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 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演變

Ruei-Chian Tsai
Ruei-Chian Tsai38屆化學系學會 會長 um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第九章 從戒嚴到解嚴
第三節 國際外交與兩岸關係的演變
對外關係 
兩岸關係 
彈性務實外交 
時期(1980 
年代〜) 
外交孤立 
時期(1970 
年代) 
一個中國 
時期 
(1950〜 
60年代) 
軍事 
衝突 
(1949 
〜1979) 
和平 
對峙 
(1979 
〜1987) 
和緩 
交流 
(1987 
〜1997) 
政策 
轉折 
(1997 
〜) 
和解 
休兵 
(2008 
〜)
一、對外關係的演變 
1.背景 
二戰結束後,國際社會形成以美、蘇為首的兩大 
集團,雙方持續漫長的對峙、冷戰關係 
1949 年後,中國大陸地區成為蘇聯集團的一分子 
,臺灣則尋求美國等國的支持。因此,臺灣的國際 
外交關係,深受美國的影響 
2.概分為三個階段 
聯合國會員國時期外交孤立時期彈性務實外交時 
期 
(1950〜60年代) (1970 年代) ( 1980年代〜 
)
一、對外關係的演變 
聯合國會員國時期 
(1950〜60年代) 
外交孤立時期 
(1970年代) 
彈性務實外交時期 
(1980年代〜)
一、對外關係的演變 
(一)聯合國會員國時期(1950〜60年代) 
1.背 景:政府遷臺初期,國際局勢不利 
2.關 鍵 點:1950年韓戰爆發,為臺灣外交情勢 
帶來轉變 
3.對外關係:◎臺美簽訂《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我國被視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 
◎仍是聯合國會員
一、對外關係的演變 
(二)外交孤立時期(1970年代) 
1. 背 景: 1960年代後期,美國企圖以中國 
牽制蘇聯 
2. 關 鍵 點:◎1971年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 
3.對外關係:◎保釣運動 
◎臺美斷交
《聯合國大會2758號決議》中文版文 
書 
中共依此決 
議取得原由 
中華民國政 
府擁有的聯 
合國代表權
一、對外關係的演變 
◎保釣運動 
起因:二戰後釣魚臺為美國占領,後發現 
石油蘊藏而引起爭奪 
過程:(a)美日訂定協議保釣運動 
(b)臺灣國際地位與政府的適法性, 
也被質疑討論 
結果:暫無明確歸屬 
意義:保釣運動凸顯1970年代臺灣外交困境
博學堂 釣魚臺列嶼 
• 釣魚臺列嶼在日治時期隸屬於臺北州,二次大戰結束 
以後,為美軍所占領,1969年(民國58年)釣魚臺 
列嶼附近發現可能有巨量的石油蘊藏,其重要性才日 
漸凸顯。1970年(民國59年)我國政府表示維護釣 
魚臺列嶼應有的權益,美 日達成協議後,我政府表示 
堅決反對,學生在校內遊行,並赴日本大使館抗議, 
揭開了保釣運動的序幕。當時以美國地區為主的留學 
生,也進行大規模的串連及抗議活動,蔚成海內外保 
釣運動的高潮。由於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日本三方面都主張擁有釣魚臺,彼此乃形成暫時凍 
結主權的默契。但近二十幾年來,因日人在島上設置 
燈塔,並強行驅逐我國漁船,再度引發保釣人士的抗 
爭。
一、對外關係的演變 
◎臺美斷交 
過程:美國與臺灣斷交,承認 
中共是中國的合法代表 
斷交後發展:美國制定《臺灣 
關係法》,規範 
臺美雙方的非政 府 
關係 
美國與我斷交的 
悲憤抗議
中華民國邦交國變化 
年份邦交國備註 
1969 
年 
68 冷戰對抗 
1971 
年 
62 退出聯合國前 
1972 
年 
42 1971 年退出聯合國 
1987 23 中共蔣有經國85 總統個去邦世 
交國 
年 
中共邦交國達133 
國 
2012 
年 
23 中共邦交國達165 
國
一、對外關係的演變 
(三)彈性務實外交時期(1980年代〜) 
1.目的:為防止被國際社會孤立 
2.外交手段 
◎彈性外交:以代表臺灣地區的型態,積極加 
入國際機構 
◎務實外交:承認兩岸政治現實,在臺灣主權 
獨立下,以經濟力量突破中共的 
外交封鎖 
3.成果:免簽證方面大有進展
對外關係的演變
二、兩岸關係的演變 
1.起源: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政權,中華 
民國政府退至臺灣,海峽兩岸即形成對峙之局 
2.概分為五個時期 
軍事衝突  和平對峙  和緩交流 
(1949〜 1979 ) ( 1979 〜 1987 ) (1987〜 
1997 ) 
 政策轉折  和解休兵 
(1997年〜2008 ) ( 2008年〜)
二、兩岸關係的演變 
軍事衝突時期 
和平對峙時期 
和緩交流時期 
政策轉折時期
二、兩岸關係的演變 
(一)軍事衝突時期 
(1)背景:政府遷臺初期 
(2)兩岸局勢演變 
古寧頭戰役 
(1949年) 
八二三砲戰 
(1958年)
二、兩岸關係的演變 
(二)和平對峙時期 
三通四流。指的是通 
郵、通 商、通航及經 
濟、文化、科技與體 
育的交流。
二、兩岸關係的演變 
(三)和緩交流時期 
(1)背景:臺灣解嚴與結束動員戡亂 
(2)兩岸友好作為 
中華民國── 
設置與對岸交流窗口、 
通過《國家統一綱領》 
、宣布雙方結束敵對態 
勢 
中華人民共和國── 
設置與臺灣交流窗口、 
共同舉行「辜汪會談」 
並簽署協議 
(3)局限:a.兩岸在政治、外交上仍無具體進展 
b.中國堅持一個中國、一國兩制、和平統一 
,仍不放棄使用武力
二、兩岸關係的演變 
(四)政策轉折時期 
(1) 背景 
a.1997年中國收回香港後,更迫切與我進行統一談判 
b.1998年柯林頓訪問中國,發表「新三不政策」 
(2) 兩岸對應與衝突 
中華民國── 
陳水扁總統 
*「四不一沒有」 
*否認「一中」共識 
*「一邊一國」 
*舉辦「防衛性公投」 
*終止國統會運作並 
推動臺灣正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未予以善意回應 
*強烈不滿,制《反 
分裂國家法》 
*解讀為臺獨並企圖 
防堵
兩國論 
1999年,李登輝發表著名的「兩國論」,主張兩 
岸是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李登輝7月9日接受「德國之聲」記者的訪問時表示, 
自1991 年修憲後,我國政府統治的正當性就只來自於 
臺灣人民的授權,與中國人民無關。後因國際局勢的壓 
力,李在同年7月20日親自解釋「特殊的國與國關係」 
,旨在求能以平等、對等的地位和中共談判,不是要 
搞臺灣獨立,我們的政策依然是追求中國的民主統一
二、兩岸關係的演變 
(五)和解休兵時期 
中華民國── 
馬英九總統 
1.「三不政策」 
2.「外交休兵」 
中華人民共和國── 
1.在「一中」原則下 
,減緩對臺外交上的壓 
迫2. 「建立互信、擱置 
爭議、求同存異、共創 
雙贏」 
共同成果: 
展開「江陳會議」, 
簽訂ECFA
兩岸關係的演變 
軍事衝突 
( 1949~ 1979 
年) 
中共以武力解放臺灣 
我國光復大陸 
戰役古寧頭戰役、八二三砲戰 
和平對峙 
( 1979~ 1987 
年) 
中共進行和平統戰,提出三通、一國 
兩制等策略 
我國 
強調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堅持不 
接觸、不談判、不妥協的三不政 
策 
和緩交流 
( 1987年~現今) 
中共堅持一國兩制,仍不排除武力犯 
臺的可能性 
我國 
1990年,政府成立大陸委員會 
與海峽交流基金會處理兩岸交流
臺灣與中國大陸關係演變圖
臺灣與中國大陸關係演變圖
兩岸政策的互動演變歷程表(一) 
臺灣政策宣示時間大陸政策宣示 
蔣介石時期毛澤東時期 
民國38年武力解放臺灣 
〈告臺灣同胞書〉:一年 
準備,兩年反攻,三年掃 
蕩,五年成功。 
民國39年 
中華代表隊以「漢賊不兩 
立」為由,退出奧運比賽 
。 
民國41年 
民國44年周恩來提出「和平解放 
蔣經國時期臺灣」鄧小平時期 
三不政策:不接觸、不 
談判、不妥協。 
民國68年 
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 
民國71年提出「一國兩制」政策
兩岸政策的互動演變歷程表(二) 
李登輝時期江澤民時期 
民國79年 
宣示「一個中國」之 
下,其他問題可再作 
〈國統綱領〉承認兩民國81年 
討論。 
岸是「一國兩區」, 
對等的政治實體。 
主張在分治現實上, 
追求國家統一、加強 
經貿往來。 
民國84年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兩岸可和平談判。 
兩岸為「特殊的國 
與國關係」。 
民國88年 
海協會認為,「兩國 
論」將使兩岸缺乏交流 
基礎,乃中止協商。
兩岸政策的互動演變歷程表(三) 
陳水扁時期江澤民時期 
提出不獨立、不改國號 
、不推動統獨公投、不 
廢〈國統綱領〉。 
民國89年 
主張兩岸是一邊一國。民國91年 
胡錦濤時期 
民國94年 
通過〈反分裂國家法〉 
,不排除以非和平方式 
宣布〈國統綱領〉停止民國95年 
阻止臺灣獨立。 
適用。 
馬英九時期 
宣示:不統不獨不武。在 
中華民國憲法中,兩岸為 
「一種特別的關係」。 
民國97年 
兩岸可結束敵對狀態, 
建立軍事安全互信機制 
、經濟合作機制。
9-3 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演變
問題與討論—參考答案 
• 「大家免著驚」是 1991 年,羅大佑「原鄉」專輯中的一首 
歌曲。歌詞中的「中正大廟埕」,就是被戲稱為「中正廟 
」的中正紀念堂。 
• 中正紀念堂於蔣中正過世後不久即開始籌建,1980 年落成 
;因占地廣大,規畫嚴謹,成為臺北市重要的戶外休閒活 
動場所之一。1980 年代也是臺灣街頭運動勃興的年代,尤 
其解嚴前後,抗爭活動愈趨頻繁,地近總統府等行政中樞 
且可容納大量群眾的紀念堂廣場,遂時常成為集會抗爭的 
聚點,如野百合學運即是一例。 
• 中正紀念堂形貌仿自中山陵、天壇,原具有強烈的政治象 
徵意涵。廣場、兩廳院則反映出社會日漸富裕後,臺北都 
會區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已大幅提高。而群眾力量取代統治 
權威,成為廣場上的主角,也象徵著以往的政治、空間禁 
忌已逐漸被打破。
中華民國退 
出聯合國 
https://www.youtube.com/wat 
ch?v=xyWgNNit8Fk 31:00 
[ 行動解說 
員] 金門國 
家公園- 古 
寧頭戰史館 
https://www.youtube.com/wat 
ch?v=OopNxG2qVHg 04:14 
臺海戰役之 
823 砲戰與 
美國的軍援 
https://www.youtube.com/wat 
ch?v=R9Axd_KQcII 15:12
延伸閱讀 
• 錢復,《錢復回憶錄─外交風雲動》,臺 
北:天下文化,2005。 
• 本書由錢復親筆撰寫,以國際觀點回望臺 
灣四十年政治發展,並披露諸多重要史料 
(如中美斷交時我方因應方案、歐美各國 
軍購協商等),以第一手史料呈現大時代 
變革下的應變之鑰。
延伸閱讀 
• 林滿紅,《晚進史學與兩岸思維》,臺北 
:麥田出版,2002。 
• 本書從東亞經濟圈的角度研究歷史,並在 
《馬關條約》、《開羅宣言》、《波茨坦 
宣言》、《中日和約》的法理基礎上,闡 
述臺灣的人民與領土主權不屬於中華人民 
共和國而屬於中華民國;但就文化層面而 
言,臺灣卻是保存中國社會經濟制度最完 
整的一個地方。
延伸閱讀 
• 薛化元,《自由中國與民主憲政:1950 
年代臺灣思想史的一個考察》,臺北:稻 
鄉,1996。 
• 透過本書,希望能夠說明承繼中國大陸自 
由主義傳統的《自由中國》如何從創刊之 
初的「擁蔣、反共」政治路線,發展成為 
臺灣戰後民主運動的先河。並在當時歷史 
時空條件下,釐清《自由中國》民主憲政 
主張的內涵及其歷史意義。
TTHHEE EENNDD 
第一章 十六世紀中葉以前的臺灣與原住民 
除翰林擁有著作權之內容外,,均依法取得授權或依法合理使用,,如仍有
闕漏或資料錯誤,,請著作權人與我們聯繫 。 聯絡專線:: ((00880000--000077--667788)
1 von 35

Más contenido relacionado

Similar a 9-3 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演變

第二冊L8第二冊L8
第二冊L8脩文 陳
95 views52 Folien
20100604兩岸關係20100604兩岸關係
20100604兩岸關係huquanwei
1.7K views83 Folien
第二冊L8第二冊L8
第二冊L8脩文 陳
144 views52 Folien
簡報1   台灣史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ininu0205
2.1K views76 Folien

Similar a 9-3 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演變(11)

第二冊L8第二冊L8
第二冊L8
脩文 陳95 views
20100604兩岸關係20100604兩岸關係
20100604兩岸關係
huquanwei1.7K views
9-1 接收與遷臺(翰林版)9-1 接收與遷臺(翰林版)
9-1 接收與遷臺(翰林版)
Ruei-Chian Tsai1.1K views
11-2解嚴前後生活的變化11-2解嚴前後生活的變化
11-2解嚴前後生活的變化
Ruei-Chian Tsai2.3K views
第二冊L8第二冊L8
第二冊L8
脩文 陳144 views
簡報1   台灣史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
ininu02052.1K views
簡報1   台灣史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
guestc0f0aa1.7K views
簡報1   台灣史簡報1   台灣史
簡報1 台灣史
ininu0205336 views
9 2 民主政治的道路(翰林版)9 2 民主政治的道路(翰林版)
9 2 民主政治的道路(翰林版)
Ruei-Chian Tsai1.1K views

Más de Ruei-Chian Tsai(20)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Ruei-Chian Tsai23.7K views
15 1生態系統及自然景觀帶15 1生態系統及自然景觀帶
15 1生態系統及自然景觀帶
Ruei-Chian Tsai1.9K views
14-3生態失衡14-3生態失衡
14-3生態失衡
Ruei-Chian Tsai917 views
14-2動物的分布與組成14-2動物的分布與組成
14-2動物的分布與組成
Ruei-Chian Tsai884 views
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
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
Ruei-Chian Tsai4.7K views
13-2土壤類型的分布及土地退化13-2土壤類型的分布及土地退化
13-2土壤類型的分布及土地退化
Ruei-Chian Tsai3.4K views
13-1土壤化育13-1土壤化育
13-1土壤化育
Ruei-Chian Tsai7.2K views
12-2水資源12-2水資源
12-2水資源
Ruei-Chian Tsai2.7K views
12-1水循環與水平衡12-1水循環與水平衡
12-1水循環與水平衡
Ruei-Chian Tsai5.8K views
12-2多元文化的發展12-2多元文化的發展
12-2多元文化的發展
Ruei-Chian Tsai802 views
12-1教育的發展12-1教育的發展
12-1教育的發展
Ruei-Chian Tsai493 views
11-1社會型態的改變11-1社會型態的改變
11-1社會型態的改變
Ruei-Chian Tsai3.1K views
10-2 社會與環保問題10-2 社會與環保問題
10-2 社會與環保問題
Ruei-Chian Tsai493 views
11 2氣候分類11 2氣候分類
11 2氣候分類
Ruei-Chian Tsai8.6K views
11 1地表風系11 1地表風系
11 1地表風系
Ruei-Chian Tsai5.3K views
10 2天氣系統10 2天氣系統
10 2天氣系統
Ruei-Chian Tsai3.4K views
10 1氣候要素10 1氣候要素
10 1氣候要素
Ruei-Chian Tsai2K views

9-3 國際關係與兩岸關係的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