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ás contenido relacionado
Más de Ruei-Chian Tsai(13)
12-1教育的發展
- 16. 二、教育改革
1. 教育改革背景與經過
(1) 背景: 1980 年代初,高壓的政治控制鬆動,國
內外資訊暢通,大學校園出現批判社會現狀
並要求改革教育體制的聲音
(2) 推動者:最初由民間教改團體推動,立法院成為教
改團體與體制競逐的重要場域
1990 年代中期以來,臺灣教
育改革中的重要領導者—李遠
哲
- 20. ● 教改措施說明
1. 校園自主
( 1 )讓學校擁有更多自主權,如教師、家長可參
與
中、小學校長 選,大學則由教授治校遴
( 2 )各校可依自身條件來發展特色
2. 一綱多本
( 1 )由國編館統一編訂教材,改由民間依官方課
程
大綱編寫教科書
( 2 )各校自行選定教材,以避免統編本陷於一言
二、教育改革
- 21. 3. 土及母語教學鄉
( 1 )在中、小學課程中加入 土教材,並增加臺灣鄉
歷史、文化的比重
( 2 )不再獨尊國語,而是納入不同族群的母語教學
( 3 )在大學院校設立臺灣文史、語言、族群相關系
所
4. 多元師資培育
( 1 )在一般大學院校設置師資培育中心,
開設教育學程
( 2 )提高師資的學歷限制,提升教師素質
二、教育改革
- 22. 5. 多元入學
( 1 )廢除「考招合一」的大學聯考制度,改採推薦
甄選、申請入學等方案,使升學管道多元化
( 2 )實施繁星計畫,彌補城 教育資源的差異,鄉
以增加弱勢地區學生的升學競爭力
二、教育改革
聯考放榜。在
以前的聯考制度
下,升學競爭與
聯考壓力成為當
時考生的夢魘。
- 23. 大學錄取率
時間 取率錄
1954 年 20.27%
1990 年 37.29%
2001 年 61.35%
2002 年 80.41%
﹙ 聯招考試改為指定科目考試﹚
2008 年 97.10%
2012 年 約 88%
廣設大學與多元入學的結果,使得錄取率高升
,達成「人人唸大學」的理想。然此結果也導致
文憑貶 ,大學生畢業即失業的狀況相當常見值
- 30. 第一章 十六世紀中葉以前的臺灣與原住民
THE ENDTHE END
除翰林擁有著作權之 容外,均依法取得授權或依法合理使用,如仍有內除翰林擁有著作權之 容外,均依法取得授權或依法合理使用,如仍有內
闕漏或資料錯誤,請著作權人與我們聯繫闕漏或資料錯誤,請著作權人與我們聯繫 。。 聯絡專線聯絡專線 : (0800-007-678: (0800-007-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