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經濟的發展

Ruei-Chian Tsai
Ruei-Chian Tsai38屆化學系學會 會長 um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第十章 風雨中的經濟起飛
第一節 經濟的發展
經濟圈
的移轉
戰後初
期的經
濟措施
經濟發
展的基
礎
經濟
發展
階段
‧ 二次大戰
結束後,臺
灣重返中國
經濟圈
‧ 貨幣改革
‧ 土地改革
‧ 肥料換穀
‧ 既有的基
礎建設
‧ 撤退來臺
的資金與技
術
‧ 國際因素
第一次進口替代
出口擴張
第二次進口替代
科技島 : 產業外移
與產業升級
全球競爭與區域經
濟整合
一、經濟圈的移轉
• 日本殖民統治末期臺灣的
經濟狀況
1. 受日本帝國主義的影響
,成為米、糖等食料供給
市場與產品消費市場
2. 工業基礎建設因盟軍轟
炸而損毀
3. 戰爭末期,因戰亂與戰
爭資源不足問題,使物價
上漲 美軍轟炸新竹火車站
一、經濟圈的移轉
臺灣主要貿易對象的轉變
時期 臺灣主要貿易對象
日本領臺前 中國大陸
日治時期
﹙1895 年﹚
馬關條約後,臺灣成為日本的殖
民地,臺灣脫離中國大陸的貿易
體系,成為日本貿易的一環
臺灣主要貿易對象的轉變
時期 臺灣主要貿易對象
二次大戰後
﹙1945 年﹚
日本戰敗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臺
灣重返中國經濟圈,提供國共內戰時
的物資需求政府遷臺後
﹙1949 年﹚
1. 在戒嚴體制下,中斷與中國大陸的
貿易。以美國、日本為主要貿易對象
2. 近三十年來,又重 兩岸經貿關係啟
經濟圈的移轉:臺灣經濟圈的變化
1895 年
《馬關條約》之後,臺灣成為日本的殖
民地,脫離中國大陸貿易體系,成為日
本貿易的一環
1945 年
第二次大戰勝利後,國民政府接收臺灣
,臺灣重新回到中國大陸經濟體系中,
提供國共內戰時的物資需求
1949 年
中華民國在臺灣,臺灣則重新建構新的
經濟貿易,發展出與美日緊密互動的貿
易體系
二、戰後初期的經濟措施
( 一 ) 貨幣改革──發行新臺幣
1. 起因:維持臺灣經濟穩定,避免受到中國大陸
內戰與通貨膨脹影響
2. 經過: (1)1948 年,上海爆發金融危機,政府以
臺幣換取臺灣米、糖資源導致臺灣
惡性通貨膨脹
(2)1949 年,以搬運來臺的國庫黃金作為
準備金,頒行新臺幣
3. 影響:促使臺灣二次大戰後經濟快速發展,貨幣
金融得以穩定
二、戰後初期的經濟措施
 舊臺幣。從舊臺幣的
面額,清楚反映當時通
貨膨脹的嚴重。
 通貨
膨
脹。 19
49 年 6
月 14
日在頒
行新臺
幣後,
診所同
一天的
價目差
別竟如
此之大
二、戰後初期的經濟措施
( 二 ) 土地改革
【第一階段】
二、戰後初期的經濟措施
◎ 第一階段土改政策實施內容
政策 主要 容內
三七五減租 降低地租,改善農民生活
公地放領 政府將從日本接收的公地出售與農民
耕者有其田 以公營事業股票換取地主過多的土地
,再轉給農民
二、戰後初期的經濟措施
影片:土地改革
考題觀摩
• 某一時期中,一位政治人物表示:臺灣經濟
仍以農業為主,農民占人口總數 60% 以上
,而佃農戶約占總農戶總額的 68.8% 。如
想要社會安定,經濟發展,必須實施此項新
政策。此項新政策應是: 【 103 學測
】
• (A) 三七五減租
• (B) 漲價歸公
• (C) 土地國有
• (D) 肥料換穀
三七五減租文宣
減租前 項目 減租後
50 %~ 70 %隨時增
加
租率 最高不得超過 37.5 %
多口頭契約,憑地主意
志變更
租約 書面租約,受法律保障
遇有災害歉收,大多不
予以減免佃租
鐵租 遇有災害歉收,政府會
實減免查
生活困苦農村社會不安 佃農
生活
生活改善,農村社會安
定,共黨無法滲透
生產普遍萎縮 佃農
生產
生產急遽增加
【第二階段】
1. 政策:農地重劃
2. 時間: 1959 年試行, 1962 年後在各縣市
普遍推廣
3. 內容:整併分散畸零的田地,重新規劃
灌 、排水與農路的設施,以適溉
應現代化農業的生產方式
4. 成果:方便機械耕種,提升產量,改善
農村經濟
二、戰後初期的經濟措施
3. 肥料換穀
(1) 實施時間: 1950 年
(2) 政策內容:規定農民須以稻穀向政府換取肥料
(3) 負面影響:使農民無法自由販賣穀物,形成變
相剝削
(4) 實施成果: a. 成功壓低糧價,並提供軍公教的糧
食配給
b. 降低稻作利潤,使多餘人力投入
工業生產,成就臺灣工業發展
二、戰後初期的經濟措施
土地改革
時間 改革 容內
1949
三七
五減
租
1. 限定地主收取佃租不得超出全年總收獲的
37.5% ,等於佃戶可以保留 62.5% 的收益,改善佃
戶的生活
2. 佃戶契約全面書面化,且租期不得少於 6 年。確
保佃權穩定,不會臨時喪失佃權
1951
土地
放領
政府將接收日人的公有土地 7.1 萬甲的所有權放領
給農民,日後整個政策陸續放領土地達 18 萬甲
(占全臺耕地 20% )
1953
耕者
有其
田
1. 地主自有耕地限制為水田、旱地,超過的土地政
府強制收買,轉放領給實際耕作的佃戶
2. 政府收購土地價格為全年收穫的 2.5 倍,且以七
成土地債券以及三成公營事業股票(水泥、紙業、
三、經濟發展的基礎
( 一 ) 既有的基礎建設
三、經濟發展的基礎
( 二 ) 撤退來臺的資金與技術
三、經濟發展的基礎
( 三 ) 國際因素
三、經濟發展的基礎
補充資料--政府營造有利的環境
1. 背景:臺灣面臨戰爭、通貨膨脹等問題,外匯存
底所剩無幾,經濟瀕臨崩潰
2. 援臺原因: 1950 年韓戰爆發,臺灣成為美國在東
亞反共陣線的一員
3. 時間: 1951 (民國 40 年)~ 1965 年(民國 54 年)
美援
三、經濟發展的基礎
4. 重要性
﹙1﹚ 解決供需失調、外匯短缺問題
﹙2﹚ 軍援:減輕國防經濟負擔
5. 影響
﹙1﹚ 挽救臺灣經濟,並奠定臺灣經濟發展的基礎
﹙2﹚ 美國藉此加強中華民國對美國的依賴,確保
了美臺間的軍事合作關係
三、經濟發展的基礎
6. 美援援助事項: (1) 軍事支持
(2) 財政支援
(3) 技術指導與
人員培訓
※ 美援是泛指美國對臺灣提供
的各種援助
三、經濟發展的基礎
 當時許多臺灣人物
盡其用的將取來的麵粉
袋(美援物資之一)做
成衣 。褲
1101 美援與土地改革
四、經濟發展階段
第一次
進口替
代時期
( 1953
〜
1959 )
出口擴
張時期
( 1959
〜
1973 )
第二次
進口替
代時期
( 1973
〜
1979 )
科技島
: 產業外
移與產
業升級
( 1979
〜)
全球競
爭與區
域經濟
整合
( 198
4 〜)
四、經濟發展階段
• 從依賴到自立
• 時間: 1950 年代以後
• 策略:
進口替代 經濟起飛出口導向
扶植
民營工業
藉美援棉花
、棉紗來發
展紡織工業
,以小麥與
黃豆來發展
麵粉、食油
與飼料工業
四大國營
公司轉民
營、擴大
民營範圍
1. 解除對物價與
設廠許可的管制
2. 進行外匯改革
3. 訂定「獎勵投
資條例」,改善
投資環境,鼓勵
民間廠商投資
藉國內儲蓄
、外國投資、
外國貸款,
國際經濟垂
直分工之利
經濟快速成長
( 一 ) 第一次進口替代時期
1. 背景: 1950 年代,政府遭逢財政困難
2. 策略:「以農業培養工業 ,以工業發展農業」
四、經濟發展階段
3. 措施: (1) 出口農產品賺取外匯,換取工業原料進口
(2) 利用美援發展國內民生工業,取代進口同
類產品的需求
(3) 透過關稅和限制輸入,保護臺灣市場並發
展產業
(4) 推行「四年經濟建設計畫」,協助中小企
業發展
4. 成果: (1) 提高外匯存底 (2) 創造大量就業機會
四、經濟發展階段
( 二 ) 出口擴張時期
1. 背景: 1960 年代,在進口替代政策發展下,國內市
場漸趨飽和,以內銷為主的產業結構,面臨
發展瓶頸
2. 策略:出口取向的工業化政策
3. 措施: (1) 制定《投資獎勵條例》,改善投資環境
(2) 成立加工出口區,吸引投資設廠
4. 成果: (1) 提高國內工業產 ,使臺灣成為全球生值
產分工體系之一環
(2) 國內中小企業發展茁壯,為臺灣工業奠定
良好基礎
四、經濟發展階段
( 三 ) 第二次進口替代時期
1. 背景: (1)1971 年臺灣退出聯合國,使投資意願低
落
(2) 兩次石油危機造成全球經濟衰退,使臺
灣出口大幅減少
2. 策略:推動「十大建設」,健全臺灣基礎建設和
產業結構
3. 措施:十項建設以交通、鋼鐵和石油化學為主
4. 成果:以公共投資刺激景氣發展,並吸收失業人口
投入國家建設
四、經濟發展階段
客廳即工廠
• 在第二次進口替
代時期,臺灣省
政府為減緩失業
、提高家戶所得
,乃倡導「客廳
即工廠」的概念
,讓婦女、兒童
、失業者以家庭
代工的方式投入
生產,增加收入
來源。
四、經濟發展階段
• 背景
• 改革
• 成果
1979 年,
第二次石油危機
國際經濟體系形成
臺灣傳統產業優勢不再
產業升級
耗能少、低汙染、技術密集、高附加價值
新竹科學園區
勞力密集的
傳統產業,
多境外設廠
曹興誠聯華電子公司
張忠謀臺灣積體電路公司
人民生活水
準提高,服
務業興起
( 四 ) 科技島:產業外移與產業升級
臺灣工業化發展階段
民生
加工業
輕工業 重化工業 高科
技產業
民國 40 年
代
民國 50 年
代
民國 60 年
代
民國 70 年
代
進口替代 出口導向 十大建設 產業升級
( 五 ) 全球競爭與區域經濟整合
1. 背景:對美貿易連年順差,引起美國要求我國開放
市場
2. 策略:改採自由化、國際化的經濟政策,以因應全
球化、區域經濟整合的潮流
3. 措施: (1) 放 對投資、進口與設立金融機構的管制寬
(2) 積極加入 APEC 、 WTO 等國際經貿組織
4. 後續課題:面對中國大陸的崛起與經濟實力的大增
,臺灣應思考如何避免被邊緣化
四、經濟發展階段
經濟發展分期 ( 一 )
分期 經濟恢
復
第一次進
口替代
出口擴張 第二次進
口替代
業升產
級
時間 1949 ~
1953 年
1953 ~
1959 年
1959 ~
1973 年
1973 ~
1979 年
1979 年
~今日
特點 回歸常
態
農業培養
工業
經濟起飛 穩定局勢 朝國際化
發展
背景
1. 美軍
空襲臺
灣造成
生產力
破壞
1. 國防
需求大
2. 人口
增加
1. 進口替代
工業飽和
2. 美日等國
將勞力密集
產業外移
1. 退出
聯合國
2. 石油
危機
3. 經濟
1. 二次
石油危機
2. 臺灣
出口衰退
經濟發展分期 ( 二 )
分
期
經濟恢復 第一次進口
替代
出口擴張 第二次進
口替代
業升級產
改
革
方
案
1. 土地改革
2. 幣制改革
1. 發展農業
2. 田賦實徵
3. 肥料換穀
1. 鼓勵投資
2. 採取較自
由的經貿政策
3. 設立加工
出口區
1. 發展石
化重工業
2. 興建十
大建設
1. 設立科學園
區
2. 推行公營企
業民營化
3. 推動國內重
大建設(如六
年國建等)
成
效
促進生產,
將大地主的
資金往工商
業展
軍公教配糧
穩定,累積
發展工業資
金
臺灣漸漸從農
業社會轉型為
工業社會
改善生活
;石化工
業帶來高
汙染後遺
產業轉型
兩岸經貿關係
1. 背景
﹙1﹚ 鄧小平進行改革開放的經濟方針,依循市場
邏輯來發展經濟,逐漸與資本主義趨近
﹙2 1980﹚ 年代中期以後,兩岸關係解凍,臺商漸
向大陸發展
2. 變局
﹙1﹚ 臺灣產業轉移至大陸,兩方形成垂直分工
﹙2﹚ 大陸對臺灣的資金需求>臺灣對大陸的市場
依賴
﹙3﹚ 大陸經濟持續成長,漸漸左右臺灣經濟發展
3. 政府因應
﹙1﹚ 「南向政策」:避免廠商過度將投資集中於
中國大陸,以減輕國內經濟受中國經濟政策
及情勢變動的衝擊
﹙2﹚ 「戒急用忍政策」: 1996 年提出,目的在減少
臺商對大陸的投資,效果不佳
﹙3﹚ 「積極開放,有效管理政策」: 2001 年提出,
政策方向不 明確夠
美國人在南臺
灣的足跡 - 4.
美援農產品
https://www.youtube.com/wa
tch?v=MigWGAVfybk
04:20
大愛電視
DaAiTV_ 歷
史的今天 - 李
國鼎病逝
https://www.youtube.com/wa
tch?v=jartlTZ1vdg
03:52
四千農民明將
上街頭抗議
https://www.youtube.com/wa
tch?v=x8sJmlPtnsQ
02:24
延伸閱讀
• 吳聰敏,〈美援與臺灣的經濟發展〉,收
於《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 1 卷第 1 期
( 1988 春季號)。
• 分析美援對臺灣的社會帶來的影響,及如
何帶動臺灣的經濟發展。
延伸閱讀
• 劉進慶,《臺灣戰後經濟分析》,臺北:
人間雜誌社, 1992 。
• 本書從「公業」和「私業」雙重構造,官
商資本的支配以及對美日資本的從屬化,
把握臺灣戰後資本主義(一九四五 - 六五)
的性質、構造、階級分化。
延伸閱讀
• 王振寰,〈臺灣的政治轉型與反對運動〉
,收入:《臺灣社會研究季刊》第 2 卷第 1
期( 1989 春季號)。
• 本文的目的在討論臺灣的兩次重大政治轉
型,一次是 1972 年以後蔣經國大量啓用臺
藉人士進入政治權力核心,另一次是 1986
年以後國民黨政府的政治自由化
延伸閱讀
• 陳正茂,《臺灣經濟史》,臺北:新文京
, 2010 。
• 《臺灣經濟史》是一本講述臺灣四百年來
經濟發展概況的歷史著作。內容生動活潑
,並附有圖表與說明,讓讀者能 文圖並夠
閱。
第一章 十六世紀中葉以前的臺灣與原住民
THE ENDTHE END
除翰林擁有著作權之 容外,均依法取得授權或依法合理使用,如仍有內除翰林擁有著作權之 容外,均依法取得授權或依法合理使用,如仍有內
闕漏或資料錯誤,請著作權人與我們聯繫闕漏或資料錯誤,請著作權人與我們聯繫 。。 聯絡專線聯絡專線 : (0800-007-678: (0800-007-678)
1 von 45

Recomendados

台灣工業地理台灣工業地理
台灣工業地理mcvsgeo
2.7K views47 Folien
清末的建設清末的建設
清末的建設lsmmhh
6.8K views27 Folien
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
日治時代的經濟發展lsmmhh
3.6K views19 Folien
台灣北部區域台灣北部區域
台灣北部區域mcvsgeo
10.4K views30 Folien

Más contenido relacionado

Was ist angesagt?(20)

Destacado(12)

世界各國主要城市水價比較表世界各國主要城市水價比較表
世界各國主要城市水價比較表
guest7527d21f13.7K views
12-2水資源12-2水資源
12-2水資源
Ruei-Chian Tsai2.7K views
geo1-L11水文geo1-L11水文
geo1-L11水文
nhush1.9K views
12-1水循環與水平衡12-1水循環與水平衡
12-1水循環與水平衡
Ruei-Chian Tsai5.8K views
9-1 接收與遷臺(翰林版)9-1 接收與遷臺(翰林版)
9-1 接收與遷臺(翰林版)
Ruei-Chian Tsai1.1K views
12-1教育的發展12-1教育的發展
12-1教育的發展
Ruei-Chian Tsai493 views
14-3生態失衡14-3生態失衡
14-3生態失衡
Ruei-Chian Tsai917 views
geo1-L13自然景觀帶geo1-L13自然景觀帶
geo1-L13自然景觀帶
nhush8.2K views
15 1生態系統及自然景觀帶15 1生態系統及自然景觀帶
15 1生態系統及自然景觀帶
Ruei-Chian Tsai1.9K views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15-2自然景觀帶的分布與特色
Ruei-Chian Tsai23.7K views

Similar a 10-1經濟的發展(20)

廚房三機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廚房三機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廚房三機國內市場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931 views
0501正修演講v20501正修演講v2
0501正修演講v2
jkhunter716 views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248 views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發展課題(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329 views
高雄產業回顧與挑戰(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高雄產業回顧與挑戰(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高雄產業回顧與挑戰(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611 views
生產力4.0科技發展策略生產力4.0科技發展策略
生產力4.0科技發展策略
Galaxy Software Services287 views
3690次院會 報一、報二3690次院會 報一、報二
3690次院會 報一、報二
releaseey4.4K views
第一篇1第一篇1
第一篇1
HUIHUIZHOU159 views
產業人才培訓-產業分析產業人才培訓-產業分析
產業人才培訓-產業分析
iread10111.5K views
台灣的第三級產業台灣的第三級產業
台灣的第三級產業
mcvsgeo2.2K views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毛巾現況與展望(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1.3K views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86 views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我國傳統製造業回顧(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192 views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南部產業特色與優勢(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推動計畫)
傳統產業加值轉型整合推動計畫1.9K views

Más de Ruei-Chian Tsai(19)

14-2動物的分布與組成14-2動物的分布與組成
14-2動物的分布與組成
Ruei-Chian Tsai884 views
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
14-1植物的分布與組成
Ruei-Chian Tsai4.7K views
13-2土壤類型的分布及土地退化13-2土壤類型的分布及土地退化
13-2土壤類型的分布及土地退化
Ruei-Chian Tsai3.4K views
13-1土壤化育13-1土壤化育
13-1土壤化育
Ruei-Chian Tsai7.2K views
12-2多元文化的發展12-2多元文化的發展
12-2多元文化的發展
Ruei-Chian Tsai802 views
11-2解嚴前後生活的變化11-2解嚴前後生活的變化
11-2解嚴前後生活的變化
Ruei-Chian Tsai2.3K views
11-1社會型態的改變11-1社會型態的改變
11-1社會型態的改變
Ruei-Chian Tsai3.1K views
10-2 社會與環保問題10-2 社會與環保問題
10-2 社會與環保問題
Ruei-Chian Tsai493 views
11 2氣候分類11 2氣候分類
11 2氣候分類
Ruei-Chian Tsai8.6K views
11 1地表風系11 1地表風系
11 1地表風系
Ruei-Chian Tsai5.3K views
10 2天氣系統10 2天氣系統
10 2天氣系統
Ruei-Chian Tsai3.4K views
10 1氣候要素10 1氣候要素
10 1氣候要素
Ruei-Chian Tsai2K views
9 2 民主政治的道路(翰林版)9 2 民主政治的道路(翰林版)
9 2 民主政治的道路(翰林版)
Ruei-Chian Tsai1.1K views

10-1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