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se Präsentation wurde erfolgreich gemeldet.
Die SlideShare-Präsentation wird heruntergeladen. ×

PeoPo-來報導吧 (胡慕情)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Wird geladen in …3
×

Hier ansehen

1 von 36 Anzeige

Weitere Verwandte Inhalte

Ähnlich wie PeoPo-來報導吧 (胡慕情) (20)

Weitere von peopo (20)

Anzeige

Aktuellste (20)

PeoPo-來報導吧 (胡慕情)

  1. 1. 來報導吧! 吳東牧,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公視新聞網製作人 2012.8.7 @ PEOPO‧公共電視
  2. 2. • 為麼要報導? • 專業反叛與公民報導的例子 • 日新月異的工具 • 訊息傳播與新聞報導 想說些什麼?
  3. 3. 你看的新聞?
  4. 4. 你看的新聞
  5. 5. 你看的新聞
  6. 6. 你看的新聞
  7. 7. 你看的新聞
  8. 8. 你看的新聞
  9. 9. 你看的新聞
  10. 10. 你看的新聞
  11. 11. 哈哈世界
  12. 12. 怪現象! • 錯字連篇 • 陳腔濫調,口語過頭 • 羶色腥 • 刻板印象、媒體審判 • 雞毛蒜皮的新聞很多 • 重要的資訊不見得被報導、或有足夠的報導 • 業配 / 置入性行銷 藉口? • 老闆的工具 • 老闆的荷包 • 勞動條件不佳 這就是你看的新聞嗎?
  13. 13. 新聞不求人的時代:日新月異的工具
  14. 14. 專業的界線?
  15. 15. • 廣播級剪接機 → 非線性剪輯軟體 (‘90) • 廣播級攝影機 → DV (1994) • 衛星、SNG → 網際網路 (1993) • 電視頻道 → 部落格 (1994, 1999) • 土地與房舍 → 行動辦公室 第一波:DV+非線剪輯+網路
  16. 16. 下載 → 使用→ 接受 上傳→ 分享→ 參與 第二波:WEB 2.0
  17. 17. 報導工具演化論
  18. 18. 窮人SNG
  19. 19. 人人可負擔的”超級頻道”
  20. 20. “進化”的反思
  21. 21. 更新的科技,更好的報導?
  22. 22. 專業出走與公民新聞
  23. 23. • 大暴龍 ‧ 留在地球 ‧ 乘著噴射機離開 ‧ 不能戳的秘密… • 流浪烏托邦 • 環境報導─我還會留在地球 • 當怪手開進稻田中 • 第一次買新聞就上手 • 不能戳的秘密 • 主流媒體往往只是跟隨者 • 獨立宣言 流浪烏托邦?
  24. 24. 這是我們的記者會?!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3_9dinBB0k 烏托邦的烏雲
  25. 25. 訊息傳播與新聞報導
  26. 26. • 記者的工作:傳播訊息 • 幾乎所有人也都在傳播訊息 • 過去,傳播工具 / 傳播效率不同 • 現在,一般人也可取得 (類似) 記者使用的傳播工具 • 現在,一般人也可取得傳播效率很高的媒介 • 但不是每個人都用專業的方式在傳播 • 所謂記者:用專業的方式傳播訊息 • 證件與聯誼會的問題:加強心理建設,交給時間解決 “傳播訊息” 與 “新聞報導”
  27. 27. • 第8届《花踪》文学奖颁奖 • 报导文学奖由台湾诗人焦桐发表讲评。他说,这届报 导文学奖的入围作品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都在说一 段艰苦奋斗的旅程,包括外劳在大马打工的血泪史, 柬埔寨难民逃亡的历程,还有唐氏症儿童成长的故事 。 • 评审们在几篇喜欢的作品里看到了故事。其实人人都 需要故事,所以在阅读这些作品的时候,评审都感到 很喜悦。 • 另外,报导文学不能缺少细节(details),而这些入围作品在 很多细节的描绘上都做得不错,可是我建议这些参赛 者以后要强化各自的问题意识,并且要确保这些问题 意识在追求新闻真实性的轨道里进行。 2005年12月26日 新浪读书 問題意識
  28. 28. • 根據張錦華教授於台大新聞所大眾傳播理論課程講綱的定義,問題意識指的是,為什麼要關 心這個議題?而不是別的?為什麼要用這個角度?而不是其他觀點。 • 這是學術研究中對問題意識的定義。讓我們用問題意識的概念來檢視「樂青蛋洗捷運局」事 件中,媒體處理新聞報導的方式。 • 表面上,樂青砸了雞蛋→樂青不理性→媒體報導只關心衝突、不關心訴求→錯在樂青。 • 這樣的推論跟邏輯,其報導關心的是:「誰」蛋洗捷運局?「誰」造成了當天的動亂?「誰 」放任學生來蛋洗捷運局?這是表面上顯而易見的真實、社會事件的表層歸因,顯然是去脈 絡的報導策略。 • 那麼實際上呢? • 若媒體及記者換個問題意識來框架這則新聞,結果則大不同:樂青「為什麼」要砸雞蛋?樂 青「為什麼」砸的是捷運局而不是動物園?「為什麼」樂青不用理性的方式與捷運局協商而 採取抗爭、蛋洗的手段?「為什麼」樂青不在家吹冷氣,要來這裡製造「髒亂」?其關心的 是,樂青採取行動的動機、行動的歷史脈絡、過程與訴求。 • 記者問不一樣的問題、換個問題意識、換個報導框架,看新聞事件的角度就會不同。 • 新聞的真實是框架與選擇出來的,你要呈現那部分的真實呢?或者,你又想在報導中呈現什 麼樣的關懷、如何歸因呢? • 新聞如何選、如何框,的確沒絕對對錯,sense不同罷了! 淺談新聞報導的問題意識 - 《不批判●毋寧死》講座 - udn部落格 問題意識
  29. 29. 阿兵哥報到? 明道去報到! 明道去報到,制止長官念身分證字號! 明道終於去當兵~ 趴兔!! 明道很白目~ 當兵竟然嗆長官!! 長官很白目~ 洩漏明道個資!!! 問題意識
  30. 30. • 人與人的互動:取得對方的信任,獲取訊息 • 查證消息 採訪為報導之母
  31. 31. • 身邊的事物 • 新聞有在報 • 請問無所不知的辜先生 • 做一點準備之後,打電話預訪專家、學者、ngo • 逐步累積自己的聯絡清單與人脈 報導的起點:憤怒、有FU、可即
  32. 32. 紀錄的重點:承諾與嘴臉
  33. 33. 報導觀賞
  34. 34. • 資訊不透明、不流通 • 弱化的民主 • 缺乏監督的權力 • 權力的腐化 眼不見為淨?
  35. 35. • 媒體的基本態度 → 為什麼做新聞?做甚麼新聞? a: 站在權勢的對面;說真話不媚俗;多元發聲、促進對話和理解。 • 表演慾 → 喜歡說故事?簡單說清楚? a: 增進閱聽人了解事情的意願 • 加分題:運用硬體技術的能力 → 嘗試更多元的表現? a: 不只是追求新科技,也尋求更種有效率、有趣的理解方式 也問問自己?
  36. 36. 新聞,動手做就有! Shall We Repor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