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ist ein Scribd-Unternehmen logo
1 von 96
有效的管理者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Peter F. Drucker 原著
        許是祥 譯
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2006.01
  鄭建立 書摘2012.09.27
序
• 本書研究有些什麼是有效的管理者所做而一般人
  所不做的,又有些什麼是一般人常做而有效的管
  理者所不做的。
• 有效性是可以學的,而且也是必須學的。
• 有效性不是天生俱來的,而是一種學而後能的本
  領。
• 即使不說我們的生存有賴於有效的管理者,至少
  我們個人的幸福是有賴於有效的管理者。
• 有效性是可以學到的,但有效的管理者卻不多見。
目錄
•   第一章 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       •   第四章 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 一、為什麼我們需要有效性的管理       – 一、用人之所長的管人原則
      者?                    – 二、如何運用上司的長處
    – 二、何謂管理者?              – 三、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
    – 三、管理者面對的現實        •   第五章 有效的工作次序
    – 四、對有效性的認識             – 一、專心的作用
    – 五、有效性可以學會嗎?           – 二、如何擺脫昨天
•   第二章 認識自己的時間             – 三、先後次序的考慮
    –   一、時間對管理者的壓力     •   第六章 決策的方法
    –   二、如何診斷自己的時間         – 一、有關決策的個案研究
    –   三、消除浪費時間的途徑         – 二、決策方法的五個要素
    –   四、如何善用自己的時間
                        •   第七章 如何做有效的決策
•   第三章 我能貢獻什麼?             – 一、個人見解和決策的關係
    –   一、管理者的基本任務          – 二、反面意見的運用
    –   二、如何使專家的工作有效        – 三、對電腦的看法
    –   三、正當的人群關係
                        •   第八章 結論
    –   四、有效的會議
第一章 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
• 管理者的本分
 – 求效(to effect)
 – 管理(to execute)
• 管理者做事必須有效。
• 一個人的才能,唯有透過有條理、有系統
  的工作,才能所為有效。
• 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
  源,唯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
  為成果。
一、為什麼我們需要有效性的管理者?
• 「有效性」乃是「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一種特殊技術;
• 「體力工作」(manual worker)而言,我們所重視
  的只是「效率」(efficiency)。所謂「效率」,可
  以說是「把事情做得對」(to do things right)的能
  力,而不是「做對的事情」(to got the right thing
  done)的能力。
• 唯有對組織真正有貢獻,才算是有效。
• 唯有從事於「對」的工作,才能使工做有效。
• 知識工作者必須自己引導自己,朝向績效和貢獻,
  即必須引導自己朝向有效。
• 「想」正是經理的本分;他既然是在「想」,他就是在
  「做」。
• 人都需要激勵,知識工作者的激勵,有賴於他具有效性及
  能有成就。知識工作者他生產的只是知識、創意和資訊,
  只有透過另一位知識工作者,把他的產品當作「投入」,
  轉換為另一種「產品」,才會有實際的意義。再偉大的智
  慧,如果不能應用在行動上,也將是毫無意義的資料。
• 知識工作者是一項「生產要素」,透過此生產要素,今天
  的高度開發的社會和經濟,才得以擁有及保持其優勢。
• 知識工作者的生產性,意指「做對的事情」的能力;也就
  是有效性。
二、何謂管理者
• 在一個現代的組織裡,每一位知識作者如果能夠
  由於它的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
  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該組織的經營及達成成果
  的能力者,就是一位管理者。
 – 企業機構言,也許是推出一項新產品,或擴大某一市
   場的佔有率。
 – 醫院言,也許是對病人提供更妥善的醫療。
• 管理者不以執行命令為滿足,必須作決策。負有
  提供貢獻的責任。既具有知識,便應較旁人具有
  更好的做正確決策的能力。只要他有一天身為管
  理者,他就不能忘記他的標準、他的目標和他的
  貢獻。
• 企業界的主管人員,大都是管理者;但並
  非所有的主管都是管理者。
• 在知識組織中,需要主管人員,同樣也需
  要「專業貢獻人」(individual professional
  contributors),來出任負有職責、決策和職
  權的職位。
 – 越戰步兵上尉:「…責任總是歸我的,但是行
   動的決策則由在場上的各人自己決定。」在游
   擊戰場上,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
• 管理者定義:泛指凡屬由於某職位和知識,
  必須在工作中做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
  策的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而
  言。
• 其工作性質:計畫、組織、統合、激勵和
  考核。
三、管理者面對的現實
• 管理者現實:一方面要求他們有效性,一方面卻
  又使他們極難達成有效性。必須面對四類非其本
  人所能控制的現實難題:
 – 1.管理者的時間很容易會變成「屬於別人的時間」。
 – 2.管理者除非能夠毅然改變生活和工作的現實因素,否
   則將被迫忙於日常作業。
 – 3.管理者本身處於一個「組織」之中。唯有在別人能夠
   利用管理者的貢獻時,管理者才能有效。
 – 4.管理者常係處於一個組織之「內部」。
四、對有效性的認識
• 要想提高管理者的業績、成就和滿足。唯
  一的路徑,將只有靠提高有效性。
• 人只要在某一重要領域具有特長,便能用
  之於該領域之工作。
• 我們所該努力的,是學會如何善用那些專
  精於某一領域的人。我們既不能求資源供
  應的增加,就當求資源效果的增加。所謂
  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識的資源,能夠
  產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種手段。
五、有效性可以學會嗎?
• 如果說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那麼問題便
  是:
 – 有效性究竟包括些什麼?
 – 要學的是些什麼?
 – 該用怎樣的方式學習?
 – 有效性是一種可以有系統地學習的知識嗎?
 – 有效性是一種可以靠學徒方式來學會的技能嗎?
 – 有效性是一種可以靠反覆工作來學會實務嗎?
有效性的課題太重要了
• 一位管理顧問師除了知識以外,別無任何權力,
  但管理顧問師卻必須有效,不然將一無所成。
• 有效的管理顧問師,都有賴於委託機構的內部人
  士能合作完成工作。
• =>他們卻有一項共同點:人人都具有做「對的
  事情」的能力。
• 有效的管理者,「異」中有「同」,他們都能發
  揮有效性的共同習慣。
• 有效性是一蓊後天的習慣,是一種實務的綜合。
五種成為有效的管理者的心智習慣
•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花用在什麼地方。他們所
  能控制的時間至為有限,他們會有系統地工作,來善用這
  有限的時間。
• 2.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的貢獻。他並非為工作而工作,
  而是為成果而工作。
 – ()首先問:「期望我有什麼成果?」
 – ()一開頭考慮應做的事。
 – ()一開頭就探究工作的技術和工具。
• 3.有效的管理者重視「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他們上
  級主管的長處、同僚的長處,和部屬的長處。
 – 他們還重視環境情勢的長處,重視「能」做的是什麼,而不介意
   缺點。
 – 他們不會從自己所「不能」的地方開始。
•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於少數主要的領域,會為自己設
  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其設定的優先次序。
 – 「何者當先則先之。」此外別無它途,否則必將一事無成。
• 5.有效的管理者必須作有效的決策,事關處事的系統問
  題,是適當順序之下的適當步驟。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
  「戰略」,而不是令人眼花撩亂的「戰術」。
 – ()一項有效的決策,必須是在「議論紛紛」的基礎上作成的判
   斷;
 – ()不是在「眾口一詞」的基礎上作成的判斷;
 – ()快速的決策多為錯誤的決策。
 – ()真正不可或缺的決策,數量必不多,但必屬基本性的決策。
第二章 認識自己的時間
• 計畫常只是紙上談兵,常只是良好的意願
  而已,很少轉為成就。
• 有效的管理者不是從他們的任務開始,而
  是從掌握時間開始。
 – 不以計畫為起點,認清楚自己的時間花在甚麼
   地方才是起點。
 – 管理自己的時間,減少非生產性工作所佔用的
   時間。
 – 再將「可自由運用的時間」,由零星而集中成
   連續性的時段。
管理者有效性基礎的三步驟
• 記錄自己的時間
 – 要管理自己的時間,首先應該瞭解自己的時間
   實際上是耗用在甚麼地方。
• 管理自己的時間
• 集中自己的時間
• 時間是一項限制因素。
 – 任何生產程序的產出限度,決定於最稀有的資源,在「工作成就」
   的生產程序裡,最稀有的資源,就是時間。
• 時間也是最特殊的一項資源,不能以其他的方式取得更多
  的時間。
• 時間的供給,絲毫沒有彈性,時間永遠是最短缺的。
• 時間完全沒有替代品。
• 任何事情都少不了時間,這是古往今來無所不在的道理。
• 有效的管理者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在他們能夠珍惜時間,
  但是人卻最不善於管理自己的時間。
一、時間對管理者的壓力
• 管理者受到壓力,不得不花費一些時間在
  非生產性的和浪費性的事務上。
• 以管理者的任務來說,即使是只想獲得最
  低程度的有效性,也必須在每一樁任務上
  至少要耗用相當的「整批時間」,否則即
  浪費,如果將時間分割開來零星使用,縱
  然時間相同,結果時間必將不夠。
• 人都是時間消費者,但大多數的人卻是時
  間浪費者。
• 對一位知識工作者,我們卻需要坐下來與他共同討論應該
  做些什麼,為什麼該做,我們也許才明白他的成績,這就
  費時間了。
• 知識工作者只能自己訂自己的方向,故而他必須瞭解別人
  期望他的成就是什麼,原因是什麼,他也必須瞭解別人需
  要利用他的知識產出。知識工作者需要資料,需要討論,
  還需要指導他人。他不但需要佔用他的上司的時間,也同
  樣需要佔用他同級同事的時間。
• 知識工作者欲求成果和績效,必須著眼於整個組織的成果
  和績效。
 – 將他的視線由工作轉到成果上;
 – 由他的專長轉到外界,唯有外界才是績效的表現之所在。
人際關係和工作關係的調和
• 你認為我們組織的領導階層,對於你的工
  作應該瞭解些什麼?
• 你對我們這組織有些什麼看法?
• 你覺得我們還有些什麼尚未開拓的機會?
• 你覺得我們還有些什麼尚未察覺的危機?
• 你希望從我身上知道些什麼?
二、如何診斷自己的時間
• 第一步,記錄其時間耗用的實際情形。
 – 登記時間必須在處理某一工作的「當時」立即加以記錄,而不能
   事後憑記憶補記。
• 第二步,要做有系統的時間管理。─需先將「非生產性」
  的和「浪費時間」的活動找出來,消除這類的活動。
 – 1.找出什麼事根本不必做,那些事做了也全然是浪費時間,無助
   於成果。將時間記錄拿出來,逐項逐項地問:「這件事如果不做,
   有何後果?」假如認為「不會有任何影響」,那麼這件事便該立
   刻取消。
 – 2.「在時間記錄所載的活動中,那一項可以另請他人辦理而一樣
   做得好?」
   • 授權:把可由別人做的「授」給別人,因此才能做真正應由自己做的
     事。
 – 3.有一項浪費時間的因素:管理者自己在浪費別人的時間。
   • 人總有一種傾向,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認為許多事非躬親不可。
三、消除浪費時間的途徑
• 1.找出由於缺乏遠見而產生時間浪費的因素。
 – 應注意的癥候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同樣的「危
   機」。
 – 同樣的危機如果出現了第二次,絕不應再讓它出現第
   三次了。
 – 同一危機如果重複出現,往往是疏忽和懶散所造成。
• 2.人員過多,也常造成時間浪費。
• 3.組織不健全,其徵象是會議太多。所謂會議,
  是靠集會來商議,是組織缺陷的一種補救措施。
• 4.資訊功能的不靈。
四、如何善用自己的時間
• 由管理者自行控制的零碎時間集中起來。
 – 每次談話內容以一個題目為限,以一小時二十
   分鐘為限。
 – 集中週一或週五開會。
 – 封鎖時間
  • 集中的「方法」倒在其次,重要的是「看法」。
• 第一步應先估計他究竟有多少「自由時
  間」,才是他真正自己的時間,然後保留
  出相當分量的一段連續性的時間來。
• 時間管理必須持之以恆。有效的管理者不
  但經常記錄和經常分析他的時間,而且還
  要以他自己的「自由時間」為基礎,對每
  一重大工作都訂定一個完成限期。
兩套完成期限表
• 一套是有關緊急事件的
• 一套是做起來自幾並不高興但卻非做不可
  的。
• 時間是最稀有的資源。
• 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也不能管理。而分析自己
  的時間,才是分析自己的工作和發掘工作的重要
  性的一項易行、可行,而且系統化的方法。
• 「認識你自己」這句針對給賢人的哲言,對我們
  一般人來說,真是談何容易。可是,「認識你的
  時間」卻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這是走
  向貢獻和有效性之路。
第三章 我能貢獻什麼?
• 有效的管理者,必注重貢獻。他會眼光朝上,
  使自己的工作朝向目標。他強調的是責任。
• 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
 – 有效性包括:自己的工作─其內容、其水準及其影
   響力。
 – 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對上司、對同事和對部屬。
 – 各項工作的運用,會議或報告等。
• 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注意對成果負責的人,
  儘管他位卑職小,他還是可以位列於「高階
  層」。因為他以整體的績效為己任。
一、管理者的基本任務
• 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
  身的技術所限,不為其本身所屬的部門所限,才能看到整體的績效。
  同時也才能使他注意於「外界」;唯有「外界」才是產生成果的所在。
• 每一個組織部們都是需要三個主要方面的績效:直接的成果、價值的
  實現、和未來的人力發展。
 – 直接成果通常是最為具體可見,是最首先考慮的。(直接成果之於一個組
   織,猶如營養食物之於人體)
 – 一個組織還必須有價值的承諾與實現(還需有維他命和礦物質),建立技術
   權威或為社會大眾尋求最好的商品和服務。
 – 組織如不能持續存在,就是失敗,所以一個組織必須今天準備明天的接
   棒人。下一代的人是站在他們前輩的肩頭,再開創新的高峰,以作為再
   下一代的基線。

• 一位管理者能重視貢獻,正是人才發展最大的動力。管理者倘能重視
  貢獻,便自能使與其共事的每一個人,各自調整他們的眼光和標準。
白莉安原則
• 凡事在白莉安小姐的病房中的病人,都痊
  癒得特別快。
• 凡事均必須先行自問:「我們對本院的宗
  旨真是盡了最大的貢獻嗎?」
• 對貢獻的承諾,就是對有效的承諾。沒有此項承諾,則
  必將有虧於其服務的組織,也必將有虧於與其共事的同
  仁。
• 在出任一項新職時,不能因應或不願因應新職位的需要
  而改變。自以為過去做得成功了,因此一仍舊貫,則必
  然遭到失敗。職務有了改變,他所要貢獻的成果也一錠
  改變,而且新職位所要求的上述三類績效之間的相對比
  重也會改變。能適應新職而變,乃在於他們能適應不同
  的價值承諾而變。
 – 如能替本公司造就「明日」的經理人才,那才是最有意義的
   貢獻。僅只有發展人才的政策,是沒有用的;認真執行這項
   政策,才是我應有的貢獻。
 – 一位管理者的職位愈高,則在對「外」方面所需的貢獻夜愈
   大。
 – 美國大學校長有一樣通病:過於重視內部的行政管理和籌措
   經費之類的事物。以大學來說,學生就是學校的「顧客」,
   但大學校長及其他行政主管們從來沒有和他門的顧客建立關
   係。
二、如何使專家的工作有效
• 知識工作者,尤該重視貢獻。他生產的是:構想、資料和觀念。
  知識工作者通常是一位專家,唯有他對某一方面很精通,他才
  能有效,他必須有所專長,必須使他本人有效。他必須了解他
  的產出供甚麼人使用;也必須了解使用的人應該知道些甚麼,
  才能有效使用專家的產出,而產生效果。擁有知識的人,實負
  有應使別人能夠了解他們的責任。
 – 他們應問同事、上司和部屬:「你認為我應該有些甚麼貢獻,才
   能幫上你的忙,使你能更有『你自己的』貢獻?你在甚麼時候需
   要我的貢獻?你怎樣需要我的貢獻?甚麼方式的貢獻?」
• 所謂「通才」,應該也是一位專家;是一位能將其所專的一小
  領域與其他廣大知識領域聯繫的專家。一位專家只要能肩負貢
  獻的責任,當必能使其所專精的知識配合整體,他儘管不依定
  能將若干知識統合唯一,但他避知道應該了解別人的需要、別
  人的方向、別人的限度、和別人的理解,已使別人能夠應用他
  自己的成果。─自大病是敗壞性疾病,會損害知識,會損害知
  識的完美和效用。
三、正當的人群關係
• 良好的人權關係的真義:在自己的工作上和人
  際關係上均能重視貢獻,他便能有良好的人群
  關係,唯有能酌眼於貢獻,他的人群關係才具
  有生產性。

• 馬歇爾將軍(George C. Marshall)、史隆
  (Alfred P. Slone, Jr.)、杜瑞斯特(Nicholas
  Dreystadt),都能忠誠待人,令人樂於親近,
  他們和長官僚屬之間的人群關係,都建立在
  「貢獻」之上。
有效人群關係基本條件
• 意見溝通
  – 不屬是要聽自己他所想聽的;而不是對方所說的。
  – 常問部屬:「我們的組織和我,應該期望你有怎樣的貢獻呢?我們該期
    望你做些甚麼?你的知識和能力,應該怎樣做最大的發揮?」
• 團隊合作
  – 著眼於貢獻,可以建立側向的溝通,因之,能夠促成團隊合作。
  – 在一個知識組織中,主要有賴於知識不同和技術不同的專家組成的團隊,
    工作才能有效。
• 自我發展
  – 個人自我發展的成敗,大部分以是否重視貢獻為基礎。
  – 「我對本組織能有甚麼最大的貢獻?」=「我需要怎樣的自我發展?我應
    該研求甚麼知識和技能,才有助於我對本組織的貢獻?我應該將我的那
    些優點用在我的工作上?我應替自己設定怎樣的標準?」
• 培養他人
  – 知識工作者的成長,乃是隨著自己對自己所定的要求在成長。
四、有效的會議
• 管理者總不免要參加討論會、協跳會和簡報會等各
  種會議。會議正是管理者每日使用的管理工具。他
  一定堅持開會必須有所真正的貢獻。
 – 我們為什麼要有這次會議?是為了某項決策?是為了
   宣佈甚麼?還是為了澄清我們應該做些甚麼?
• 有效的管理者在會議開始時,會先說明會議的目的
  和要求達成的貢獻。
• 主持會議可以是宣布某些重要事項,也可以是與大
  家共同討論;但是卻不得一面要求大家發表意見而
  同時又堅持自己的意見。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
  在於從一開始就把焦點放在貢獻上。
• 重視貢獻足以消除管理者的一項基本問題:遇事頭
  緒紛紜,一團混亂,以致弄不清何者為是、何者為
  非。重視貢獻是一項組織的源源。重視貢獻,使管
  理者能掌握事項的關聯。
• 管理者的先天弱點,一則在於必須依賴他人,二則
  是屬於組織之內。重視貢獻,可將此一弱點轉變為
  力量,而能創造出一個堅強的工作團隊來。
• 我們常有一種傾向:為組織內部所惑,跳不出組織
  之外。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視線從「勤奮、
  工作、和內部關係」轉移於「外界」;轉移於組織
  的成果。
• 著眼於貢獻,就是著眼於有效性。
第四章 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 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發揮其長處,人不能
  以弱點為基礎,必需用人之所長─
 – 用其同僚之所長
 – 用其上級之所長
 – 用其本身之所長
• 人之長處,才是真正的機會。
• 發揮人的長處,才是組織的唯一的目的。
一、用人之所長的管人原則
• 擇人─他的用人決策,不在於如何減少人的短處,
  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 求其人之所長,而不在求其人之為「完人」。(林肯)
 – 所謂「樣樣皆通」,必然一無是處。
 – 美國鋼鐵之父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墓誌銘:
   「一位知道選用比自己能力更強的人來為他工作的人,
   安息在此。」
 –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之所以用人,是用人來處事,
   而不是用人來投主管之所好。
 – 校長之所以應聘為校長,本在於使第一流的教師或學
   者能夠教學有效。
• 有效的管理者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而問的
  是:「他貢獻了些什麼?」
• 他們從來不問:「他不能做什麼?」而問的是 :「他能
  做些什麼?」
• 知人之所長以及用人之所長,是合乎人性的。
• 人最特殊的天賦:竭盡所能於一件活動,於一個專門領域,
  於一項成就的能力。避免忽略人的卓越性。
• 重視一個人的長處,是要求所用之人能有績效。
• 真正「苛求」的主管─事實上是懂得用人的主管,大抵都
  是「苛求的主管」,總是先發掘一個人最能做些什麼,再
  來「苛求」他做些什麼。
• 所謂組織,是一種工具,用以發灰人的長處,並中和人的
  缺點,使其成為無害。
• 人群關係的專家們有一句俗語:「你要僱用一個人的
  『手』,就得僱用他『整個的人』 」
• 一個人不可能只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
• 管理者往往以為他們首要的任務不在於因人設事,而在於
  因事用人。防止這一錯誤,最常見的解決辦法,是「因人
  設事」。然而也許比原先的錯誤還糟,須知職位應該是客
  觀的,職位應憑任務而定,而不應因人而定。 「因人設
  事」的結果,必然造成大家都是「人不適職」。
• 因事用人才能為組織選用具所需的各色人等,才能容忍各
  色人等的脾氣和個性。內部關係才能以「任務」為重心,
  而非以「人」為重心。
• 用人應著眼於所用之人能有績效,而不在於所用之人肯順
  從己意。
避免陷入因人設事的四原則
• 1.不會將職位設計成只有上帝才能勝任的職位。
 – 凡是一個職位,先後由兩人或三個擔任都失敗了,這
   就必是一個不合常人的職位,這職位必需重新設計。
 – 有效的管理者,首先務必求其各項職位的妥善設計。
 – 唯有「常人」足以完成「非常之事」的組織,才是好
   的組織。
• 2.職務的要求須嚴,而涵蓋須廣。
 – 知識工作者職位的設計,還應該能夠使人「及早」發
   現自己是否適合該一職位。
 – 凡是最能充分發揮其長處,而且最受到挑戰的人,其
   工作必為最起勁,也必最能有所成就。
 – 主管凍結了青年人的熱情─他們將職位設計得涵蓋太小
   了。
• 3.用人該先看人能做些什麼,而不是先看職位的要求是甚麼:有效的
  管理者,在決定將某人安置於某一職位之前,得先仔細考慮這個
  「人」;而且他對於其「人」的考慮,還不該將擬安置的「職位」連
  在一起。
 – 年年考績,年年歸檔。
 – 面談考評。
 – 日本的管理者不能開除人,只有從部屬中去發掘能做事的人。他們看人,
   只看人之所長。
 – 我們所能測度的,只有績效,所應該測度的,也只有績效。
 – 有效的管理者與眾不同的考績方式:
   • 列出對某人過去職務和現在職務所期望的貢獻;
   • 再把某人的實際績效紀錄,與此項貢獻相對照。然後檢討下列四項
     –   (1)此人對什麼工作已有好的表現?
     –   (2)此人還有些什麼工作可能有好的表現?
     –   (3)為了充分發揮其長處,此人應該再多學些什麼?再取得些什麼?
     –   (4)如果我有個兒子或女兒,我願意讓我的子女在此人的指導下工作嗎?
            » a.如果認為願意,為什麼?
            » B.如果認為不願意,為什麼?
• 4.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在用人之所長的同時,並須
  容人之所短。
 – 有效的管理者會問:「此人在某一方面是否確有長處?
   他的長處,是否確為某一任務所需?此人如果擔當此
   一任務,是否確能表現得與眾不同?」
 – 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著眼於機會,而非著眼於問題。
   開創一個有效的組織,也能夠激發熱情和忠忱。
 – 所謂「少不了某人」,其原因不外三點:
  • 某人其實並不行,不過是管理者沒有對他苛求而已。
  • 由於管理者本人的能力太差,而實際上是誤用了某人的才幹,
    在勉強支持他的生存。
  • 本來潛存有某項嚴重問題,幸賴誤用某人的才幹而將該項問題
    掩蔽住了。
 – 只有經得起績效考驗的人,才是可予提升的人。
– 日本所謂的終身僱用和西方國家的文官制度,都沒有將能力欠佳
  的人解職的規定,正是一項嚴重的缺點─也是一項不必要的缺點。
– 馬歇爾將軍用人原則:時常自問:「此人能做些什麼?」只要能
  做些什麼,則其人的一切缺點都屬次要。任何一項人事任命都是
  一個睹注,但是只要以「某人能做些甚麼」為根據,這至少是合
  理的賭注。
– 主管對部屬的工作負有責任(道義、職權和地位),也掌握了部屬前
  途發展的權力。
– 他應該協助部屬得到應有的發展。
– 組織必須為每一位成員服務,使每一位成員都能憑其才幹而達成
  成就,而不必顧念其所短。
– 用人唯才,事關管理者本身的有效性遺組織的有效性,更事關今
  天在知識工作的世界中,個人和社會的有效性。
二、如何運用上司的長處
• 是在於運用上司的長處。
• 大凡上級主管的能力不夠,部屬通常是無法爬升上去
  的。
• 凡是成功而升遷得快的主管,則其部屬也將是最容易
  成功的。
• 運用自己的上司的長處,正是部門自身有效性的關鍵。
  唯其如此,身為部屬者才能全力推行及完成其本身的
  見解。
• 要使上司能展其所長,並不能以「唯命是從」的方式
  做到,應該從「以是為是,以非為非」著手,將自己
  的見地,用一種能為上司所接受的方式向上司提出。
• 有效的管理者瞭解他的上司也是「人」。常問:「我
  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麼?他曾有過些什麼成就?要使
  他發揮他的長處,他需要知道些什麼?他需要我完成
  什麼?」
•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的上司是「人」,所以也必知
  道他的上司一定自有一套有效的方式,他會設法探
  尋出上司的這套方式。所謂方式,也許只是某種態
  度和某種習慣。但是那些態度和習慣,卻都是事實。
• 兩型人:讀者型(readers)和聽眾型(listeners)。
• 所以要了解上司的長處,並發揮其長處,當需有適
  當的適應。談到適應,是考量「如何」提出,而不
  是考量提出「什麼」。
 – 向上司提出各種資料,應考量的是先後順序,而不是
   輕重是非。
 – 俗語說:「觀人易,察己難。」觀察別人,我們都是
   「專家」。協助上司展其所長,是促使管理者有效的
   最好方法。
三、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
• 有效的管理者確能了解他們的限制,但是他們也應
  該了解自己能做的和該做的確實極多,有效的管理
  者確能勇往直前。
• 有效的管理者會發掘機會─「我到底能做些什麼?」
  他準能找出許許多多重大的工作。
• 發揮自己的長處,對自己的能力和工作習慣,也有
  同樣重要的意義。
• 有效的管理者順應自己的習性,而不會勉強自己。
  他注意的是自己的績效,自己的成果,從而發展出
  自己的工作方式來。人的性情卻往往是事情成敗的
  重大關鍵。我們要求有效,就得以了解自己能做些
  什麼為基礎,然後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做下去。
• 在一個組織中,有效性的每一面,都是「機會的開發,
  問題的消失」。有效的管理者,對於每一個人都視為是
  一個「可以開發的機會」,包括他本人在內。他知道唯
  有長處才能產生成果,而弱點只能造成頭痛─縱然沒有
  短處,也不能產生什麼。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任何一個
  人群的團體,其標準乃取決於領導人的績效,只肯讓真
  正的才幹來決定領導的績效。
 – 多年來,誰有沒有打破四分鐘跑一英哩的紀錄。但是後來羅
   傑‧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打破紀錄了。
• 提高領導人的水準易,但提高全體人員的水準難。掌握
  住最能完成突出任務的人才、最具能力的人才,賦予領
  導人的地位、賦予「制定標準」的地位、賦予創造績效
  的地位。這就有賴於重視人的長處,而不介意其缺點。
• 管理者的任務不在於重新改造人類,乃在於運用每一個
  人的才幹,使一以當十,十以當百,發生相乘的效果。
  (聖經按才幹受責任的故事─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14至
  30節)
第五章 有效的工作次序
• 有效性如果有什麼秘訣的話,秘訣就是
  「專心」。
 – 有效的管理者做事時必「先其所當先」(first
   things first)
 – 而且「專一不二」(do one thing at a time)
• 為什麼需要專心?
 – 一在於管理者職務的特性
 – 一在於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性。
一、專心的作用
• 第一,我們應有的貢獻太多,而時間則有限。
• 管理者越是專心於更高的貢獻,則越是需要有更長的
  「整批時間」。
• 管理者越想發揮長處,則越應感到應在重大的機會上,
  集中一切可用的長處的必要。這是獲得成果的唯一道
  路。
• 人是一種「多用途的工具」。集中個人各方面的能力
  於一件要務上,這就是專心一志。
• 唯有專一不二,才能快速。越能集中我們的時間、努
  力和資源,我們所能完成的工作才越多。
• 在同一時間內,紙集中精力於一事,而其結果,他們
  所用的時間遠較別人為少。
• 有些人一事無成,而實際上他們卻做得吃力。
 – 第一,他們低估了完成一件任務所需的時間。他們總
   以為事情一定順利,總不免出乎意料之外。
  • 所謂「意料之外」者,正應該在我們「意料之中」。
  • 而所謂意料之中,往往從來沒有令人愉快的意外。
  • 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對時間需求的估計寧可有餘,而不可不足。
 – 第二,一般的管理者(往往也是不大有效的管理者),總
   喜歡趕工─而趕工的結果,總不免使進度更形落後。有
   效的管理者不願賽跑。他們按部就班,穩定前進。
 – 第三,一般的管理者喜歡將若干件要事同時著手。結
   果對每一件要事,他們都無法獲得足夠的「最低整批
   時間」。只要任何一件要事受阻,全部要事也跟著受
   阻了。
• 有效的管理者明明知道百廢待舉。但他們
  在一段時間內只集中努力於一事─集中他們
  本人的時間和精力,以及整個組織的時間
  和精力。他們分別先後,知其所當先。
二、如何擺脫昨天
• 管理者專心一志第一原則是不念「昨天」,不念那不再有任何
  生產性的昨天。
• 所謂「今天」,乃是「昨天」所作決策和所採行動的結果。但
  是我們至少可把昨天遺留下來的,不再能產生成果的工作,盡
  量減少。
• 《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所謂「管理自我從事自以
  為是的虛功的投資」(investments in managerial ego),好像那
  些都是神聖的業務。這類業務最需要無情的檢討,否則組織的
  血液都流失到這種自我之中了。
  – 管理病,極易「老化」─政府的每一項法案、每一個機構、每一個
    計劃,均必視為「臨時性質」,過一定年限後便該自動失效。
  – 任何計畫如果無法證明其確屬有效性及需要性,便該立即放棄。
  – 「這件事現在還有繼續做的價值嗎?」
• 有效的管理者打算舉辦一項新的業務,一定先行刪
  除一項原有的業務。
 – 是為了確保該組織的「重量管制」(weight control)而已。
   必須保持適當的「體型」。
 – 要準備克服重大困難的手段,唯一靠得住的辦法只有
   靠最有才幹的人來主持。對於新業務,應責成確能證
   明具有能力的人來擔任。
 – 任何一個組織都必須時時注入新血,問題是新人不宜
   用於風險最大之處,用在「比高階層略低」的職位,
   用在已有成規或已有明確了解的職位。
 – 要「布新」,必從「除舊」著手。任何一個組織,都
   不缺乏新的創意。所缺乏的只是創意的實行。
   • 杜邦公司(Du Pont)從來不將其有限的人力和資金,用來保衛
     昨天。
三、先後次序的考慮
• 明天可做的是一定很多,必然多到非現有
  的時間所能應付;明天可做的事也必多,
  也必然多到非現有人力所能承擔─何況我們
  還得勻出時間和人力,來克服各種困難和
  危機。
• 「何者當先」以及「何者宜後」的決策了。
  關於優先的決策,應以什麼因素基礎?─由
  管理者決定,還是由壓力來決定?
• 按壓力來決定優先─往往總是為了昨天
 – 將犧牲許多重大的要務─必將沒有時間來完成一件任務
   中最耗時間的部分─將決策轉化為行動的過程。
 – 除非組織中人人都能以某一任務為己任,除非人人都
   能以新方式來處理其原有的工作,除非人人都確認有
   成擔心工作的必要,也除非人人都能將主管的新計畫
   化為他們的日常工作,否則任何任務均必無法達成。
 – 組織中的高階層,必將不肯做任何決定。大凡一件新
   任務,必不是為了解決昨天的困難,而是為了一個新
   的明天。
 – 壓力也者,總是著眼於組織之「內」的;壓力之所以
   為壓力,種於過去而非重於未來;重於困難之克服而
   非重於機會之開拓;種於眼前可見而非重於真實情
   況;重於緊急事項而非重於攸關事項。
• 設定優先,不是問題的癥結。
 – 設定優先,至為容易,誰都可以設定。
 – 問題的癥結,乃在於「優後」(posteriorities)。
   所謂「優後」,不是「何者當先」,而是「何
   者當後」。
 – 所謂「暫行緩辦」,實際就是「永遠不辦」。
   一件事情因決定「緩辦」而終至於「不辦」,
   對管理者來說也是一樁不大體面的事。他們雖
   然知道某件事情並不一定第一優先,可是一經
   決定其為「優先」,則將可能是一大冒險。
• 決定「何者當先、何者宜後」,重要的不
  在於分析,而在於勇氣。憑勇氣,才是決
  定優先的要點所在。
 – 重將來而不重過去;
 – 著重於機會,而非著重於困難;
 – 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隨別人;
 – 取法乎上,以求有突出性的非常表現,而不僅
   求安全與易做。
• 一位有效的管理者,只是專一於當前的某
  一任務,而不輕易承諾其他任務。他會檢
  討情勢,隨情勢之變易,在決定下一步的
  優先。
• 「專心」是一分勇氣,敢於決定真正該做
  和真正先做的工作,以運用時間及掌握情
  勢的勇氣。
第六章 決策的方法
• 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決策。
• 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決策,他們所做的,都是重大的
  決策。
 – 分辨何者為例行性,何者為策略性;不重視「解決問題」。
 – 最高層次、觀念的少量重大決策,他們努力於找出情中的「常
   數」。
 – 他們需要決策的衝擊,而不是決策的技巧;他們需要好的決策,
   而不是巧的決策。
 – 知道最費時的不是決策的本身,而是決策的推行。
 – 一項決策如果不能演化成為「工作」,則不成其為決策,至多只
   是一種良好的意願。
• 有效的決策固然是以最高層次的觀念理姐為基礎,但是決
  策的推行必須力求接近工作階層,必須力求簡單。
一、有關決策的個案研究
• 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總裁費爾先生(Theodore
  Vail),作了四項「大決策」:
 – 1st 觀念:貝爾公司雖是民營企業,但是應該比
   任何政府機關都更家照顧社會大眾的利益,而
   且更為積極。
 – 1st大決策:貝爾電話公司必須預測且滿足社會
   大眾的服務需求。
  • 「本公司以服務為目的」的口號。
  • 服務的成果乃是經理人員的責任。
– 2nd觀念:一個全國性的電訊事業,絕不能以傳
  統的「自由企業」視之;絕不是一個無拘無束
  的事業。唯一的方法便是所謂的「公眾管制」。
– 2nd大決策:一項有效的、誠摯的和有原則的
  「公眾管制」,應屬符合貝爾公司的利益,且
  事關公司的存亡。
 • 倡導管制及評等的觀念,以期能有公平合理的「公
   眾管制」 ,一方面確保公眾利益,同時又能使貝爾
   公司順利經營。
– 3rd觀念:以一個獨佔性民營企業必須自強不息才能保
  持活力的觀點為出發點。
– 3rd大決策:替公司成立貝爾研究所,成為企業界最成
  功的科學研究機構之一。
 • 一個獨佔性企業雖然沒有「對手」,但是應該以「將來」作為
   「對手」。
 • 貝爾研究所是第一所有意促使「今天」變成「落伍」的研究機
   構。
 • 所謂研究,應該是「破壞者」,目的在摧毀「今天」,創造一
   個不同的「明天」。
– 4th大決策:開創了一個大眾資金市場。
 • 「莎莉姑媽」(Aunt Sally’s)
決策者相同的特性
• 他們的解決問題,都著眼於最高層次的觀
  念行的認識。
• 他們先透澈的思考該決定的是甚麼,然後
  研究決策應採的原則。
• 他們的決策,不是解決當前需要的「對症
  下藥」,而是策略行的大手筆、大文章。
二、決策方法的五個要素
• 1.確實瞭解問題的性質,是否確屬「常態」,唯
  有建立一種規則或原則的決策始能解決。
• 2.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所需的規範;換言之,應找
  出問題的「邊界條件」。
• 3.應仔細思考確能滿足問題規範的正確途徑。然
  後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該
  決策能被接受。
• 4.決策方案,應同時兼顧其確能執行的方法。
• 5.注意在執行的過程中,搜集回饋資料,以印證
  決策的適用性及有效性。
1.問題界定:辨明問題的性質
• 這是一再發生的例常性問題呢?還是偶然
  的例外?
• 某一問題是否為另一項一再發生的問題的
  原因?
• 是否確屬特殊事件,需以特殊方法解決?
• 倘係例常行的老毛病,則依原理原則來根
  治。
• 偶然發生的例外,始能按情況作個別的處
  置。
按問題的「發生」情形,可分成四類:

• 第一類,是真正例常的問題,問題的發生
  只是一種症候。
• 第二類,問題雖然是在某一特殊情況下偶
  然發生,但在實質上仍然是一項例常問題。
• 第三類,才是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
  少之又少。
• 第四類,首次出現的「例常事件」。
常犯的錯誤
• ◎我們常犯的錯誤,在於誤將「例常問題」視為一
  連串的「偶發問題」;沒有瞭解問題癥結所在的
  基礎,其結果自是失敗與無效。
• ◎另一種常犯的錯誤,是誤將真正的新問題視為舊
  病復發,因而仍舊應用舊原則。
• ◎第三種常見的錯誤,是對基本問題的界定,似是
  而非。
• ◎最後一種情形,是只看到問題的部分,而沒有看
  清全貌。
 – 「一知半解」有時比「完全不知」更為可怕。
• 一位有效的決策人,碰見了問題,總是先假定該
  問題為「例常性質」。先假定該問題是一種表面
  症候,另有其更基本的問題在。
• 社會生活及政治生活中,最顯著的一項事實是:
  暫時性之事物所具有之永久性。
• 有效的經營者他會從更基本、更高層次的,及更
  廣泛的觀念上去另謀解決;他會建立一項正卻的
  原則。
• 一位決策人,卻常常要留意是否有非常事件的出
  現。
2.邊界條件:確實了解決策應遵循的規範
             (最難)
• 決策的目標是什麼?
• 最低限度應該達成甚麼目的?
• 應該滿足什麼條件?
• 探求邊界條件的方法,是探求「解決某一
  問題應有甚麼最低需要」。
• 有效的管理者明瞭,一項不能符合邊界情
  況的決策,必是無效和不適當的決策。
• 不符邊界條件的決策,有時比一項符合
  「錯誤的邊界條件」的決策更加誤事。
• 在各種不同的可能決策中,欲看出
 – 何項決策最具危險(所謂最危險的決策,就是勉
   強可行的決策,唯有在一切情況順利下,才可
   能答成的決策);
 – 也必須了解邊界條件。
• 如果一項決策必須同時符合兩項互相衝突
  的規範,則該項決策跟本不是決策,只是
  寄望於奇蹟。
3.替代方案:研究「正當」的決策是什麼,
而不在研究「能為人接受」的決策是什麼。
• 史隆先生:「我不知我們要你研究什麼,要你寫
  什麼,也不知該得到什麼結果,這些都該是你的
  任務。我唯一的要求,只是你將你正當的部分寫
  下來。你不必顧慮我們的反應,也不怕我們不同
  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為了使你的建議易為
  我們接受而想到折衷。在我們公司裡,談到折
  衷,人人都會,不必勞駕你來指出。你當然可以
  折衷,只不過你必須先告訴我們『正當』的是什
  麼,我們才能有『正當的折衷』。」
兩種折衷
• 第一種「折衷」,所謂「半片麵包總比沒
  有麵包好」。
• 第二種「折衷」,所羅門王審判兩位婦人
  爭奪嬰兒的故事。
• 世上的事,你所擔心的往往永不出現;而
  你所從來沒有擔心的,卻可能一旦間變成
  極大的阻礙。
4.採取行動:化決策為行動
            (最費時)

•   誰應該瞭解此項決策?
•   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   誰採取行動?
•   這些行動應如何進行,才能使實施的人確
    能實施?
    – 某一決策需要怎樣的行動承諾,需要怎樣的工
      作劃分,以及有些怎樣的人才可用。
5.反饋機制:建立一項資料回饋制度
• 決策中建立一項資料回饋制度,以便經常對決策
  所預期的成果作實際的印證。
• 決策是「人」作的;而「人」總免不了錯誤;至
  多在短時間內沒有錯誤。
• 即使最好的決策,也有錯誤的可能;即使最有效
  的決策,也會時過境遷,歸於無用。
• 我們需要組織化的資料,作為回饋。我們需要數
  字,也需要報告。可是反饋機制不能反映實際情
  況,如果不肯親自察看,那麼我們之缺乏有效性,
  也就不該怨誰了。
第七章 如何做有效的決策
• 決策是一種判斷,是若干項方案中的選擇,
  是「似是」與「似非」中的選擇。
• 如果我們不先有適用性的準則,則事實何
  來?需知「事象」(events)的本身僅只是
  「事象」,而不一定是所需的「事實」。
一、個人見解和決策的關係
• 「見解為先」: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項決策不
  是從搜集事實開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見解」
  (opinions)。
 – 見解乃是「尚待驗證的假設」 :見解不能獲得證實,
   則將無價值可言。
 – 要確定什麼才是事實,必須先確定事實的「適用性」
   的準則,尤其是有關衡量的準則。
 – 決策之有效與否,才是關鍵的所在,也是常引起爭論
   的所在。
 – 決策的第一步如果是事實的搜集,那是走不通的。
• 有效的管理者鼓勵大家提出見解,培養成
  為一種習慣,問對問題:
 – 認清需要觀察些什麼?
 – 需要研究些什麼?
 – 需要驗證些什麼?
• 最關鍵性的問題應該是:
 – 最適切的規範是什麼?─問題本身衡量和決策
   的衡量。
• 明確承認「見解為先」做為基礎─這是必要的做法。
• 「尚待驗證的假設」為起點─決策程序如此
 – 「假設」是不必辯論的;卻必須經得起驗證的。
 – 經得起驗證的「假設」,才值得我們重視;經不起驗證者,就只
   有放棄了。
• 鼓勵大家提出見解,深思其見解,認清其見解經過實證後
  的結果。
 – 要驗證某一假設是否為真,我們該知道些什麼?
 – 「要驗證某一見解,應有些怎樣的事實?」他會培養成為一種習
   慣:
   •   認清需要觀察些什麼?
   •   需要研究些什麼?
   •   需要驗證些什麼?
   •   最關鍵性的問題應該是:「最適切的規範是什麼?」
• 「最適切的規範是什麼?」
 – 問題本身的衡量
 – 決策的衡量
 – Ex.麥拉瑪拉「例外原則」來管理─後勤制度為之改
   觀。
• 回饋,是決策前的回饋。
 – Ex.企業投資為例,通常有許多衡量方法。
  • 其一,衡量投入資金需時多久始能收回;
  • 其二,衡量投資的獲利力;
  • 其三,衡量投資利益的「現值」。
• 決策的第一條原則:除非有不同的見解,
  就不可能有決策。
 – 正確的決策,必須從正反不同的意見中才能得
   到。
 – 在於激發反對意見,以便從各種角度上去瞭解
   決策的真正涵意。
二、反面意見的運用
• 為什麼該有反面意見,主要有三個理由:
 – 第一,唯有反面意見,才能保衛決策者不致陷身為組織的俘虜。
   • 避免為「看來有理,但卻有疵」的看法所征服。
 – 第二,反面意見的本身,正是決策所需的「另一方案」。
   • 才能得到「替代方案」,以供他選擇和決定。
   • 才能在萬一決策行不通時不致於迷惘。
 – 第三,反面意見足以激發想像力。
   • 想像力就正像水一樣,必須扭開「水龍頭」才會流出。而激發爭辯的
     「反面意見」,正是想像力水管的水龍頭。
   • 鼓勵反面意見,正是啟發他本人的想像力,啟發他共事者的想像力。
   • 反面意見能把「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轉化為「正確」,再把
     「正確」轉化為「良佳的決策」。
• 有效的管理者絕不認為某一行動方向為「是」,其他行動
  方向均為「非」。
• 他也絕不堅持己見,以自己為「是」,以他人為「非」。
• 第一步:會先找出為什麼各人有不同的意見。
• 將瞭解「對方」作為他探求「另一方案」的方法。
• 見解的衝突,正是他的「工具」;運用此一「工具」,他
  才能保證自己看清問題的每一面。
• 有效的管理者還得再問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真需要一
  項決策?」
 – 有時候不作任何新決策,可能正是最好的決策。
 – 決策的反面,是不作任何決策;有時候不作任何改變,我們仍能
   自己維護自己。
• 所作的決策,大部分介乎兩者之間
 –   大多數不是「隨他去吧,船到橋頭自然直」;
 –   以不至於到不作新決策便將無可救藥的程度。
 –   我們的問題,通常多是如何「改進」,而不是如何作徹底的變更。
 –   雖不作新決策,我們同樣能夠生存,但有了新決策,我們將更能
     轉入佳境。
• 作決策的兩項原則
 – 如果利益遠大於成本及風險,就該行動。
 – 行動,或不行動;切忌只作一半或折衷。
• 一位管理者之所以受聘為管理者,並不是要他做他「喜歡
  做」的事,而是要他做他「應該做」的事─尤其是他做有
  效的決策。
三、對電腦的看法
• 電腦有助於改善決策常犯的幾項錯誤。
 – 是誤將「例行事件」視為一連串的「偶發事
   件」。
第八章 結論
• 全書論旨
 – 一、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有效。
   • 組織及管理者均以績效為目標;組織和管理者的績效,本身便
     是目標。
 – 二、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
   • 不是教科書,有效性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
   • 有效性不是一門「課程」;卻是一種自我訓練。
• 隨時不忘問「一個組織的有效性是些什麼?一位
  管理者處理其時間及工作時的有效性是什麼?」
• 從未問「為什麼需要有效性」─這是不必要的問
  題,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有效性
• 乃是一個人自我發展的關鍵
• 是組織發展的關鍵
• 是現代社會所以有生機的關鍵
一、有效性的第一步──
           是一項「技術」
• 應詳細記錄時間的耗用。是項工作雖不能稱之為「機械性
  的」(mechanistic),但卻是「機械式的」(mechanical),
  是管理者肯開始的第一步。
• 分析時間的記錄,及消除種種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有賴管
  理者採取某些行動,和初步的決策。
  – 管理者改變其行為
  – 改變其與他人的關係
  – 改變其所關切的事項
    • 衡量各項耗用時間的工作項目的輕重
    • 衡量各項工作目的的輕重
  – 結果必將改變管理者的工作水準和品質
• 管理者也許得採用一種檢查表,每隔數月檢討一次。攸關
  管理者對時間(管理工作最稀有的資源)運用的效率。
二、有效性的第二步──培養管理者的自省
  是管理者應將眼光放在貢獻上
• 培養管理者的自省:為什麼他的組織聘他為管理者?他應
  該對組織有什麼貢獻?
 – 由技術進入到觀念
 – 由機械進入到分析
 – 由效率進入到成果
• 責己以嚴: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 想到自己的目標及組織的目標
 – 關切個人及組織的價值
• 要求管理者負責,而不是要求以部屬自居,以能得到其上
  級主管的滿意而自得。
• 管理者能著眼於貢獻,則其所重視的不僅為「方法」,而
  將是「目的」和「目標」。
三、有效性的第三步──行為態度的問題
       發揮人的長處
• 對「人」的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
  「他人」。
• 表現於行動的一種價值系統。
• 力行以求知
• 自我發展的實踐。
• 管理者能發揮人的長處
 – 使個人目標與組織需要相融合
 – 使個人能力與組織成果相融合
 – 使個人成就與組織機會相融合
四、有效性的第四步──
有效的工作次序vs.認識自己的時間
• 管理者有效性的兩根支柱
 – 有效的工作次序
 – 認識自己的時間
• 非管理者的時間資源,是管理者的「產品」─管
  理者和組織的績效。
• 非管理者所「遭遇」的,而是管理者所應努力
  「促成」的
• 非討論「資訊」,而是討論「性格」─遠見、自
  信和勇氣。
• 領導─非指智慧和天賦的領導,而是人人皆可達
  成的專心、決心和目的的領導。
五、有效性的第五步──
 研究有效的決策重心在於合理的行動
• 路標
 – 訓練和發展他們自己的判斷力
• 有效的決策─本質上是一種行動的規範
 – 有賴於一定的步驟
 – 也有賴於分析的能力
• 管理者的有效性
 – 「自我發展」遠比「訓練」重要得多。知識、技巧和
   習慣,不論其學到什麼程度,如果不能先發展自己的
   有效性,終將對他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 管理者必須增進其知識與技巧
 – 必須養成種種新的工作習慣
 – 也必須放棄舊的工作習慣
有效的管理者的自我發展
• 管理者,並沒有什麼值得自豪,都是做他
  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 今天的組織,需要由「常人」來做「非常事」。
 – 目標並不高,我們只要「肯」去做,就一定
   「能」做到。
 – 有效管理者的自我發展,是個人的真正發展,
   促使我們由「技巧」培養成為「態度」、「價
   值」和「品格」;由「程序」進而為「承諾」。
有效的管理者的自我發展
• 是組織發展的關鍵所在,是任何組織邁向
  成功的必經之路。
 – 轉移視線:由專注於問題轉而重視機會;
 – 由但見人之所短轉而能用人之所長;
 – 組織之所以能擁有優秀人才,乃係由於鼓勵自
   我發展的結果;
 – 標準日高、習慣日善、風氣日良。
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
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

Weitere ähnliche Inhalte

Was ist angesagt?

Was ist angesagt? (10)

101.08.07 主管管理才能養成術-詹翔霖副教授-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101.08.07 主管管理才能養成術-詹翔霖副教授-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101.08.07 主管管理才能養成術-詹翔霖副教授-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101.08.07 主管管理才能養成術-詹翔霖副教授-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
 
105.00.00 問題反映與診斷能力-k3-2-詹翔霖
105.00.00 問題反映與診斷能力-k3-2-詹翔霖105.00.00 問題反映與診斷能力-k3-2-詹翔霖
105.00.00 問題反映與診斷能力-k3-2-詹翔霖
 
101.05.19 主管卓越管理才能(mtp)訓練-詹翔霖副教授
101.05.19 主管卓越管理才能(mtp)訓練-詹翔霖副教授101.05.19 主管卓越管理才能(mtp)訓練-詹翔霖副教授
101.05.19 主管卓越管理才能(mtp)訓練-詹翔霖副教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
 
《少,但是更好》專書讀書會 20160727
《少,但是更好》專書讀書會 20160727 《少,但是更好》專書讀書會 20160727
《少,但是更好》專書讀書會 20160727
 
101.11.10 清華大學-團隊管理與人際溝通技巧-詹翔霖教授-南瓜田美語學校
101.11.10 清華大學-團隊管理與人際溝通技巧-詹翔霖教授-南瓜田美語學校101.11.10 清華大學-團隊管理與人際溝通技巧-詹翔霖教授-南瓜田美語學校
101.11.10 清華大學-團隊管理與人際溝通技巧-詹翔霖教授-南瓜田美語學校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3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3版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3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3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3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3版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3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3版
 
101.08.29 領導魅力與高獲利績效開創-雲林科技大學-詹翔霖教授
101.08.29 領導魅力與高獲利績效開創-雲林科技大學-詹翔霖教授101.08.29 領導魅力與高獲利績效開創-雲林科技大學-詹翔霖教授
101.08.29 領導魅力與高獲利績效開創-雲林科技大學-詹翔霖教授
 
實戰麥肯錫戰略應用書摘
實戰麥肯錫戰略應用書摘實戰麥肯錫戰略應用書摘
實戰麥肯錫戰略應用書摘
 

Ähnlich wie 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经理人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经理人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经理人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经理人
SL.WANG
 
職場與職務認知 實踐大學-B1-1-詹翔霖教授
職場與職務認知 實踐大學-B1-1-詹翔霖教授職場與職務認知 實踐大學-B1-1-詹翔霖教授
職場與職務認知 實踐大學-B1-1-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200848174022466
200848174022466200848174022466
200848174022466
董自瑞
 
高效的团队管理
高效的团队管理高效的团队管理
高效的团队管理
20004
 
101.09.04 領導力與溝通力-宜蘭大學-詹翔霖教授
101.09.04 領導力與溝通力-宜蘭大學-詹翔霖教授101.09.04 領導力與溝通力-宜蘭大學-詹翔霖教授
101.09.04 領導力與溝通力-宜蘭大學-詹翔霖教授
文化大學
 

Ähnlich wie 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 (20)

101.11.06 就業促進研習hold住時間,成就幸福人生-詹翔霖教授-時間管理
101.11.06 就業促進研習hold住時間,成就幸福人生-詹翔霖教授-時間管理101.11.06 就業促進研習hold住時間,成就幸福人生-詹翔霖教授-時間管理
101.11.06 就業促進研習hold住時間,成就幸福人生-詹翔霖教授-時間管理
 
101.11.06 就業促進研習hold住時間,成就幸福人生-詹翔霖教授-時間管理
101.11.06 就業促進研習hold住時間,成就幸福人生-詹翔霖教授-時間管理101.11.06 就業促進研習hold住時間,成就幸福人生-詹翔霖教授-時間管理
101.11.06 就業促進研習hold住時間,成就幸福人生-詹翔霖教授-時間管理
 
关于职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职业发展的一点思考关于职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职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职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职业发展的一点思考关于职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关于职业发展的一点思考
 
100.11 26-工作願景與工作倫理-華山基金會-詹翔霖教授
100.11 26-工作願景與工作倫理-華山基金會-詹翔霖教授100.11 26-工作願景與工作倫理-華山基金會-詹翔霖教授
100.11 26-工作願景與工作倫理-華山基金會-詹翔霖教授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经理人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经理人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经理人
如何做一个称职的经理人
 
工作願景與工作倫理 D1-2-實踐大學-詹翔霖教授
工作願景與工作倫理 D1-2-實踐大學-詹翔霖教授工作願景與工作倫理 D1-2-實踐大學-詹翔霖教授
工作願景與工作倫理 D1-2-實踐大學-詹翔霖教授
 
職場與職務認知 實踐大學-B1-1-詹翔霖教授
職場與職務認知 實踐大學-B1-1-詹翔霖教授職場與職務認知 實踐大學-B1-1-詹翔霖教授
職場與職務認知 實踐大學-B1-1-詹翔霖教授
 
101.10.04 專業精神與自我管理 -大買家-d3-詹翔霖教授
101.10.04 專業精神與自我管理 -大買家-d3-詹翔霖教授101.10.04 專業精神與自我管理 -大買家-d3-詹翔霖教授
101.10.04 專業精神與自我管理 -大買家-d3-詹翔霖教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
101.10.17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台北市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詹翔霖教授
 
職場與職務認知溝通 102.03.00-健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詹翔霖教授
職場與職務認知溝通 102.03.00-健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詹翔霖教授職場與職務認知溝通 102.03.00-健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詹翔霖教授
職場與職務認知溝通 102.03.00-健椿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詹翔霖教授
 
200848174022466
200848174022466200848174022466
200848174022466
 
藥事人員繼續教育課程-領導學-詹翔霖教授
藥事人員繼續教育課程-領導學-詹翔霖教授藥事人員繼續教育課程-領導學-詹翔霖教授
藥事人員繼續教育課程-領導學-詹翔霖教授
 
106.09.21 d2-團隊合作與績效-正修科大-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系-詹翔霖老師
106.09.21 d2-團隊合作與績效-正修科大-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系-詹翔霖老師106.09.21 d2-團隊合作與績效-正修科大-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系-詹翔霖老師
106.09.21 d2-團隊合作與績效-正修科大-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系-詹翔霖老師
 
工作願景-義守大學-詹翔霖教授
工作願景-義守大學-詹翔霖教授工作願景-義守大學-詹翔霖教授
工作願景-義守大學-詹翔霖教授
 
高效的团队管理
高效的团队管理高效的团队管理
高效的团队管理
 
101.10.00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統一企業-詹翔霖教授
101.10.00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統一企業-詹翔霖教授101.10.00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統一企業-詹翔霖教授
101.10.00 領導魅力與溝通技巧-統一企業-詹翔霖教授
 
101.09.04 領導力與溝通力-宜蘭大學-詹翔霖教授
101.09.04 領導力與溝通力-宜蘭大學-詹翔霖教授101.09.04 領導力與溝通力-宜蘭大學-詹翔霖教授
101.09.04 領導力與溝通力-宜蘭大學-詹翔霖教授
 
101.09.04 領導力與溝通力-宜蘭大學-詹翔霖教授
101.09.04 領導力與溝通力-宜蘭大學-詹翔霖教授101.09.04 領導力與溝通力-宜蘭大學-詹翔霖教授
101.09.04 領導力與溝通力-宜蘭大學-詹翔霖教授
 

Mehr von jengsingcheng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
jengsingcheng
 
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
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
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
jengsingcheng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
jengsingcheng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
jengsingcheng
 
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
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
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
jengsingcheng
 

Mehr von jengsingcheng (16)

成立教師會相關法規
成立教師會相關法規成立教師會相關法規
成立教師會相關法規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
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含計畫)鄭建立筆記
 
退撫亂改2013公告
退撫亂改2013公告退撫亂改2013公告
退撫亂改2013公告
 
談最新退休制度變革 2013-02-22-註解
談最新退休制度變革 2013-02-22-註解談最新退休制度變革 2013-02-22-註解
談最新退休制度變革 2013-02-22-註解
 
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
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
開會迅速而有效(鄭建立整理)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書摘(鄭建立)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
7個習慣教出優秀的孩子(序)書摘(鄭建立整理)
 
學習的革命書摘(鄭建立)
學習的革命書摘(鄭建立)學習的革命書摘(鄭建立)
學習的革命書摘(鄭建立)
 
沈積岩
沈積岩沈積岩
沈積岩
 
火成岩
火成岩火成岩
火成岩
 
河流地形
河流地形河流地形
河流地形
 
礦物
礦物礦物
礦物
 
變質岩
變質岩變質岩
變質岩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北縣教師會中華電信團購網
 
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
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
工會簡報:為什麼要組織教師工會
 

有效的管理者書摘(鄭建立)

  • 1. 有效的管理者 The Effective Executive Peter F. Drucker 原著 許是祥 譯 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2006.01 鄭建立 書摘2012.09.27
  • 2. 序 • 本書研究有些什麼是有效的管理者所做而一般人 所不做的,又有些什麼是一般人常做而有效的管 理者所不做的。 • 有效性是可以學的,而且也是必須學的。 • 有效性不是天生俱來的,而是一種學而後能的本 領。 • 即使不說我們的生存有賴於有效的管理者,至少 我們個人的幸福是有賴於有效的管理者。 • 有效性是可以學到的,但有效的管理者卻不多見。
  • 3. 目錄 • 第一章 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 • 第四章 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 一、為什麼我們需要有效性的管理 – 一、用人之所長的管人原則 者? – 二、如何運用上司的長處 – 二、何謂管理者? – 三、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 – 三、管理者面對的現實 • 第五章 有效的工作次序 – 四、對有效性的認識 – 一、專心的作用 – 五、有效性可以學會嗎? – 二、如何擺脫昨天 • 第二章 認識自己的時間 – 三、先後次序的考慮 – 一、時間對管理者的壓力 • 第六章 決策的方法 – 二、如何診斷自己的時間 – 一、有關決策的個案研究 – 三、消除浪費時間的途徑 – 二、決策方法的五個要素 – 四、如何善用自己的時間 • 第七章 如何做有效的決策 • 第三章 我能貢獻什麼? – 一、個人見解和決策的關係 – 一、管理者的基本任務 – 二、反面意見的運用 – 二、如何使專家的工作有效 – 三、對電腦的看法 – 三、正當的人群關係 • 第八章 結論 – 四、有效的會議
  • 4. 第一章 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 • 管理者的本分 – 求效(to effect) – 管理(to execute) • 管理者做事必須有效。 • 一個人的才能,唯有透過有條理、有系統 的工作,才能所為有效。 • 智力、想像力及知識,都是我們重要的資 源,唯有「有效性」才能將這些資源轉化 為成果。
  • 5. 一、為什麼我們需要有效性的管理者? • 「有效性」乃是「知識工作者」(knowledge worker)的一種特殊技術; • 「體力工作」(manual worker)而言,我們所重視 的只是「效率」(efficiency)。所謂「效率」,可 以說是「把事情做得對」(to do things right)的能 力,而不是「做對的事情」(to got the right thing done)的能力。 • 唯有對組織真正有貢獻,才算是有效。 • 唯有從事於「對」的工作,才能使工做有效。 • 知識工作者必須自己引導自己,朝向績效和貢獻, 即必須引導自己朝向有效。
  • 6. • 「想」正是經理的本分;他既然是在「想」,他就是在 「做」。 • 人都需要激勵,知識工作者的激勵,有賴於他具有效性及 能有成就。知識工作者他生產的只是知識、創意和資訊, 只有透過另一位知識工作者,把他的產品當作「投入」, 轉換為另一種「產品」,才會有實際的意義。再偉大的智 慧,如果不能應用在行動上,也將是毫無意義的資料。 • 知識工作者是一項「生產要素」,透過此生產要素,今天 的高度開發的社會和經濟,才得以擁有及保持其優勢。 • 知識工作者的生產性,意指「做對的事情」的能力;也就 是有效性。
  • 7. 二、何謂管理者 • 在一個現代的組織裡,每一位知識作者如果能夠 由於它的職位和知識,對該組織負有貢獻的責 任,因而能實質地影響該組織的經營及達成成果 的能力者,就是一位管理者。 – 企業機構言,也許是推出一項新產品,或擴大某一市 場的佔有率。 – 醫院言,也許是對病人提供更妥善的醫療。 • 管理者不以執行命令為滿足,必須作決策。負有 提供貢獻的責任。既具有知識,便應較旁人具有 更好的做正確決策的能力。只要他有一天身為管 理者,他就不能忘記他的標準、他的目標和他的 貢獻。
  • 8. • 企業界的主管人員,大都是管理者;但並 非所有的主管都是管理者。 • 在知識組織中,需要主管人員,同樣也需 要「專業貢獻人」(individual professional contributors),來出任負有職責、決策和職 權的職位。 – 越戰步兵上尉:「…責任總是歸我的,但是行 動的決策則由在場上的各人自己決定。」在游 擊戰場上,每一個人都是「管理者」。
  • 9. • 管理者定義:泛指凡屬由於某職位和知識, 必須在工作中做影響整體績效和成果的決 策的知識工作者、經理人員和專業人員而 言。 • 其工作性質:計畫、組織、統合、激勵和 考核。
  • 10. 三、管理者面對的現實 • 管理者現實:一方面要求他們有效性,一方面卻 又使他們極難達成有效性。必須面對四類非其本 人所能控制的現實難題: – 1.管理者的時間很容易會變成「屬於別人的時間」。 – 2.管理者除非能夠毅然改變生活和工作的現實因素,否 則將被迫忙於日常作業。 – 3.管理者本身處於一個「組織」之中。唯有在別人能夠 利用管理者的貢獻時,管理者才能有效。 – 4.管理者常係處於一個組織之「內部」。
  • 11. 四、對有效性的認識 • 要想提高管理者的業績、成就和滿足。唯 一的路徑,將只有靠提高有效性。 • 人只要在某一重要領域具有特長,便能用 之於該領域之工作。 • 我們所該努力的,是學會如何善用那些專 精於某一領域的人。我們既不能求資源供 應的增加,就當求資源效果的增加。所謂 有效性,就是使能力和知識的資源,能夠 產生更多更好成果的一種手段。
  • 12. 五、有效性可以學會嗎? • 如果說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那麼問題便 是: – 有效性究竟包括些什麼? – 要學的是些什麼? – 該用怎樣的方式學習? – 有效性是一種可以有系統地學習的知識嗎? – 有效性是一種可以靠學徒方式來學會的技能嗎? – 有效性是一種可以靠反覆工作來學會實務嗎?
  • 13. 有效性的課題太重要了 • 一位管理顧問師除了知識以外,別無任何權力, 但管理顧問師卻必須有效,不然將一無所成。 • 有效的管理顧問師,都有賴於委託機構的內部人 士能合作完成工作。 • =>他們卻有一項共同點:人人都具有做「對的 事情」的能力。 • 有效的管理者,「異」中有「同」,他們都能發 揮有效性的共同習慣。 • 有效性是一蓊後天的習慣,是一種實務的綜合。
  • 14. 五種成為有效的管理者的心智習慣 • 1.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的時間花用在什麼地方。他們所 能控制的時間至為有限,他們會有系統地工作,來善用這 有限的時間。 • 2.有效的管理者重視對外的貢獻。他並非為工作而工作, 而是為成果而工作。 – ()首先問:「期望我有什麼成果?」 – ()一開頭考慮應做的事。 – ()一開頭就探究工作的技術和工具。 • 3.有效的管理者重視「長處」,包括自己的長處,他們上 級主管的長處、同僚的長處,和部屬的長處。 – 他們還重視環境情勢的長處,重視「能」做的是什麼,而不介意 缺點。 – 他們不會從自己所「不能」的地方開始。
  • 15. • 4.有效的管理者集中精力於少數主要的領域,會為自己設 定優先次序,而且堅守其設定的優先次序。 – 「何者當先則先之。」此外別無它途,否則必將一事無成。 • 5.有效的管理者必須作有效的決策,事關處事的系統問 題,是適當順序之下的適當步驟。他們需要的是正確的 「戰略」,而不是令人眼花撩亂的「戰術」。 – ()一項有效的決策,必須是在「議論紛紛」的基礎上作成的判 斷; – ()不是在「眾口一詞」的基礎上作成的判斷; – ()快速的決策多為錯誤的決策。 – ()真正不可或缺的決策,數量必不多,但必屬基本性的決策。
  • 16. 第二章 認識自己的時間 • 計畫常只是紙上談兵,常只是良好的意願 而已,很少轉為成就。 • 有效的管理者不是從他們的任務開始,而 是從掌握時間開始。 – 不以計畫為起點,認清楚自己的時間花在甚麼 地方才是起點。 – 管理自己的時間,減少非生產性工作所佔用的 時間。 – 再將「可自由運用的時間」,由零星而集中成 連續性的時段。
  • 17. 管理者有效性基礎的三步驟 • 記錄自己的時間 – 要管理自己的時間,首先應該瞭解自己的時間 實際上是耗用在甚麼地方。 • 管理自己的時間 • 集中自己的時間
  • 18. • 時間是一項限制因素。 – 任何生產程序的產出限度,決定於最稀有的資源,在「工作成就」 的生產程序裡,最稀有的資源,就是時間。 • 時間也是最特殊的一項資源,不能以其他的方式取得更多 的時間。 • 時間的供給,絲毫沒有彈性,時間永遠是最短缺的。 • 時間完全沒有替代品。 • 任何事情都少不了時間,這是古往今來無所不在的道理。 • 有效的管理者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在他們能夠珍惜時間, 但是人卻最不善於管理自己的時間。
  • 19. 一、時間對管理者的壓力 • 管理者受到壓力,不得不花費一些時間在 非生產性的和浪費性的事務上。 • 以管理者的任務來說,即使是只想獲得最 低程度的有效性,也必須在每一樁任務上 至少要耗用相當的「整批時間」,否則即 浪費,如果將時間分割開來零星使用,縱 然時間相同,結果時間必將不夠。 • 人都是時間消費者,但大多數的人卻是時 間浪費者。
  • 20. • 對一位知識工作者,我們卻需要坐下來與他共同討論應該 做些什麼,為什麼該做,我們也許才明白他的成績,這就 費時間了。 • 知識工作者只能自己訂自己的方向,故而他必須瞭解別人 期望他的成就是什麼,原因是什麼,他也必須瞭解別人需 要利用他的知識產出。知識工作者需要資料,需要討論, 還需要指導他人。他不但需要佔用他的上司的時間,也同 樣需要佔用他同級同事的時間。 • 知識工作者欲求成果和績效,必須著眼於整個組織的成果 和績效。 – 將他的視線由工作轉到成果上; – 由他的專長轉到外界,唯有外界才是績效的表現之所在。
  • 21. 人際關係和工作關係的調和 • 你認為我們組織的領導階層,對於你的工 作應該瞭解些什麼? • 你對我們這組織有些什麼看法? • 你覺得我們還有些什麼尚未開拓的機會? • 你覺得我們還有些什麼尚未察覺的危機? • 你希望從我身上知道些什麼?
  • 22. 二、如何診斷自己的時間 • 第一步,記錄其時間耗用的實際情形。 – 登記時間必須在處理某一工作的「當時」立即加以記錄,而不能 事後憑記憶補記。 • 第二步,要做有系統的時間管理。─需先將「非生產性」 的和「浪費時間」的活動找出來,消除這類的活動。 – 1.找出什麼事根本不必做,那些事做了也全然是浪費時間,無助 於成果。將時間記錄拿出來,逐項逐項地問:「這件事如果不做, 有何後果?」假如認為「不會有任何影響」,那麼這件事便該立 刻取消。 – 2.「在時間記錄所載的活動中,那一項可以另請他人辦理而一樣 做得好?」 • 授權:把可由別人做的「授」給別人,因此才能做真正應由自己做的 事。 – 3.有一項浪費時間的因素:管理者自己在浪費別人的時間。 • 人總有一種傾向,高估自己地位的重要性,認為許多事非躬親不可。
  • 23. 三、消除浪費時間的途徑 • 1.找出由於缺乏遠見而產生時間浪費的因素。 – 應注意的癥候是,一而再、再而三出現的同樣的「危 機」。 – 同樣的危機如果出現了第二次,絕不應再讓它出現第 三次了。 – 同一危機如果重複出現,往往是疏忽和懶散所造成。 • 2.人員過多,也常造成時間浪費。 • 3.組織不健全,其徵象是會議太多。所謂會議, 是靠集會來商議,是組織缺陷的一種補救措施。 • 4.資訊功能的不靈。
  • 24. 四、如何善用自己的時間 • 由管理者自行控制的零碎時間集中起來。 – 每次談話內容以一個題目為限,以一小時二十 分鐘為限。 – 集中週一或週五開會。 – 封鎖時間 • 集中的「方法」倒在其次,重要的是「看法」。
  • 25. • 第一步應先估計他究竟有多少「自由時 間」,才是他真正自己的時間,然後保留 出相當分量的一段連續性的時間來。 • 時間管理必須持之以恆。有效的管理者不 但經常記錄和經常分析他的時間,而且還 要以他自己的「自由時間」為基礎,對每 一重大工作都訂定一個完成限期。
  • 27. • 時間是最稀有的資源。 • 不能管理時間,便什麼也不能管理。而分析自己 的時間,才是分析自己的工作和發掘工作的重要 性的一項易行、可行,而且系統化的方法。 • 「認識你自己」這句針對給賢人的哲言,對我們 一般人來說,真是談何容易。可是,「認識你的 時間」卻是任何人只要肯做就能做到的。這是走 向貢獻和有效性之路。
  • 28. 第三章 我能貢獻什麼? • 有效的管理者,必注重貢獻。他會眼光朝上, 使自己的工作朝向目標。他強調的是責任。 • 重視貢獻,是有效性的關鍵。 – 有效性包括:自己的工作─其內容、其水準及其影 響力。 – 自己與他人的關係─對上司、對同事和對部屬。 – 各項工作的運用,會議或報告等。 • 一個重視貢獻的人,一個注意對成果負責的人, 儘管他位卑職小,他還是可以位列於「高階 層」。因為他以整體的績效為己任。
  • 29. 一、管理者的基本任務 • 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注意力不為其本身的專長所限,不為其本 身的技術所限,不為其本身所屬的部門所限,才能看到整體的績效。 同時也才能使他注意於「外界」;唯有「外界」才是產生成果的所在。 • 每一個組織部們都是需要三個主要方面的績效:直接的成果、價值的 實現、和未來的人力發展。 – 直接成果通常是最為具體可見,是最首先考慮的。(直接成果之於一個組 織,猶如營養食物之於人體) – 一個組織還必須有價值的承諾與實現(還需有維他命和礦物質),建立技術 權威或為社會大眾尋求最好的商品和服務。 – 組織如不能持續存在,就是失敗,所以一個組織必須今天準備明天的接 棒人。下一代的人是站在他們前輩的肩頭,再開創新的高峰,以作為再 下一代的基線。 • 一位管理者能重視貢獻,正是人才發展最大的動力。管理者倘能重視 貢獻,便自能使與其共事的每一個人,各自調整他們的眼光和標準。
  • 30. 白莉安原則 • 凡事在白莉安小姐的病房中的病人,都痊 癒得特別快。 • 凡事均必須先行自問:「我們對本院的宗 旨真是盡了最大的貢獻嗎?」
  • 31. • 對貢獻的承諾,就是對有效的承諾。沒有此項承諾,則 必將有虧於其服務的組織,也必將有虧於與其共事的同 仁。 • 在出任一項新職時,不能因應或不願因應新職位的需要 而改變。自以為過去做得成功了,因此一仍舊貫,則必 然遭到失敗。職務有了改變,他所要貢獻的成果也一錠 改變,而且新職位所要求的上述三類績效之間的相對比 重也會改變。能適應新職而變,乃在於他們能適應不同 的價值承諾而變。 – 如能替本公司造就「明日」的經理人才,那才是最有意義的 貢獻。僅只有發展人才的政策,是沒有用的;認真執行這項 政策,才是我應有的貢獻。 – 一位管理者的職位愈高,則在對「外」方面所需的貢獻夜愈 大。 – 美國大學校長有一樣通病:過於重視內部的行政管理和籌措 經費之類的事物。以大學來說,學生就是學校的「顧客」, 但大學校長及其他行政主管們從來沒有和他門的顧客建立關 係。
  • 32. 二、如何使專家的工作有效 • 知識工作者,尤該重視貢獻。他生產的是:構想、資料和觀念。 知識工作者通常是一位專家,唯有他對某一方面很精通,他才 能有效,他必須有所專長,必須使他本人有效。他必須了解他 的產出供甚麼人使用;也必須了解使用的人應該知道些甚麼, 才能有效使用專家的產出,而產生效果。擁有知識的人,實負 有應使別人能夠了解他們的責任。 – 他們應問同事、上司和部屬:「你認為我應該有些甚麼貢獻,才 能幫上你的忙,使你能更有『你自己的』貢獻?你在甚麼時候需 要我的貢獻?你怎樣需要我的貢獻?甚麼方式的貢獻?」 • 所謂「通才」,應該也是一位專家;是一位能將其所專的一小 領域與其他廣大知識領域聯繫的專家。一位專家只要能肩負貢 獻的責任,當必能使其所專精的知識配合整體,他儘管不依定 能將若干知識統合唯一,但他避知道應該了解別人的需要、別 人的方向、別人的限度、和別人的理解,已使別人能夠應用他 自己的成果。─自大病是敗壞性疾病,會損害知識,會損害知 識的完美和效用。
  • 33. 三、正當的人群關係 • 良好的人權關係的真義:在自己的工作上和人 際關係上均能重視貢獻,他便能有良好的人群 關係,唯有能酌眼於貢獻,他的人群關係才具 有生產性。 • 馬歇爾將軍(George C. Marshall)、史隆 (Alfred P. Slone, Jr.)、杜瑞斯特(Nicholas Dreystadt),都能忠誠待人,令人樂於親近, 他們和長官僚屬之間的人群關係,都建立在 「貢獻」之上。
  • 34. 有效人群關係基本條件 • 意見溝通 – 不屬是要聽自己他所想聽的;而不是對方所說的。 – 常問部屬:「我們的組織和我,應該期望你有怎樣的貢獻呢?我們該期 望你做些甚麼?你的知識和能力,應該怎樣做最大的發揮?」 • 團隊合作 – 著眼於貢獻,可以建立側向的溝通,因之,能夠促成團隊合作。 – 在一個知識組織中,主要有賴於知識不同和技術不同的專家組成的團隊, 工作才能有效。 • 自我發展 – 個人自我發展的成敗,大部分以是否重視貢獻為基礎。 – 「我對本組織能有甚麼最大的貢獻?」=「我需要怎樣的自我發展?我應 該研求甚麼知識和技能,才有助於我對本組織的貢獻?我應該將我的那 些優點用在我的工作上?我應替自己設定怎樣的標準?」 • 培養他人 – 知識工作者的成長,乃是隨著自己對自己所定的要求在成長。
  • 35. 四、有效的會議 • 管理者總不免要參加討論會、協跳會和簡報會等各 種會議。會議正是管理者每日使用的管理工具。他 一定堅持開會必須有所真正的貢獻。 – 我們為什麼要有這次會議?是為了某項決策?是為了 宣佈甚麼?還是為了澄清我們應該做些甚麼? • 有效的管理者在會議開始時,會先說明會議的目的 和要求達成的貢獻。 • 主持會議可以是宣布某些重要事項,也可以是與大 家共同討論;但是卻不得一面要求大家發表意見而 同時又堅持自己的意見。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 在於從一開始就把焦點放在貢獻上。
  • 36. • 重視貢獻足以消除管理者的一項基本問題:遇事頭 緒紛紜,一團混亂,以致弄不清何者為是、何者為 非。重視貢獻是一項組織的源源。重視貢獻,使管 理者能掌握事項的關聯。 • 管理者的先天弱點,一則在於必須依賴他人,二則 是屬於組織之內。重視貢獻,可將此一弱點轉變為 力量,而能創造出一個堅強的工作團隊來。 • 我們常有一種傾向:為組織內部所惑,跳不出組織 之外。重視貢獻,才能使管理者的視線從「勤奮、 工作、和內部關係」轉移於「外界」;轉移於組織 的成果。 • 著眼於貢獻,就是著眼於有效性。
  • 37. 第四章 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 有效的管理者能使人發揮其長處,人不能 以弱點為基礎,必需用人之所長─ – 用其同僚之所長 – 用其上級之所長 – 用其本身之所長 • 人之長處,才是真正的機會。 • 發揮人的長處,才是組織的唯一的目的。
  • 38. 一、用人之所長的管人原則 • 擇人─他的用人決策,不在於如何減少人的短處, 而在於如何發揮人的長處。 – 求其人之所長,而不在求其人之為「完人」。(林肯) – 所謂「樣樣皆通」,必然一無是處。 – 美國鋼鐵之父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墓誌銘: 「一位知道選用比自己能力更強的人來為他工作的人, 安息在此。」 –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們之所以用人,是用人來處事, 而不是用人來投主管之所好。 – 校長之所以應聘為校長,本在於使第一流的教師或學 者能夠教學有效。
  • 39. • 有效的管理者從來不問:「他能跟我合得來嗎?」而問的 是:「他貢獻了些什麼?」 • 他們從來不問:「他不能做什麼?」而問的是 :「他能 做些什麼?」 • 知人之所長以及用人之所長,是合乎人性的。 • 人最特殊的天賦:竭盡所能於一件活動,於一個專門領域, 於一項成就的能力。避免忽略人的卓越性。 • 重視一個人的長處,是要求所用之人能有績效。 • 真正「苛求」的主管─事實上是懂得用人的主管,大抵都 是「苛求的主管」,總是先發掘一個人最能做些什麼,再 來「苛求」他做些什麼。 • 所謂組織,是一種工具,用以發灰人的長處,並中和人的 缺點,使其成為無害。
  • 40. • 人群關係的專家們有一句俗語:「你要僱用一個人的 『手』,就得僱用他『整個的人』 」 • 一個人不可能只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 • 管理者往往以為他們首要的任務不在於因人設事,而在於 因事用人。防止這一錯誤,最常見的解決辦法,是「因人 設事」。然而也許比原先的錯誤還糟,須知職位應該是客 觀的,職位應憑任務而定,而不應因人而定。 「因人設 事」的結果,必然造成大家都是「人不適職」。 • 因事用人才能為組織選用具所需的各色人等,才能容忍各 色人等的脾氣和個性。內部關係才能以「任務」為重心, 而非以「人」為重心。 • 用人應著眼於所用之人能有績效,而不在於所用之人肯順 從己意。
  • 41. 避免陷入因人設事的四原則 • 1.不會將職位設計成只有上帝才能勝任的職位。 – 凡是一個職位,先後由兩人或三個擔任都失敗了,這 就必是一個不合常人的職位,這職位必需重新設計。 – 有效的管理者,首先務必求其各項職位的妥善設計。 – 唯有「常人」足以完成「非常之事」的組織,才是好 的組織。 • 2.職務的要求須嚴,而涵蓋須廣。 – 知識工作者職位的設計,還應該能夠使人「及早」發 現自己是否適合該一職位。 – 凡是最能充分發揮其長處,而且最受到挑戰的人,其 工作必為最起勁,也必最能有所成就。 – 主管凍結了青年人的熱情─他們將職位設計得涵蓋太小 了。
  • 42. • 3.用人該先看人能做些什麼,而不是先看職位的要求是甚麼:有效的 管理者,在決定將某人安置於某一職位之前,得先仔細考慮這個 「人」;而且他對於其「人」的考慮,還不該將擬安置的「職位」連 在一起。 – 年年考績,年年歸檔。 – 面談考評。 – 日本的管理者不能開除人,只有從部屬中去發掘能做事的人。他們看人, 只看人之所長。 – 我們所能測度的,只有績效,所應該測度的,也只有績效。 – 有效的管理者與眾不同的考績方式: • 列出對某人過去職務和現在職務所期望的貢獻; • 再把某人的實際績效紀錄,與此項貢獻相對照。然後檢討下列四項 – (1)此人對什麼工作已有好的表現? – (2)此人還有些什麼工作可能有好的表現? – (3)為了充分發揮其長處,此人應該再多學些什麼?再取得些什麼? – (4)如果我有個兒子或女兒,我願意讓我的子女在此人的指導下工作嗎? » a.如果認為願意,為什麼? » B.如果認為不願意,為什麼?
  • 43. • 4.有效的管理者知道在用人之所長的同時,並須 容人之所短。 – 有效的管理者會問:「此人在某一方面是否確有長處? 他的長處,是否確為某一任務所需?此人如果擔當此 一任務,是否確能表現得與眾不同?」 – 有效的管理者用人,是著眼於機會,而非著眼於問題。 開創一個有效的組織,也能夠激發熱情和忠忱。 – 所謂「少不了某人」,其原因不外三點: • 某人其實並不行,不過是管理者沒有對他苛求而已。 • 由於管理者本人的能力太差,而實際上是誤用了某人的才幹, 在勉強支持他的生存。 • 本來潛存有某項嚴重問題,幸賴誤用某人的才幹而將該項問題 掩蔽住了。 – 只有經得起績效考驗的人,才是可予提升的人。
  • 44. – 日本所謂的終身僱用和西方國家的文官制度,都沒有將能力欠佳 的人解職的規定,正是一項嚴重的缺點─也是一項不必要的缺點。 – 馬歇爾將軍用人原則:時常自問:「此人能做些什麼?」只要能 做些什麼,則其人的一切缺點都屬次要。任何一項人事任命都是 一個睹注,但是只要以「某人能做些甚麼」為根據,這至少是合 理的賭注。 – 主管對部屬的工作負有責任(道義、職權和地位),也掌握了部屬前 途發展的權力。 – 他應該協助部屬得到應有的發展。 – 組織必須為每一位成員服務,使每一位成員都能憑其才幹而達成 成就,而不必顧念其所短。 – 用人唯才,事關管理者本身的有效性遺組織的有效性,更事關今 天在知識工作的世界中,個人和社會的有效性。
  • 45. 二、如何運用上司的長處 • 是在於運用上司的長處。 • 大凡上級主管的能力不夠,部屬通常是無法爬升上去 的。 • 凡是成功而升遷得快的主管,則其部屬也將是最容易 成功的。 • 運用自己的上司的長處,正是部門自身有效性的關鍵。 唯其如此,身為部屬者才能全力推行及完成其本身的 見解。 • 要使上司能展其所長,並不能以「唯命是從」的方式 做到,應該從「以是為是,以非為非」著手,將自己 的見地,用一種能為上司所接受的方式向上司提出。 • 有效的管理者瞭解他的上司也是「人」。常問:「我 的上司究竟能做些什麼?他曾有過些什麼成就?要使 他發揮他的長處,他需要知道些什麼?他需要我完成 什麼?」
  • 46. • 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他的上司是「人」,所以也必知 道他的上司一定自有一套有效的方式,他會設法探 尋出上司的這套方式。所謂方式,也許只是某種態 度和某種習慣。但是那些態度和習慣,卻都是事實。 • 兩型人:讀者型(readers)和聽眾型(listeners)。 • 所以要了解上司的長處,並發揮其長處,當需有適 當的適應。談到適應,是考量「如何」提出,而不 是考量提出「什麼」。 – 向上司提出各種資料,應考量的是先後順序,而不是 輕重是非。 – 俗語說:「觀人易,察己難。」觀察別人,我們都是 「專家」。協助上司展其所長,是促使管理者有效的 最好方法。
  • 47. 三、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 • 有效的管理者確能了解他們的限制,但是他們也應 該了解自己能做的和該做的確實極多,有效的管理 者確能勇往直前。 • 有效的管理者會發掘機會─「我到底能做些什麼?」 他準能找出許許多多重大的工作。 • 發揮自己的長處,對自己的能力和工作習慣,也有 同樣重要的意義。 • 有效的管理者順應自己的習性,而不會勉強自己。 他注意的是自己的績效,自己的成果,從而發展出 自己的工作方式來。人的性情卻往往是事情成敗的 重大關鍵。我們要求有效,就得以了解自己能做些 什麼為基礎,然後以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做下去。
  • 48. • 在一個組織中,有效性的每一面,都是「機會的開發, 問題的消失」。有效的管理者,對於每一個人都視為是 一個「可以開發的機會」,包括他本人在內。他知道唯 有長處才能產生成果,而弱點只能造成頭痛─縱然沒有 短處,也不能產生什麼。有效的管理者,知道任何一個 人群的團體,其標準乃取決於領導人的績效,只肯讓真 正的才幹來決定領導的績效。 – 多年來,誰有沒有打破四分鐘跑一英哩的紀錄。但是後來羅 傑‧班尼斯特(Roger Bannister)打破紀錄了。 • 提高領導人的水準易,但提高全體人員的水準難。掌握 住最能完成突出任務的人才、最具能力的人才,賦予領 導人的地位、賦予「制定標準」的地位、賦予創造績效 的地位。這就有賴於重視人的長處,而不介意其缺點。 • 管理者的任務不在於重新改造人類,乃在於運用每一個 人的才幹,使一以當十,十以當百,發生相乘的效果。 (聖經按才幹受責任的故事─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14至 30節)
  • 49. 第五章 有效的工作次序 • 有效性如果有什麼秘訣的話,秘訣就是 「專心」。 – 有效的管理者做事時必「先其所當先」(first things first) – 而且「專一不二」(do one thing at a time) • 為什麼需要專心? – 一在於管理者職務的特性 – 一在於人之所以為人的特性。
  • 50. 一、專心的作用 • 第一,我們應有的貢獻太多,而時間則有限。 • 管理者越是專心於更高的貢獻,則越是需要有更長的 「整批時間」。 • 管理者越想發揮長處,則越應感到應在重大的機會上, 集中一切可用的長處的必要。這是獲得成果的唯一道 路。 • 人是一種「多用途的工具」。集中個人各方面的能力 於一件要務上,這就是專心一志。 • 唯有專一不二,才能快速。越能集中我們的時間、努 力和資源,我們所能完成的工作才越多。 • 在同一時間內,紙集中精力於一事,而其結果,他們 所用的時間遠較別人為少。
  • 51. • 有些人一事無成,而實際上他們卻做得吃力。 – 第一,他們低估了完成一件任務所需的時間。他們總 以為事情一定順利,總不免出乎意料之外。 • 所謂「意料之外」者,正應該在我們「意料之中」。 • 而所謂意料之中,往往從來沒有令人愉快的意外。 • 所以,有效的管理者對時間需求的估計寧可有餘,而不可不足。 – 第二,一般的管理者(往往也是不大有效的管理者),總 喜歡趕工─而趕工的結果,總不免使進度更形落後。有 效的管理者不願賽跑。他們按部就班,穩定前進。 – 第三,一般的管理者喜歡將若干件要事同時著手。結 果對每一件要事,他們都無法獲得足夠的「最低整批 時間」。只要任何一件要事受阻,全部要事也跟著受 阻了。
  • 52. • 有效的管理者明明知道百廢待舉。但他們 在一段時間內只集中努力於一事─集中他們 本人的時間和精力,以及整個組織的時間 和精力。他們分別先後,知其所當先。
  • 53. 二、如何擺脫昨天 • 管理者專心一志第一原則是不念「昨天」,不念那不再有任何 生產性的昨天。 • 所謂「今天」,乃是「昨天」所作決策和所採行動的結果。但 是我們至少可把昨天遺留下來的,不再能產生成果的工作,盡 量減少。 • 《成果管理》(Managing for Results)所謂「管理自我從事自以 為是的虛功的投資」(investments in managerial ego),好像那 些都是神聖的業務。這類業務最需要無情的檢討,否則組織的 血液都流失到這種自我之中了。 – 管理病,極易「老化」─政府的每一項法案、每一個機構、每一個 計劃,均必視為「臨時性質」,過一定年限後便該自動失效。 – 任何計畫如果無法證明其確屬有效性及需要性,便該立即放棄。 – 「這件事現在還有繼續做的價值嗎?」
  • 54. • 有效的管理者打算舉辦一項新的業務,一定先行刪 除一項原有的業務。 – 是為了確保該組織的「重量管制」(weight control)而已。 必須保持適當的「體型」。 – 要準備克服重大困難的手段,唯一靠得住的辦法只有 靠最有才幹的人來主持。對於新業務,應責成確能證 明具有能力的人來擔任。 – 任何一個組織都必須時時注入新血,問題是新人不宜 用於風險最大之處,用在「比高階層略低」的職位, 用在已有成規或已有明確了解的職位。 – 要「布新」,必從「除舊」著手。任何一個組織,都 不缺乏新的創意。所缺乏的只是創意的實行。 • 杜邦公司(Du Pont)從來不將其有限的人力和資金,用來保衛 昨天。
  • 55. 三、先後次序的考慮 • 明天可做的是一定很多,必然多到非現有 的時間所能應付;明天可做的事也必多, 也必然多到非現有人力所能承擔─何況我們 還得勻出時間和人力,來克服各種困難和 危機。 • 「何者當先」以及「何者宜後」的決策了。 關於優先的決策,應以什麼因素基礎?─由 管理者決定,還是由壓力來決定?
  • 56. • 按壓力來決定優先─往往總是為了昨天 – 將犧牲許多重大的要務─必將沒有時間來完成一件任務 中最耗時間的部分─將決策轉化為行動的過程。 – 除非組織中人人都能以某一任務為己任,除非人人都 能以新方式來處理其原有的工作,除非人人都確認有 成擔心工作的必要,也除非人人都能將主管的新計畫 化為他們的日常工作,否則任何任務均必無法達成。 – 組織中的高階層,必將不肯做任何決定。大凡一件新 任務,必不是為了解決昨天的困難,而是為了一個新 的明天。 – 壓力也者,總是著眼於組織之「內」的;壓力之所以 為壓力,種於過去而非重於未來;重於困難之克服而 非重於機會之開拓;種於眼前可見而非重於真實情 況;重於緊急事項而非重於攸關事項。
  • 57. • 設定優先,不是問題的癥結。 – 設定優先,至為容易,誰都可以設定。 – 問題的癥結,乃在於「優後」(posteriorities)。 所謂「優後」,不是「何者當先」,而是「何 者當後」。 – 所謂「暫行緩辦」,實際就是「永遠不辦」。 一件事情因決定「緩辦」而終至於「不辦」, 對管理者來說也是一樁不大體面的事。他們雖 然知道某件事情並不一定第一優先,可是一經 決定其為「優先」,則將可能是一大冒險。
  • 58. • 決定「何者當先、何者宜後」,重要的不 在於分析,而在於勇氣。憑勇氣,才是決 定優先的要點所在。 – 重將來而不重過去; – 著重於機會,而非著重於困難; – 選擇自己的方向,而不跟隨別人; – 取法乎上,以求有突出性的非常表現,而不僅 求安全與易做。
  • 59. • 一位有效的管理者,只是專一於當前的某 一任務,而不輕易承諾其他任務。他會檢 討情勢,隨情勢之變易,在決定下一步的 優先。 • 「專心」是一分勇氣,敢於決定真正該做 和真正先做的工作,以運用時間及掌握情 勢的勇氣。
  • 60. 第六章 決策的方法 • 有效的管理者,做的是有效的決策。 • 有效的管理者不做太多的決策,他們所做的,都是重大的 決策。 – 分辨何者為例行性,何者為策略性;不重視「解決問題」。 – 最高層次、觀念的少量重大決策,他們努力於找出情中的「常 數」。 – 他們需要決策的衝擊,而不是決策的技巧;他們需要好的決策, 而不是巧的決策。 – 知道最費時的不是決策的本身,而是決策的推行。 – 一項決策如果不能演化成為「工作」,則不成其為決策,至多只 是一種良好的意願。 • 有效的決策固然是以最高層次的觀念理姐為基礎,但是決 策的推行必須力求接近工作階層,必須力求簡單。
  • 61. 一、有關決策的個案研究 • 美國貝爾電話公司總裁費爾先生(Theodore Vail),作了四項「大決策」: – 1st 觀念:貝爾公司雖是民營企業,但是應該比 任何政府機關都更家照顧社會大眾的利益,而 且更為積極。 – 1st大決策:貝爾電話公司必須預測且滿足社會 大眾的服務需求。 • 「本公司以服務為目的」的口號。 • 服務的成果乃是經理人員的責任。
  • 62. – 2nd觀念:一個全國性的電訊事業,絕不能以傳 統的「自由企業」視之;絕不是一個無拘無束 的事業。唯一的方法便是所謂的「公眾管制」。 – 2nd大決策:一項有效的、誠摯的和有原則的 「公眾管制」,應屬符合貝爾公司的利益,且 事關公司的存亡。 • 倡導管制及評等的觀念,以期能有公平合理的「公 眾管制」 ,一方面確保公眾利益,同時又能使貝爾 公司順利經營。
  • 63. – 3rd觀念:以一個獨佔性民營企業必須自強不息才能保 持活力的觀點為出發點。 – 3rd大決策:替公司成立貝爾研究所,成為企業界最成 功的科學研究機構之一。 • 一個獨佔性企業雖然沒有「對手」,但是應該以「將來」作為 「對手」。 • 貝爾研究所是第一所有意促使「今天」變成「落伍」的研究機 構。 • 所謂研究,應該是「破壞者」,目的在摧毀「今天」,創造一 個不同的「明天」。 – 4th大決策:開創了一個大眾資金市場。 • 「莎莉姑媽」(Aunt Sally’s)
  • 64. 決策者相同的特性 • 他們的解決問題,都著眼於最高層次的觀 念行的認識。 • 他們先透澈的思考該決定的是甚麼,然後 研究決策應採的原則。 • 他們的決策,不是解決當前需要的「對症 下藥」,而是策略行的大手筆、大文章。
  • 65. 二、決策方法的五個要素 • 1.確實瞭解問題的性質,是否確屬「常態」,唯 有建立一種規則或原則的決策始能解決。 • 2.確實找出解決問題所需的規範;換言之,應找 出問題的「邊界條件」。 • 3.應仔細思考確能滿足問題規範的正確途徑。然 後再考慮必要的妥協、適應及讓步事項,以期該 決策能被接受。 • 4.決策方案,應同時兼顧其確能執行的方法。 • 5.注意在執行的過程中,搜集回饋資料,以印證 決策的適用性及有效性。
  • 66. 1.問題界定:辨明問題的性質 • 這是一再發生的例常性問題呢?還是偶然 的例外? • 某一問題是否為另一項一再發生的問題的 原因? • 是否確屬特殊事件,需以特殊方法解決? • 倘係例常行的老毛病,則依原理原則來根 治。 • 偶然發生的例外,始能按情況作個別的處 置。
  • 67. 按問題的「發生」情形,可分成四類: • 第一類,是真正例常的問題,問題的發生 只是一種症候。 • 第二類,問題雖然是在某一特殊情況下偶 然發生,但在實質上仍然是一項例常問題。 • 第三類,才是真正偶然的特殊事件。=> 少之又少。 • 第四類,首次出現的「例常事件」。
  • 68. 常犯的錯誤 • ◎我們常犯的錯誤,在於誤將「例常問題」視為一 連串的「偶發問題」;沒有瞭解問題癥結所在的 基礎,其結果自是失敗與無效。 • ◎另一種常犯的錯誤,是誤將真正的新問題視為舊 病復發,因而仍舊應用舊原則。 • ◎第三種常見的錯誤,是對基本問題的界定,似是 而非。 • ◎最後一種情形,是只看到問題的部分,而沒有看 清全貌。 – 「一知半解」有時比「完全不知」更為可怕。
  • 69. • 一位有效的決策人,碰見了問題,總是先假定該 問題為「例常性質」。先假定該問題是一種表面 症候,另有其更基本的問題在。 • 社會生活及政治生活中,最顯著的一項事實是: 暫時性之事物所具有之永久性。 • 有效的經營者他會從更基本、更高層次的,及更 廣泛的觀念上去另謀解決;他會建立一項正卻的 原則。 • 一位決策人,卻常常要留意是否有非常事件的出 現。
  • 70. 2.邊界條件:確實了解決策應遵循的規範 (最難) • 決策的目標是什麼? • 最低限度應該達成甚麼目的? • 應該滿足什麼條件? • 探求邊界條件的方法,是探求「解決某一 問題應有甚麼最低需要」。 • 有效的管理者明瞭,一項不能符合邊界情 況的決策,必是無效和不適當的決策。 • 不符邊界條件的決策,有時比一項符合 「錯誤的邊界條件」的決策更加誤事。
  • 71. • 在各種不同的可能決策中,欲看出 – 何項決策最具危險(所謂最危險的決策,就是勉 強可行的決策,唯有在一切情況順利下,才可 能答成的決策); – 也必須了解邊界條件。 • 如果一項決策必須同時符合兩項互相衝突 的規範,則該項決策跟本不是決策,只是 寄望於奇蹟。
  • 72. 3.替代方案:研究「正當」的決策是什麼, 而不在研究「能為人接受」的決策是什麼。 • 史隆先生:「我不知我們要你研究什麼,要你寫 什麼,也不知該得到什麼結果,這些都該是你的 任務。我唯一的要求,只是你將你正當的部分寫 下來。你不必顧慮我們的反應,也不怕我們不同 意。尤其重要的是,你不必為了使你的建議易為 我們接受而想到折衷。在我們公司裡,談到折 衷,人人都會,不必勞駕你來指出。你當然可以 折衷,只不過你必須先告訴我們『正當』的是什 麼,我們才能有『正當的折衷』。」
  • 73. 兩種折衷 • 第一種「折衷」,所謂「半片麵包總比沒 有麵包好」。 • 第二種「折衷」,所羅門王審判兩位婦人 爭奪嬰兒的故事。 • 世上的事,你所擔心的往往永不出現;而 你所從來沒有擔心的,卻可能一旦間變成 極大的阻礙。
  • 74. 4.採取行動:化決策為行動 (最費時) • 誰應該瞭解此項決策? • 應該採取什麼行動? • 誰採取行動? • 這些行動應如何進行,才能使實施的人確 能實施? – 某一決策需要怎樣的行動承諾,需要怎樣的工 作劃分,以及有些怎樣的人才可用。
  • 75. 5.反饋機制:建立一項資料回饋制度 • 決策中建立一項資料回饋制度,以便經常對決策 所預期的成果作實際的印證。 • 決策是「人」作的;而「人」總免不了錯誤;至 多在短時間內沒有錯誤。 • 即使最好的決策,也有錯誤的可能;即使最有效 的決策,也會時過境遷,歸於無用。 • 我們需要組織化的資料,作為回饋。我們需要數 字,也需要報告。可是反饋機制不能反映實際情 況,如果不肯親自察看,那麼我們之缺乏有效性, 也就不該怨誰了。
  • 76. 第七章 如何做有效的決策 • 決策是一種判斷,是若干項方案中的選擇, 是「似是」與「似非」中的選擇。 • 如果我們不先有適用性的準則,則事實何 來?需知「事象」(events)的本身僅只是 「事象」,而不一定是所需的「事實」。
  • 77. 一、個人見解和決策的關係 • 「見解為先」:有效的管理者都知道一項決策不 是從搜集事實開始,而是先有自己的「見解」 (opinions)。 – 見解乃是「尚待驗證的假設」 :見解不能獲得證實, 則將無價值可言。 – 要確定什麼才是事實,必須先確定事實的「適用性」 的準則,尤其是有關衡量的準則。 – 決策之有效與否,才是關鍵的所在,也是常引起爭論 的所在。 – 決策的第一步如果是事實的搜集,那是走不通的。
  • 78. • 有效的管理者鼓勵大家提出見解,培養成 為一種習慣,問對問題: – 認清需要觀察些什麼? – 需要研究些什麼? – 需要驗證些什麼? • 最關鍵性的問題應該是: – 最適切的規範是什麼?─問題本身衡量和決策 的衡量。
  • 79. • 明確承認「見解為先」做為基礎─這是必要的做法。 • 「尚待驗證的假設」為起點─決策程序如此 – 「假設」是不必辯論的;卻必須經得起驗證的。 – 經得起驗證的「假設」,才值得我們重視;經不起驗證者,就只 有放棄了。 • 鼓勵大家提出見解,深思其見解,認清其見解經過實證後 的結果。 – 要驗證某一假設是否為真,我們該知道些什麼? – 「要驗證某一見解,應有些怎樣的事實?」他會培養成為一種習 慣: • 認清需要觀察些什麼? • 需要研究些什麼? • 需要驗證些什麼? • 最關鍵性的問題應該是:「最適切的規範是什麼?」
  • 80. • 「最適切的規範是什麼?」 – 問題本身的衡量 – 決策的衡量 – Ex.麥拉瑪拉「例外原則」來管理─後勤制度為之改 觀。 • 回饋,是決策前的回饋。 – Ex.企業投資為例,通常有許多衡量方法。 • 其一,衡量投入資金需時多久始能收回; • 其二,衡量投資的獲利力; • 其三,衡量投資利益的「現值」。
  • 81. • 決策的第一條原則:除非有不同的見解, 就不可能有決策。 – 正確的決策,必須從正反不同的意見中才能得 到。 – 在於激發反對意見,以便從各種角度上去瞭解 決策的真正涵意。
  • 82. 二、反面意見的運用 • 為什麼該有反面意見,主要有三個理由: – 第一,唯有反面意見,才能保衛決策者不致陷身為組織的俘虜。 • 避免為「看來有理,但卻有疵」的看法所征服。 – 第二,反面意見的本身,正是決策所需的「另一方案」。 • 才能得到「替代方案」,以供他選擇和決定。 • 才能在萬一決策行不通時不致於迷惘。 – 第三,反面意見足以激發想像力。 • 想像力就正像水一樣,必須扭開「水龍頭」才會流出。而激發爭辯的 「反面意見」,正是想像力水管的水龍頭。 • 鼓勵反面意見,正是啟發他本人的想像力,啟發他共事者的想像力。 • 反面意見能把「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者,轉化為「正確」,再把 「正確」轉化為「良佳的決策」。
  • 83. • 有效的管理者絕不認為某一行動方向為「是」,其他行動 方向均為「非」。 • 他也絕不堅持己見,以自己為「是」,以他人為「非」。 • 第一步:會先找出為什麼各人有不同的意見。 • 將瞭解「對方」作為他探求「另一方案」的方法。 • 見解的衝突,正是他的「工具」;運用此一「工具」,他 才能保證自己看清問題的每一面。 • 有效的管理者還得再問一個問題:「我們是不是真需要一 項決策?」 – 有時候不作任何新決策,可能正是最好的決策。 – 決策的反面,是不作任何決策;有時候不作任何改變,我們仍能 自己維護自己。
  • 84. • 所作的決策,大部分介乎兩者之間 – 大多數不是「隨他去吧,船到橋頭自然直」; – 以不至於到不作新決策便將無可救藥的程度。 – 我們的問題,通常多是如何「改進」,而不是如何作徹底的變更。 – 雖不作新決策,我們同樣能夠生存,但有了新決策,我們將更能 轉入佳境。 • 作決策的兩項原則 – 如果利益遠大於成本及風險,就該行動。 – 行動,或不行動;切忌只作一半或折衷。 • 一位管理者之所以受聘為管理者,並不是要他做他「喜歡 做」的事,而是要他做他「應該做」的事─尤其是他做有 效的決策。
  • 85. 三、對電腦的看法 • 電腦有助於改善決策常犯的幾項錯誤。 – 是誤將「例行事件」視為一連串的「偶發事 件」。
  • 86. 第八章 結論 • 全書論旨 – 一、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有效。 • 組織及管理者均以績效為目標;組織和管理者的績效,本身便 是目標。 – 二、有效性是可以學會的。 • 不是教科書,有效性人人可「學」,但卻無人可「教」。 • 有效性不是一門「課程」;卻是一種自我訓練。 • 隨時不忘問「一個組織的有效性是些什麼?一位 管理者處理其時間及工作時的有效性是什麼?」 • 從未問「為什麼需要有效性」─這是不必要的問 題,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 88. 一、有效性的第一步── 是一項「技術」 • 應詳細記錄時間的耗用。是項工作雖不能稱之為「機械性 的」(mechanistic),但卻是「機械式的」(mechanical), 是管理者肯開始的第一步。 • 分析時間的記錄,及消除種種不必要的時間浪費,有賴管 理者採取某些行動,和初步的決策。 – 管理者改變其行為 – 改變其與他人的關係 – 改變其所關切的事項 • 衡量各項耗用時間的工作項目的輕重 • 衡量各項工作目的的輕重 – 結果必將改變管理者的工作水準和品質 • 管理者也許得採用一種檢查表,每隔數月檢討一次。攸關 管理者對時間(管理工作最稀有的資源)運用的效率。
  • 89. 二、有效性的第二步──培養管理者的自省 是管理者應將眼光放在貢獻上 • 培養管理者的自省:為什麼他的組織聘他為管理者?他應 該對組織有什麼貢獻? – 由技術進入到觀念 – 由機械進入到分析 – 由效率進入到成果 • 責己以嚴:以高標準來要求自己 – 想到自己的目標及組織的目標 – 關切個人及組織的價值 • 要求管理者負責,而不是要求以部屬自居,以能得到其上 級主管的滿意而自得。 • 管理者能著眼於貢獻,則其所重視的不僅為「方法」,而 將是「目的」和「目標」。
  • 90. 三、有效性的第三步──行為態度的問題 發揮人的長處 • 對「人」的尊重:尊重「自己」,也尊重 「他人」。 • 表現於行動的一種價值系統。 • 力行以求知 • 自我發展的實踐。 • 管理者能發揮人的長處 – 使個人目標與組織需要相融合 – 使個人能力與組織成果相融合 – 使個人成就與組織機會相融合
  • 91. 四、有效性的第四步── 有效的工作次序vs.認識自己的時間 • 管理者有效性的兩根支柱 – 有效的工作次序 – 認識自己的時間 • 非管理者的時間資源,是管理者的「產品」─管 理者和組織的績效。 • 非管理者所「遭遇」的,而是管理者所應努力 「促成」的 • 非討論「資訊」,而是討論「性格」─遠見、自 信和勇氣。 • 領導─非指智慧和天賦的領導,而是人人皆可達 成的專心、決心和目的的領導。
  • 92. 五、有效性的第五步── 研究有效的決策重心在於合理的行動 • 路標 – 訓練和發展他們自己的判斷力 • 有效的決策─本質上是一種行動的規範 – 有賴於一定的步驟 – 也有賴於分析的能力 • 管理者的有效性 – 「自我發展」遠比「訓練」重要得多。知識、技巧和 習慣,不論其學到什麼程度,如果不能先發展自己的 有效性,終將對他不會有太大的幫助。 – 管理者必須增進其知識與技巧 – 必須養成種種新的工作習慣 – 也必須放棄舊的工作習慣
  • 93. 有效的管理者的自我發展 • 管理者,並沒有什麼值得自豪,都是做他 自己應該做的工作。 – 今天的組織,需要由「常人」來做「非常事」。 – 目標並不高,我們只要「肯」去做,就一定 「能」做到。 – 有效管理者的自我發展,是個人的真正發展, 促使我們由「技巧」培養成為「態度」、「價 值」和「品格」;由「程序」進而為「承諾」。
  • 94. 有效的管理者的自我發展 • 是組織發展的關鍵所在,是任何組織邁向 成功的必經之路。 – 轉移視線:由專注於問題轉而重視機會; – 由但見人之所短轉而能用人之所長; – 組織之所以能擁有優秀人才,乃係由於鼓勵自 我發展的結果; – 標準日高、習慣日善、風氣日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