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se Präsentation wurde erfolgreich gemeldet.
Die SlideShare-Präsentation wird heruntergeladen. ×

CTDA 20221208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Anzeige
Nächste SlideShare
CTDA 20221006
CTDA 20221006
Wird geladen in …3
×

Hier ansehen

1 von 28 Anzeige

Weitere Verwandte Inhalte

Anzeige

Aktuellste (20)

CTDA 20221208

  1. 1. 創意思考與設計美學 臺灣科技大學. 2022.12.8 .王思如 遠距教室:https://meet.jit.si/CTDA_PM
  2. 2. 課程 規劃 9/8 課程介紹 設計史導論 構思集體傳記 先思考再 探索 9/15 後現代主義 看見你的視而不見 9/29 Bauhaus 鍛鍊用手思考 鍛鍊 用手思考 10/6 工業革命 生活想像力 10/13 美術工藝運動 88對三角形 冒險與 失敗 10/20 新藝術運動 體驗別人的一天 10/27 裝飾藝術 看不見的力量 11/3 普普運動 用觸覺介紹 11/10 歐普運動 不成文的新規定 11/24 第四次工業革命 睹物思人 探索 12/1 Raymond Loewy 穿戴式微建築 12/8 James Dyson 訪問一樣物品 12/15 Jonathan Paul Ive 顛覆設計語言 專精 12/22 Don Norman 仿生設計 12/29 IDEO 用心理認知 做設計 工業設計史 新思維鍛鍊 11/17 極簡主義 替世界加註解 9/22 現代主義 畫面裡的故事
  3. 3. 設計創新 應用案例 案例介紹的內容格式須包含: - 案例名稱(10字以內) - 案例介紹(140字以內) - 案例來源出處 - 案例來源國家 - 案例創新點(30字以內) - 案例圖片、影片 每個案例用1~3頁簡報介紹 第1週 第2週 第3週 第4週 第5週 第6週 科技應用 惡搞提案 Team 1-1惡搞提案 Team 7-1老酒新釀 Team 2-1科技應用 Team 8-1師法自然 Team 3-1老酒新釀 Team 9-1科技應用 Team 4-1老酒新釀 第7週 第8週 第9週 第10週 第11週 第12週 Team 5-1品牌聯名 Team 6-1五感體驗 Team 7-2品牌聯名 Team 8-2科技應用 Team 9-2品牌聯名 Team 1-2科技應用 第13週 第14週 第15週 第16週 第17週 - Team 2-2惡搞提案 Team 3-2師法自然 Team 4-2惡搞提案 Team 5-2科技應用 Team 6-2科技應用 - 上課前一日中午12:00前放上 雲端硬碟/A_設計創新案例 (檔名格式:Team 1-1 惡搞提案)
  4. 4. 設計創新 應用案例 各小組挑選2類 創新應用類型 進行案例收集 每一類別最後 需整理介紹3個 不同設計產業類別的案例 視覺設計 產品設計 空間設計 建築設計 展演設計 互動設計 品牌聯名 OO OO OO OOO 五感體驗 O OO 老酒新釀 O OOOOO O O O 惡搞提案 O OOOOO O OO 師法自然 O OOOO O 科技應用 OO OOOOOOO O O OOO OO A_設計產業類別 B_創新應用類型
  5. 5. James Dyson 工業設計史 Reference: https://www.dyson.com.tr/products/cord-free/dyson-v8/features
  6. 6. 就讀工程相關 科系的你 會期待成為 工程師嗎?
  7. 7. 你理想中的工程 師,是什麼樣子 ?
  8. 8. 1962-1965 普普運動 從美國大眾文化中獲得的啟發,旨在使藝術更接近普通人 1925-1939 裝飾藝術 儉樸的日常用具中,透過機械化的美,帶給使用者一種純粹、 輕鬆、乾淨的幸福感 1960-1990 後現代主義 反思現代主義,主張多元性與不確定性 1991| IDEO 設計思考的創造者 1967|Jonathan Paul Ive 前蘋果首席設計師 1947|James Dyson 勇敢跳進未知 1935|Don Norman UX大師 1973-1979|石油危機 1939-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 創辦dyson公司 生平第一款產品:海上卡車 1970/23歲 買了市場上最好的胡佛牌吸塵器 1979 發明了一種用球取代滾輪的手推車 1974 成功研發無集塵袋吸塵器G-Force 1983 設立研發中心與工廠 1993
  9. 9. 2010-2020 第四次工業革命 物聯網、人工智慧、生物科技、自駕車等智能型科技的演化,將 人類帶進智能化的工業革命中, 工業設計史 9 2006| Facebook 對大眾開放、任天堂發布 wii、Google 收受購 Toutube 2007| iPhone 發表上市 2001| 第一代iPod上市、推出維基百科網站服務 2008| 特斯拉推出第一輛純電動跑車、Airbnb網站成立 2009| 比特幣成為第一個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Netflix>10萬部電影 總部從英國搬遷至新加坡 2019 富比士全球億萬富豪榜318位 2015 投注20億英鎊進攻電動車市場 2017 成立戴森基金會 2002 開設了戴森工程技術學院 DC07吸塵器進攻美國市場 世界首款雙筒洗衣機CR01 2000 推出了Airblade™乾手機 推出無扇葉電風扇 在東京發表超音速靜音吹風機 2016 在東京發表了氣旋式吸塵機器人 2014
  10. 10. 工程改革需要時 間,如何去想像 20年後的工程 需求?
  11. 11. 你永遠可以夢想 超出自己能力 的事
  12. 12. • 買了市場上最好的胡佛牌(Hoover)吸塵器 • 吸塵效果卻令他大失所望 • 五年沒有收入,靠著太太支撐家計,還有向銀行抵押 貸款,戴森全心投入在研發新型吸塵器上。 • 在歷經5126次實驗失敗後,戴森成功發明了利用氣 旋科技分離粉塵,不再需要使用集塵袋的真空吸塵 • 面臨沒有廠商願意幫忙製造的窘境,因為在當時吸塵 器集塵袋的市場價值高達3.6億英鎊 • 戴森轉而決定自己生產製造,並且將這台被稱為G- Force的真空吸塵器賣給了一家日本公司,沒想到在 日本一舉成功 無集塵袋吸塵器
  13. 13. 吸力永不衰退真的可能嗎? • 氣旋科技透過高速氣流旋轉的離心力讓粉塵脫離流動 方向,達到從氣流分離粉塵的效果。 • 最早的旋風分離器概念可以回溯到1885年來自於 Knickerbocker Company的專利 • 直到1920年代才真正出現了接近現代概念的旋風分 離器 • 工業界經常會有回收特定粉粒或者是在氣體傳輸過程 中不希望有任何粉塵影響後續製程的需求 例如:工業鋸木廠用氣旋分離器分離木屑 氣旋技術 吸力永不衰退
  14. 14. 歷時五年時間研發成功,花費超過七千一百萬美元 在超過600個原型上反覆測試 測試超過1010英里秀髮的吹風機 頭髮要乾的快,風力和熱力同等重要 比一般吹風機輕上一倍的馬達,普通馬達轉速1萬5, 但這大小約姆指般大的馬達轉速可達11萬(比F1的 馬達轉速快5倍)達到快速吹乾頭髮的效果 吹風機風口有個玻璃珠熱敏溫度偵測儀,每秒可偵 測溫度20次,傳回吹風機後方的微型電腦隨時控溫 超音速靜音吹風機
  15. 15. 你不能透過傳統來解決存在的 問題。要提出不同的想法和技 術,更要採取有別於他人的方 法。這絕對不是一條容易被理 解的道路。
  16. 16. 研發領域最缺乏 懂工程又會設計 的人才
  17. 17. The James Dyson Award 開放給予所有正在修讀工程工業設計及產品設計 等相關科系的學生參加 設計能「解決問題」的產品 設計出的產品需在技術及商業方面皆具有可行性 對製造成本及零售價格的研究 三月16|開始報名 七月 06|截止報名 九月 07|地區賽優勝者名單公布 十月 12|國際賽入圍名單公布 十一月 16|國際獎和永續獎得獎名單公佈 官網:https://www.jamesdysonaward.org/zh-tw/home/
  18. 18. 訪問一樣物品 每個物品都是一個人 如何從訪問一樣物品中 得知存在的狀態與意義 “ 思 維 練 習 | 探 索
  19. 19. 訪問一樣物品 每一組需要 1. 設計問題來訪問你所分派的物品 2. 請一位同學扮演被分派的物品 以該物品的角度和口吻 到下一組接受同學的訪問 Team 1 訪問耳機 Team 2 訪問垃圾桶 Team 3 訪問門 Team 4 訪問雨傘 Team 5 訪問碗 Team 6 訪問鬧鐘 Team 7 訪問手機 Team 8 訪問圍巾 Team 9 訪問抽屜
  20. 20. 訪問一樣物品 每一組需要 1. 設計問題來訪問你所分派的物品 2. 請一位同學扮演被分派的物品 以該物品的角度和口吻 到下一組接受同學的訪問 T1 垃圾桶 T2 門 T3 雨傘 T4 碗 T5 鬧鐘 T6 手機 T7 圍巾 T8 抽屜 T9 耳機
  21. 21. 訪問一樣物品 每一組需要 1. 設計問題來訪問你所分派的物品 2. 請一位同學扮演被分派的物品 以該物品的角度和口吻 到下一組接受同學的訪問 Team 1 訪問耳機 Team 2 訪問垃圾桶 Team 3 訪問門 Team 4 訪問雨傘 Team 5 訪問碗 Team 6 訪問鬧鐘 Team 7 訪問手機 Team 8 訪問圍巾 Team 9 訪問抽屜 T1 垃圾桶 T2 門 T3 雨傘 T4 碗 T5 鬧鐘 T6 手機 T7 圍巾 T8 抽屜 T9 耳機
  22. 22. 設計問題 • 基本資料:認識他的外貌與特質 • 他的現在:如果他是一個人,他一天的生 活怎麼過的 • 他的過去:了解和他有關的其他物品與他 的關係 • 他的未來:如果可以交換身份成為人類, 他會如何對待現在的自己。
  23. 23. 物件誌
  24. 24. 今日的 課堂學習心得 徵求3位同學口頭分享 https://forms.gle/kJQL8s7bEoAYrLei6
  25. 25. 課程作業 “ 設計創新應用案例
  26. 26. 設計創新 應用案例 案例介紹的內容格式須包含: - 案例名稱(10字以內) - 案例介紹(140字以內) - 案例來源出處 - 案例來源國家 - 案例創新點(30字以內) - 案例圖片、影片 每個案例用1~3頁簡報介紹 第1週 第2週 第3週 第4週 第5週 第6週 科技應用 惡搞提案 Team 1-1惡搞提案 Team 7-1老酒新釀 Team 2-1科技應用 Team 8-1師法自然 Team 3-1老酒新釀 Team 9-1科技應用 Team 4-1老酒新釀 第7週 第8週 第9週 第10週 第11週 第12週 Team 5-1品牌聯名 Team 6-1五感體驗 Team 7-2品牌聯名 Team 8-2科技應用 Team 9-2品牌聯名 Team 1-2科技應用 第13週 第14週 第15週 第16週 第17週 - Team 2-2惡搞提案 Team 3-2師法自然 Team 4-2惡搞提案 Team 5-2科技應用 Team 6-2科技應用 - 上課前一日中午12:00前放上 雲端硬碟/A_設計創新案例 (檔名格式:Team 1-1 惡搞提案)
  27. 27. 課程 預告 設計創新應用案例 惡搞提案 工業設計史 Jonathan Paul Ive 思維練習 顛覆設計語言
  28. 28. 創意思考與設計美學 臺灣科技大學. 2022.王思如

Hinweis der Redaktion

  • https://www.canva.com/design/DAFTNnUI7W4/vYHwp7rsN6C11Us2dWAcXQ/edit?utm_content=DAFTNnUI7W4&utm_campaign=designshare&utm_medium=link2&utm_source=sharebutton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YTLvSWrGhM
  • 就讀工程相關科系的你,會期待成為工程師嗎?
    https://www.menti.com/alzp9kaxkwb5
    Presentation: https://www.mentimeter.com/app/presentation/ald1579hvt61ct268uagt3am3fgdjzu8/temongfoxu6z/edit
  • https://www.menti.com/alzp9kaxkwb5
  • Link: https://reurl.cc/ZAORzp
  • Link: https://reurl.cc/ZAORzp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A2Db9mGpGw
  • https://forms.gle/kJQL8s7bEoAYrLei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