高高在上的道德主义。我无法埋怨在大部分人长长的城市生存需求列表上,声响环境可能只是最后一项。城市声响环境重建的未来,只有建立在城市发展本身的正义之上。这样的正义在于,在资本试图用利益最大化的逻辑横行摧毁一切时,更为深刻的政治和文化逻辑可以唤醒,可以拯救与平衡,并在让人们在自主决定自身和城市发展方向的同时,提供更为前瞻性的考量,避免发展的断裂。 事实是,一个高速变迁城市的断裂,并不只是资本和政治的简单合谋。这不是故事的全貌。每个人都是城市变化的参与者,每个人都在矛盾中度日。作为这个城市新的定居者,我所能书写的,只是一副私人城市声响地图和一张唱片,把我用脚和耳朵丈量过的地方,用一套城市微观声响地理的方法,从我的情感和体验出发,以回忆和想象——一种并不确定性的东西,把关于魔幻大街的一些,简单记载下来。我只是有些担心,那些被忘却的城市声响——不仅是物理意义上的,更是文化的,情感的,心理的,那些基于个体对自己生长的城市认知和心理的断裂,才是城市变迁断裂的最细微致命之处。我期待未来,我能听到城市声响庇护着正义,我不在乎声响是否新旧,分贝是否高低。因为那些耳朵,终究会被唤醒。 ” Zafka. 2007
  • 21. “ 城市微观声响地理 。行走 / 研究 / 听音 —— 我们试图理解日常的声响,更试图理解所生活的城市。这是一个来自民间团体的初次行动。我们相信,一种来自实践,来自双脚和双耳的活动,可以还原城市声响的情感和心理感知,重建属于耳和心的意象城市,更就此打开批判与建设的新空间。” Zafka. 2007
  • 22.  
  • 23.  
  • 24.  
  • 25.  
  • 26. “ 我试图做些改变:通过 RYC 团队,将城市声响政治学聆听的路径,转换为 城市微观声响地理的实践 , 一种可分享的实践 。行走 / 研究 / 听音,与城市中的同伴一起,从每一条街道开始,通过微观的地点( place )与空间( space )的融合,揣摩理解每一个声响,触及情感与记忆,并由此尝试建立一套方法,将宏大的逻辑转化为日常的实践,转变为公共平台上可供分享和探讨的话题,并最终成为批判的力量。我期待团体的每一个成员,从声响入手,最终将可以独立在城市中聆听并反思,在每一次实践中,发展出 城市声响的游击战 ,并最终超越声响,达到声响反思的个体生存层面。聆听,原本私密,但从来都是抵达公共的彼岸。 ” Zafka . 2007
  • 27. 大熊 < 城市五线谱 > Zafka < 观◎音 > Elvis < 听力表 > “ 这次 RYC 首次实践展览呈现的,有手绘的微观地图,有声响地点的研究,有实地录音,还有录像,装置等作品。 RYC 试图表达对城市声响的私人记忆 / 想像 / 认知,表达聆听和生存者的复杂情感,链接个体 - 聆听 - 城市三者之间的联系。而每个成员爆发出来的能力,已经说明在当代,艺术已经成为个体日常表达的手段。” Zafka. 2007
  • 28. Zafka.2007 Composition Based on Field Recording in Second Life, A 3D Online Virtual World i·Mirror: Soundscapes of SL
  • 29. i·Mirror: The Limited v-Pod Version Zafka.2007
  • 30. 过度符号化的现实:虚拟世界的实地录音 “ SL 是无法自主发声的乌托邦。它复制了真实世界——视觉,空间连同情感,但没有也无法复制真实世界的有机声响环境。在虚拟世界,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声响层面早早被剥离了。虚拟世界比真实世界更为视觉中心主义。真实个体在虚拟世界的存在,是通过操控电脑,以凝视 3D 化身的方法实现。 整个音景中少有居民精心架构声响环境,也少有工业声响。海浪声,水流声,风声,篝火声,鸟鸣,虫叫——几乎无所不在,但几无变化。真实世界中被工业社会遮蔽的自然环境声响,在虚拟世界通过预置的循环播放被过分强调,成为一种无意识的过度的自我救赎。这些被“过分标识”自然声响,还有风铃声,关门声,叫喊声,机械声等居民上传的声音,都在重复播放中反复指向人们的真实声响记忆。即使如此,因为去掉了真实世界声响的多样复杂,相互联系和层次,虚拟世界的声响环境听起来并不真实,倾向于一种廉价的抽象。”   Zafka. 2007
  • 31. Zhong Minjie & Lin Zhiying & Zafka : The Terminator and His World Zafka.2008 “ Now In Coming ”Qinghai Project in The Third Guangzhou Triennial
  • 34. “ 我们相信,任何现场,即是剧场。当我们开始介入,无论使用什么媒介,我们便在剧场之内。我们参与剧场。我们主张观念性的行走与聆听实践。我们称之为 行动录音 。从学术角度来说,行动录音的实践规则,倾向人类学,观念考察则多以社会学和政治学为支撑。 实地录音也叫 Phonography, 希腊语,意为声响写作 (sound writing) 。我们把行动录音,视作即兴的声响写作。剧场具有宏观的可预见性,类型性,但更充满偶发性,事件性,不可复制性。我们闯入了当地,在地的进行声响写作。这类似一种快速的素描。 在青海,我们观察,抽取,记录。割裂某些东西,抽象某些东西,又去掉某些东西。我们关注个体和群体在空间的流动,聚集或分散的发声。行动录音涉及大量个体语言。混杂的藏语,青海话和普通话。人的语言和行为,产生了大量具有情感的,个体对社会想象的声响。这些声响具有不可复制的剧场感。 我们考察人本发声的社会情境,空间环境,情绪状态。我们聆听情绪,聆听个体表达,集体想象和隐藏的秩序。我们聆听不同语言之间的合唱与差异,聆听隐藏的权力秩序。我们体会海拔高度,空间环境和声响密度之间的关系。我们在公共空间流连转换,尾随人群,不断游击。 这是剧场,我们在其中,参与其中,同时随时准备介入与激发。有时候,我们直接参与场景。 在塔尔寺,我们组织一群导游,割断场景与个体发声,聆听导游的语系与个体想象。有时候,我们默不做声,设定距离,动作,关系,成为现场的一部分,成为声响生产的诱因。有时候,我们提问,设问, 攀谈,引诱, 解释,反抗,激发,直接成为声响的一部分。” Zafka. 2008 在青海:行动录音与声响即兴写作
  • 35. “ 声响的聆听,长久的历史是脱离视觉环境,脱离可见的社会情境。我们想探讨,如何驾驭社会性的声响,有效呈现我们的观念和体验?我们尊重语言作为声响的独特性。我们意图记录和表达——那些有意识 / 无意识的个体 / 群体声响,视觉化情境,大脑深处不言的理性逻辑,三者之间如何相互融合,斗争,穿越黑暗悠长的隧道。 青海之前,钟敏杰和林志英的“拍背有理” blog ,以“标题-图片-声音”格式,构成了每次作品 / 帖子发布的规则。这是一种意图重构的视觉-听觉-个体认知之间的关系。在 RYC 的展览,我也曾试图在一个封闭空间,以无声的方式,重建文字,声响想象与个体记忆间的关系。 但在青海,我们重新用声音思考,尝试重建声响-影像-认知间的关系,寻找一种方法,在离开剧场时,仍可表达和再生产我们在场的复杂感受。 我们动用了除麦克风之外的媒介——数码相机, DV 。我们不在乎作品是否是装置,是否是唱片,是否是录像。我们在乎:这是否可感知,是否可聆听,是否来自内心。我们呈现给你们,我们捕捉到,我们即兴写作过的,我们参与过的,青海。” Zafka. 2008 在青海:声响,影像与认知
  • 36. 钟敏杰 + 林志英 + 张安定 “ 我们还想回到青海。去现场,在现场,不断回到现场。回到那里,在广场游荡,在戈壁滩发呆,一起探讨,有关鸟的问题。”
  • 37. Sound & Architecture Music For Shopping Malls Music For Museums V.A. Zafka.2007 & 2008
  • 38. Side Projects A Lower Summer The Wedding Beast Slow-core, guitar noise, Urban soundscape Sound improvisation & Instrumental soundscape
  • 39. Prague: My Band Experiment Post Rock (1998-now) Soundtrack
  • 40. 2002 <Printemps> 2005 <Le Pont> Soundtracks for Cao Fei’s videos <Whose Utopia> and <i.Mirror> 2009: New Album Coming Soon
  • 41. Thanks For Listening and Have A Good Day! Zafka. 2009 Sound: http://www.douban.com/artist/zafka Band: http://www.douban.com/artist/prague Twitter: http://www.twitter.com/zafka Blog: http://chinayouthology.com/blog/ Company: http://chinayoutholog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