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ist ein Scribd-Unternehmen logo
1 von 23
Downloaden Sie, um offline zu lesen
华益四月工作简报
           2011 年 4 月   总第 6 期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人间四月天,华益 on the way




主办方: 华益助弱服务中心
  合肥办公室: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 248
 号旺城大厦1906 室 邮编:230031
  北京办公室: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 36 号
 德胜凯旋大厦B座803室 邮编:100120
  联系方式:
 邮箱:office@huayicn.org
 电话:0551-55137307
卷 首 语


             公益人语录
                文/马洪第

  “虽然一直思考人生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但是 2004 年海啸的死里逃生让我彻底想
通了。死亡的冲击告诉我接下来的生命是拣回来的,既然是拣回来,要再次创业。第一个
生命阶段学武术,第二个阶段二十年时间拍电影,第三个阶段,就要像一个企业家一样,
一个小企业一样,创立一个心目中的慈善事业。”

    “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一直在所有的镜头前为壹基金求助。我是全球最大的乞丐,祈求
67 亿人心中都拥有善良、责任和爱。”

  “如果壹基金计划真的中断了,我愿意面对和承担。我一直告诉自己说,它有第一天,
就有结束的那一天。我不会等待,我会再往前尝试,走的更远一点。我是习惯了跌跌摔摔,
起起爬爬的。”

   ——李连杰

  他是功夫巨星,在好莱坞呼风唤雨。如今却热衷慈善事业,为自己的壹基金奔走忙碌。
从摸爬滚打的片场,到甘于奉献的慈善大使。李连杰把大众的视线从五光十色的电影荧屏,
转换到平凡朴实的慈善机构壹基金。

  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空洞的说辞,这样朴实却又深入人心的谈话,体现的是他内心的
虔诚和包容。有人说李连杰是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意味着执着百折不挠,现实主
义让人能屈能伸,宠辱不惊。他的魅力从荧屏延续到慈善中,无论在哪里,他都是我们心目
中真正的英雄。




                     2




                     2
目      录

【卷首语】

公益人语录……………………………………………………………(2)

【专题】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4)

【支持者】

是公益也是梦想………………………………………………………(7)

【新闻资讯】

HU   NO.1 华益出席全市高校和民间志愿者服务组织负责人座谈会……(8)U




HU   NO.2 互动阅读 分享快乐——记华益阅读课第一次活动……………(10)  U




【分享】

当公益成为职业系列…………………………………………………(14)

【媒体华益】…………………………………………………………(22)

留守儿童最需要心理救助

【剧透】…………………………………………………………… (23)

NO.1 合肥办工作动向
NO.2 北京办工作动向

【本期贡献】……………………………………………………… (23)




                     3




                    3
专   题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第七期留守儿童项目志愿者 谢宇
              文/宣传部 王胜阳




  谢宇,男,22 岁。现就读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专业。参加“第四届谷歌益
暖中华大赛” 获得
     , “全国复赛优胜团队” 参加华益助弱服务中心第七期留守儿童项目,
                   。
获得“优秀志愿者” 。在校期间获得“优秀团员”“学生团体工作先进个人”“校学生
                       、           、
会先进个人”的称号。曾任系足球队队长,乒乓球队队长,动漫社社长。

  和那些孩子沟通的画面,现在想想还记忆犹新。还记得最后离开的那天,他们用
天真的话语问我们,你们还会再来么?当时真的很触动人。最后在学校门口分别的时
候,孩子们在很远的地方和我们招手道别。本以为其中有位孩子已经走了,结果在我
们快上车的时候,他突然出现,跟我们说再见。
  真的很感动,或许我们没能给他们改善很多问题,但这两个多月的活动经历,一
定是让我们终身难忘,无论是志愿者,还是那群孩子。

                                ——谢宇




                 4

                 4
用所学知识帮助留守儿童




 去年四五月间,谢宇看到华益第七期留守儿童心理调试的海报,由于和本身所学的医学心
理专业有所联系,最初的希望是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去帮助这些儿童。
   我们的话题自然围绕留守儿童项目展开,谢宇首先介绍了当时活动的情况:  “我参加的
是第七期留守儿童项目,活动地点在肥西县草庙小学,当时一共有二十多位志愿者,分成了
五组与四十名孩子共同度过了两个多月的时光。 活动之初,我们志愿者对孩子进行了一些基
本了解,并和他们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了解发现,他们的家长大都外出打工,有
的甚至是双亲都出去打工, 并在亲戚家寄宿。孩子们中的很一大部分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
关注,和成长所需对家长的依恋,导致性格上会有些孤僻,和对活动的阻抗。  ”
  两个月的活动给谢宇留下了很多感触,最大的收获应该是通过参加留守儿童项目的活
动,改变了他对很多事的看法。对义工、对公益、对社会,很多问题都是以前没有思考过的,
或者至少没有认真思考过的。谢宇认为,通过在活动中思考到这些问题,才是对自身最大的
收获。
   “或许通过几期的留守儿童项目,能够真正受益的儿童并不是太多, 但是华益将关注留
守儿童的思想传播出去,让社会上有更多的人认识到,有这么一群人需要去帮助,并尽可能
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谢宇认为这正如一句公益广告词所说的‘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重男轻女”社会表象下的深层次关注

  众所周知,由于留守儿童项目大都远离市区,这也给志愿者服务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
但相比于此,在项目活动中相关的沟通、联系工作则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谢宇坦言,那次活
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活动时间和志愿者的上课考试时间冲突,活动设计并不专业,有
的活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这些困难,谢宇更想称之为一些实际的操作问题。经过志愿者之间时间的磨合调整,
加上阅读大量的心理学论文,对活动进行充分的讨论。尽量保证在活动之前把活动可能出现
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一些预案。
  “经过这六次活动,我深深切切的感受到孩子们缺少的关注,以及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
比如,在当地女生们基本都是不过生日,只有男孩子过。确实,在这个地方重男轻女很严重,
后来有位同学在说到她最感动的一件事的时候,说到那天是你们第一次给我过生日, 她非常
难忘。”
   相比之下,这里的男生就幸福的多了,都是各自家庭的中心。在这个留守儿童的队伍
里,谢宇认为更需要关心的是那些成绩不够好的女生。“她们才是正真需要关心的!在家庭
缺失的爱和关注,如果在学校也得不到满足,她以后的成长将会是怎样?她们没有被爱,也
将不会表达爱,更不能理解爱。”




                       5

                   5
忽略物质回报,体会助人自助

  谢宇曾经于去年参加谷歌益暖中华的比赛,这次实践本来只是一次前期调研,后来调研
结束之后才得知未能进入复赛。尽管止于复赛,多少有些遗憾,但是谢宇仍然很认真地进行
了实践。此外,对于比赛的准备过程,也让他确实收获了很多。
  对于公益,经过了这一年多的时间,谢宇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前总认为公益很简单,
每个人都能做。做了之后才发现,其实在很多时候,对自己而言,结果真的并不是那么重要。
“这段过程、这段经历、这段与孩子相处的日子,改变了我太多太多。他们教会了我如何思
考,教会了我如何与别人相处,教会帮助人的意义。一些忽略了物质回报的行为,真正能体
会到助人自助的深刻含义。”
  “以前总是以为公益离我很远,后来发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小的动作,每一个
小的举措都可以是公益。经过了华益和谷歌的活动,最大的感触在于,其实我们不缺乏公益
的行为,只是很多时候缺乏公益的思想。正如每年都会举办的‘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这
一小时不能节省多少电能,也不会使二氧化碳排量立刻下降多少。但是,这给大家传输了一
个节能的思想,这些思想会让大家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而这些认识最终也会影响大家的行
为。我想这些才是公益真正的含义。”
  据了解,目前谢宇现在正在准备出国考试,争取在本科结束后可以有机会去国外深造。
谢宇希望可以接受一些更为严谨的思维训练,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能够在毕业之后,回到
自己的家乡,去开一家关于职业规划的心理咨询室;也希望在工作之余,可以把单亲儿童团
体咨询的项目继续下去,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并把公益的思想更大范围的传播。




                       6


                   6
支 持 者

阅读是孩子的梦想,公益阅读是华益的梦想,实现孩子的梦想就是实现所有人
的梦想。

            是公益也是梦想
                     文/戴芰荷
  4 月,柳条初碧,杜鹃啼红,华益第一期阅读课项目也在经过志愿者培训、小朋友见面
会之后正式拉开序幕了。  最终有 6 位小朋友确定将和志愿者一起,在这个春风和煦的日子里
共同打开书本、开启阅读的旅程。六个孩子的家长:李萍、杜庆榕、刘莉、解明慧、卞寿霞,
每人捐赠 40 元(其中卞寿霞女士提供了两个孩子的捐助) ,以及合肥的韩同学捐赠了 30
元现金,用于提供阅读课活动的行政开销和志愿者补贴。记得在小朋友见面会上,当被问及
大力支持孩子们阅读的原因时,一位家长的回答非常质朴却真实动人,    “小时候,我们是没
机会读书,做梦都想看书,现在条件好了,我一定得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也希望
尽我所能让更多的孩子都能读书,不要让孩子们再有我们这代人的遗憾”    。阅读是所有人的
梦想, 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阅读,  让更多的孩子学会阅读,这是我们开展公益阅读课的目的,
也是华益创办者和志愿者的梦想,更是所有支持华益的爱心人士的共同梦想。在此,特别感
谢支持华益、帮助孩子们实现阅读梦想的家长和朋友。




             “实现孩子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




                        7



                    7
新 闻 资 讯


华益出席全市高校和民间志愿者服务组织负责人座谈会
                    文/吴瑛
  4 月 29 日上午,华益应邀参加了由合肥市文明办主持召开的“全市高校和民间志愿服
务组织负责人座谈会”。来自政府代表如市民政局、团市委和三县四区文明办各负责人,合
肥各大高校如安大、合工大、安医大等校团委负责人,合肥民间公益组织如太阳伞儿童志愿
服务队、合肥春芽残疾人互助协会、安徽绿满江淮环境咨询中心、华益助弱服务中心、安徽
益和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等十五家公益机构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与会的各组织代表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城管局局长邓真晓主持会议,与会气氛热烈,掌声迭
起,各高校代表和民间公益组织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提出了许多开创
性的建议。其中合肥工业大学周军老师为代表的研究和实践专家提出的成立市政府层面的中
介平台意见获得了邓真晓部长的重点关注;民间组织还提出“政府搭台、企业买单、民间组
织实施”的多方合作的志愿活动开展模式,得到各方的一致认可。




              图:邓晓真发言



                     8



                    8
与会代表发言后,邓部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表示党中央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
作,志愿服务工作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义”的现代诠释,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意义重大,他代表
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向一直以来致力于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各位志愿者表示衷心的感
谢和崇高的敬意,指出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前途光明而任重道远的伟大事业, 在目前发展阶
段,各方相互间需要加强交流,实现协调发展,要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文
明办要积极介入,有效引导,做好服务保障,共同推动全市志愿服务工作不断迈上新水平。
邓部长还与各组织负责人探讨了下阶段的设想和政府工作方向, 希望能到各组织和高校的积
极配合和合作。




             图:华益理事长发言
   华益的理事长及项目官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介绍了华益的基本情况和机构项目的专业
性,表达了在保证机构自身发展生命力和特色的同时,愿意和更多的公益组织相互交流学习
的愿望,我们期盼能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有更多的深入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为推
动安徽的志愿服务工作发展而努力。




                    9



                    9
互动阅读 分享快乐——记华益阅读课第一次活动
          文/志愿者 戴芰荷        校对/汪全莉
 4 月 10 日下午,华益阅读课项目第一次正式开课。主讲人是杜玉婧,参加活动的有 4 位
志愿者和 6 位小朋友。 第一次课程的主题为“互动 阅读 分享”,旨在让小朋友和志愿者之间,
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在彼此熟悉的基础上学会分享——分享阅读的喜好,分享自己的观点,
体会到阅读和分享的乐趣。
 时间刚过一点四十五,志愿者们就来到华益办公室做课前准备。主讲杜玉婧再次为大家
梳理了活动流程,   每位志愿者也都迅速明确了自己的具体任务。  对照名单回忆小朋友的特征,
翻阅了书架上的书籍,   摆放椅子甚至提前凉好热水, 每一个人都在精心准备迎接孩子们的到
来。
 两点以后,孩子们陆续来到办公室,志愿者细心告知家长结束的时间,并引导孩子们预
先参观书架、提前翻看书籍,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喜好,留意他们细微的阅读习惯。




        早到的李易灿小朋友在看书,志愿者在旁边细心观察




          志愿者在熟悉书籍,了解小朋友的阅读喜好



                      10


                      10
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上次的见面会彼此已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更加熟悉、更好的
开展交流,开始时志愿者带领小朋友玩了“姓名接龙”和“虎克船长”两个小游戏。在欢乐的气
氛中,小朋友们逐渐放下拘谨,慢慢熟络起来。借着互动游戏的高潮,杜玉婧组织小朋友一
起分享阅读的感受,每个小朋友在这个环节都谈了自己读过的印象深刻、  最喜欢的一本书或
故事。
 第一个踊跃发言的是金莉媛小朋友,看起来很文静的小姑娘表现的落落大方,给大家带
了一个好头。接着,她的弟弟金睿涵也很积极地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独自搭车
来、做事沉稳有条理的李易灿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完整、清晰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的大
概内容,恰好在座的志愿者大朋友和好几位小朋友也都非常喜欢这本书,大家就“鲁滨逊在
适应了荒岛生活后为什么还想回归城市”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大小朋友经过小小的辩论
一致得出了“人还是要群体生活,因为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生活的更好”的结论。接下来发言
的范世远、于润溪、荣研冰三位小朋友都谈了跟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关的书籍,大家在互相交
流的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知识。阅读课活动两大目的“学习和分享”在这个互动的环节中得到了
充分的体现。




   (右图)李易灿小朋友讲述鲁滨逊的故事,绘声绘色(左上图)范世远小朋友在分享青蛙的故事


   (左下图)“恩,这个我也知道,来,听我说”




                      11




                     11
分享环节结束后,杜玉婧精心为小朋友们推荐了几本非常有意思、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
籍,很好的启发了孩子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在宣布完图书借阅规则以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
开始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志愿者为他们一一进行登记并告诉小朋友们要学会爱护书本。




好书推介,翘首以盼啊              宣布借阅规则,小朋友们听仔细啦


  活动的最后,小朋友们捧着自己挑选的书在教室里安静的阅读。在志愿者的强烈要求下,
于润溪小朋友现场给大家演奏了一种非常精致小巧的乐器——勋。伴随着悠扬的乐声, 第一
次阅读课活动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顺利地结束了。




  排排坐 安静的看书              乐滋滋地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12




                   12
结束后志愿者们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讨论,认为第一次课程基本达到了互动交流、启
发阅读的目的,对于掌控孩子情绪、现场情况预估等细节还需进一步完善。秘书汪全莉提议
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可以多给孩子们有关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掌握阅读技巧方面的引导,让我
们的阅读课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志愿者向家长介绍我们的借阅规则,希望家长们督促小朋友养成爱护书本的习惯




             读书、吹勋,阅读、分享




                   13



                   13
分 享



  段德峰,1975 年出生于江苏省盱眙县,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曾任海仓慈善基金
会总干事,Oxfam 传播统筹,
               《第一财经日报》综合新闻部主任、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

职。曾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系列文章《当公益成为职业》。长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基金会及

各类公益项目的研究与实践。

 其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五篇系列文章《当公益成为职业》被称为“关于公益组织、NGO 的

最全面、最务实的分析”
          。

       一、公益并非逃离商业世界的避难所

  前阵子,我去参加一位从事公务员工作的同学的婚礼。我们一帮从法学院毕业的同学,

除了从事公务员和商业机构之外,基本上都是在法律界从业。当然,你看出来了,其实在很

多人眼里,我也应该去那些地方。最起码,没有人会问你为什么去一个律所上班,也没有人

会问你为什么去投资银行上班,很显然,那些至少看上去是“正常且理性”的选择。于是,在

过去差不多 3 年的时间里,我不断被各类问题包围,除了问为什么到 NGO 工作之外,最多

的就是,你在 NGO 上班有没有工资一类有关薪酬福利的问题。

  有钱人干的事”?

  对公益职业的最大和最多的两种误解是:一,有钱人干的事情;二,不拿工资的“高尚

奉献”。经常有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在耳边说的一句话是“等我有钱了一定来做一些公

益”;另外一句常常提到的话是“你真高尚”,或者言称自己“太庸俗”。通常,我对这些善意的

褒奖会一笑了之。但是,有些朋友的褒奖让我觉得实在过分超越了我应该获得的名誉。于是,

我很冷静地告诉他/她:“我并不有钱”。事实上,大多数选择公益作为职业的人与是否富有或

贫困并无本质上的联系。




                     14



                     14
不过,我必须坦白地说,我在公益机构的薪水虽然比起我在律师事务所、投行或者跨国

公司的同学要少得多,但是,与生活在我们这个还不是很发达的国家里的多数人相比,我的

收入是不能算很低的,更不用说,相比那些我常常遇到的终年生活在云南和贵州大山里的贫

困农民了。但是,与一些人的看法不同,我一直坚持认为,公益机构的职员有一个比较稳定

和有保障的薪酬,才有可能确保公益组织更长久和更有成效地持续服务社会,这样也不至于

让公益组织总是面对不确定的员工队伍,那样会导致捐款人的捐款使用更加没有效率和成

果。

     当然,我偶尔也会想到去从事一些可能带来更高经济收入的工作,而且我从来没有排除

我会重新进入商业机构的可能性(我从 18 岁就开始从事销售工作),但是,一想到我现在的

工作能够多少给那些生活在疾病和贫困中的同胞带来一些希望和安慰的时候,我的满足感和

成就感就动摇了我的其他一些念头。据我所知,很多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抱有同样或类似的想

法,

高尚而伟大的信仰和奉献?

  除了钱的问题,就是关于高尚了。每一次当我环顾自己和身边大多数从事公益工作的朋

友的时候,都会清楚地发现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是像别人夸奖的那样特别高尚和伟大。我

个人也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其实到目前为止,我没有任何

宗教信仰,和许多选择其他职业的人一样,我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一项工作。可惜的是,

很多人听到我这样的回答,总是抱着不太相信的样子,他们依然坚持认为我很有钱且很高尚,

或者至少我是某一个善良宗教的信徒。

  我之所以从来都不认为从事公益的人就比商业机构的人更为高尚是有理由的。首先,很

多公益机构的捐款大部分是来自于商业机构或者在商业机构工作的普通人的捐赠。而对于公

益机构而言,只是受托来帮助那些真正“高尚”的捐款者实现他们善良的心愿。当然,我从来

不怀疑很多公益人士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可是,假如你稍微留意一下,很快就会发

现,许多教师(各种教育机构)、互联网的创业者、公务员乃至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也从来都不

缺乏使命感和责任心。

  坦率地说,就我认识的公益领域的一些人而言,很可能还有一部分不是单纯为了获得别

人的尊敬,甚至也不是为了获得所谓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 N G O 工作可能是他们可以找

到的最恰当的谋生手段。信不信由你。另外一些人,他们其实是在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


                      15

                      15
方式,他们或许仅仅是追求一种更为自由的生活,同时能有更多时间生活在广大的农村和偏

远的山区,呼吸一些比北京或广州更为干净的空气(闭上眼睛想想,这可是一个不小的福

利! 也或者追求与那些可爱但贫穷的孩子们而不是整天算计股票涨落的城里人呆在一起。
  ),

逃离商业世界纷争的“天堂”?

  当然,我也偶尔会见到一些在金融街或者中关村受够了的朋友,他们下了决心准备脱离

世俗纷争。他们告诉我,已经准备好把余生都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去。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

中,我已经为这些人提供了无数次的“免费咨询”。不过,当我以一种严肃和简洁的语言告诉

他们公益领域的那些琐碎和很务实的事情之后,他们大多就又选择了继续回去忍受中关村或

者金融街老板们的“嘴脸”。

  "毕竟,我们生活在北京”,他们最后告诉我。所以,我也很积极地鼓励他们,“商业才

是改变这个国家的最重要力量,你们只要在商业机构里做一点哪怕是小小的善的变革,社会

都将因此而受益,这是最大的公益”,他们于是又很开心地回去了。偶尔他们会用另外的方

式支持我的公益工作,比如成为我团队的志愿者。

事实上,有一些“顽固分子”并不会轻易听从我的“忠告”,坚定地要在公益机构找到“心灵和身

体的避难所”。很遗憾,这样的人很多时候会失望而归。公益机构从来就不是“天堂”,有人的

地方就会有“政治”,而且据说,政治并不总是美好的。

另外一些商场上的强者———积累了足够让自己“自由”的金钱力量之后才开始投身公益领

域的朋友就很不同了,他们根本就没有请教我要不要做公益,只来问我,怎么能做得更好?

于是,当我的耳边还回响着许多人抱怨注册一家公益组织是如何如何困难的余音之时,两位

在投行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朋友,已经在他们所在的城市拿到了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而且

据说,整个过程只用了一个多月。

不同的“目的”和“理想”

  从事公益的人大多怀抱不同“目的”或“理想”。我曾经遇到过一位神奇的志愿者,回想起

来,我当时之所以从很多候选人之中选她 作 为 志 愿者,可能主要是因为她的简历很“漂

亮”,看上去,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她为这个社会已经做了足够多的服务。所以,我几乎

没有犹豫,就请她加入了我们的一个志愿者项目。不过遗憾的是,她只参加了一次活动,后

来无论是电话还是邮件通知她参加活动和工作,她都一概不予回复。直到有一天,她被美国

的一所著名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之后,她才突然又出现了,并且给我来了电话,推荐另外一个


                     16


                    16
她的大学同学,希望能加入我的公益团队做一年志愿者。她还告诉我,她的这个同学也在准

备申请去美国留学……我忽然就全部明白了。我甚至能够想象这位已经被美国大学录取的同

学的简历上一定写有,她曾经为 5·12 大地震中的某个志愿者团队提供了多少多少的志愿服

务。我现在甚至怀疑,这位同学之前简历上那些光鲜的经历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志愿”工作?

  最近遇到的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关于高中生的。与现在大学毕业之后申请出国留学

更为“领先”的是高中毕业之后,直接去发达国家读书。发达国家的大学一般都会要求申请人

有公共服务或社区服务的经历,但国内很多的高中学生其实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的就

选择去造假。不过,上次有个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帮助他正在高一读书的儿子推荐一个

公益组织去做志愿者。我很认真地去好几个组织沟通,后来发现,大多数公益组织,其实没

有一个很好的框架和培训机制,能够吸纳高中生参与公益项目。后来,我干脆直接帮这些高

中生组建一个自己的志愿者团队。于是,我开始不断地和这些高一的学生开会,提升他们的

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协助启发他们寻找到工作方向。最终,5 个高一学生自己成立了一个叫

“沙漠地带”的环境保护志愿者团体,首先从内蒙古进行考察,并希望最终能够通过自己的记

录和观察,在北京的同学中、乃至更为广泛的青少年群体中,倡导保护环境的公益工作。

这是一个多元、充满挑战且有趣的领域。事实上,我至少被不止 100 次问到,为什么到 N G

O 工作。通常我会思考一下,根据不同的提问者,做出或长或短的回答。其实,提问的人,

倒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但是随着提问者的增多,并且提问者的背景越来越多元,我突然

意识到,我从事了一个“特殊”的行业。我基本是一个很随心的人。不过,当我决定离开自己

参与创办的那家报社,准备加入一家叫 O xfam (乐施会)的公益机构的时候,还是给自己找

到了一个基本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从一个以写作为生的新闻职业转向一个主要是通过行动来改变社会的 N G O,这个理

由,到今天看来都还是有说服力的。但是,我不想骗自己也不想骗别人,其实,我当时就是

想做公益,就是想一头扎进大山里,而不是呆在被无数高楼大厦包围的城市里。其余的,我

什么都没有想。

              二、商业与公益很不同吗?
  说起来,离开媒体已经快 3 年了。
                  2009 年 5 月,一家杂志的主编,也是我们“映秀·姚渡之友”

公益项目的一位志愿者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帮忙做一个采访。被采访的对象是欧洲工商管理

学院(INSEAD)的一位研究员,这位研究员和他的同事合作写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人道救援物

                        17

                       17
流》。全书的主要内容是谈在重大自然灾害中,商业机构如何与救援组织(通常是 NGO 或有政

府背景的救援组织)合作有效参与救灾。事实上,与 INSEAD 类似,在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以

及很多全球一流商学院中,都开设了 NGO 管理的课程或者专门针对 NGO 管理的 MBA 项目。

组织架构和“产品”生产

  你大概看出来了。是的,公益组织与商业组织的共同点之多,可能仅仅通过对组织架构的

描述,你已经不能辨别出它到底是一个公司还是公益组织。比如说,一家完善的公益组织,无论

它是基金会,还是一家普通的公益行动机构或者学术研究中心,都必须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团

队、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团队。很显然,与企业要有销售收入一样,一个公益组织也会有自己

的筹款部门。同样的,公司只有向市场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生存;而公益机构也必须

做到这一点,必须为社会提供恰当的服务“产品”,而生产“产品”的过程通常与公司类似,包括市

场需求的调研和评估、项目的决策审批,以及具体的实施和执行。当然,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所有的公益项目结束之后都应当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审计。

  公益机构将服务有效提供给受益人,与大多数商业行为不同的是,在很多公益项目中,购

买服务和接受服务的人被分开了(但是,想想你为你的亲人购买的保险, 受益人和投保人不也

是分开的吗)。如你所知,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上,一家想要立足的公司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

竞争力,必须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及产品,这点对公益机构和商业公司一样适用。我们常常在市

场上看到一些很好的产品不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市场份额,惨淡经营。很遗憾,在公益领域,

这种故事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我不止一次看到一些有着良好的公益理念并多少为社会提供

了一些有价值的社会服务的公益组织,由于自己不能够将对外公共关系和品牌进行良好的管

理,最终要么被政府监管部门勒令关闭,要么没有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捐款人的支持,以致无法

维持,也或者由于不被理解甚至被接受过他们帮助的人扫地出门。



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

 如果说到公益组织的财务管理,那就更加直截了当了,总的来说,那就是一份“普通的”财务

工作。我参与工作的一些公益组织的财务经理许多直接来自于一些大的商业机构,他们每天

计算的钱和接触的账本,和过去的工作差别只是在很小的几个方面。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我注

意到一个细节,或许有很多人不同意我这个看法 ——公益组织的财务工作人员的成就感和


                       18




                      18
满足感相对于直接操作公益项目的同事要低很多,所以,聪明的公益组织会安排恰当的时机和

空间,让那些通常没有机会直接参与公益项目操作的同事,有机会参与公益项目的执行过程,

进而使得那些财务或人力资源的同事,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这个组织和接受他们服务的



人群是如此的重要。

  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人力资源。在我看来,公益组织中最具挑战的岗位之一,大概就是

人力资源部门了。我认识的一个公益组织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案例。他几乎

不知道如何与同事沟通,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的直接下属提供恰当的建议。我不知道是

不是他糟糕的表现,部分地导致了这家公益组织的人员流动率在业内一直名列前茅。除了管

理者的个人问题,还有一个挑战在于公益机构实在没有办法用更多的金钱和更多的职位空间

来激励职员,所以如何有效激励职员持续努力地工作,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比如说,一家

国际 NGO 在北京办公室的入门级职位一年可能有 4 万-6 万元的收入。而一家普通的本土公

益组织可能会比这个数字少一些。而且,未来增长的空间将非常狭小。

  当然,除了全职人员的管理,对于公益组织的人力资源同事来说,另一个挑战来自于对志

愿者的管理,这可能也是 NGO 与商业机构最大的差异了。志愿者是很多公益组织的巨大资源,

但是,我已经看到太多失败案例,一无所获(金钱、经验、成就感)牢骚满腹的志愿者,唉声叹气

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家都是失败者。

  与我在商业机构工作的时候一样,当我作为一家 NGO 的管理者时,同事的薪酬总是我必

须认真考虑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 NGO 不仅要考虑招聘到能力足够的同事,同时,得设

法留住他们,并让他们良好成长。最可惜的一种情形是,同事因为薪酬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

活,而不得已离开组织,而公益组织又不得已开始重新招聘新人,最终组织的成本会被扩大,而

效率将不可避免地趋于下降。

为老板“打工”OR“创业”

  事实上,与商业机构一样,你总是希望会遇到欣赏你的“老板”,当然更多的时候,很可能事

与愿违。我曾经有一位朋友在一家全球最为知名的环境保护 NGO 工作,大约大半年前,他与

这个 NGO 的第一份劳动合同到期了,并且他的“老板”告诉他不会再续约了。这位朋友很沮丧

地告诉我,他的领导完全是个“笨蛋”。事实上,我认识他的领导,不过没有深入交往,我很难判断


                      19



                      19
其中的是非。不过很显然,中间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位朋友离开之前非常留恋地告诉我,

他是多么喜欢这份工作,多么希望继续从事环保工作。尽管,我知道对他这样一个受过良好教

育、精通两门外语、有丰富海外教育与工作经历的人,完全可以得到一份薪酬更高的工作,事

实也证明,他离开这个家 NGO 以后,马上得到了一份年薪超过 20 万的工作,比他在 NGO 的工

作多出了 70%。

  所以,无论如何,请尽量不要把 NGO 想象成你逃避“商战”的温情港湾,除非,你自己创立一

家新的 NGO,那样的话,相信你很快就会发现,你做的事情并不比创立一家公司更为容易。所

以,尽管你“自由”了。但是,你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玻璃天花板”与“政治”



  另外一个可能不太有趣的事情是,很多在跨国公司或外企工作的人都知道所谓的“玻璃

天花板”,如果你在外企工作过,或许还真的遇上过一些在你看来一点都不了解中国(至少不如

你了解)的“老外”或者“假洋鬼子”做你的老板,而且,你可能一开始就意识到,你将永远升不到

某一个职位。非常不幸,根据我有限的观察,NGO 领域也是如此,在一些很优秀的国际 NGO 中

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当然,你也会和我一样,偶尔听说跨国公司的会议是如何如何的多,我就听到一位在全球

最大的日化用品公司工作的朋友抱怨,每天差不多要开 10 个会。是啊,这么多会议,着实够累

的。不过,很不幸,很多 NGO 也是这样的。

  总有一些好心的朋友提醒我,NGO 不会有商业机构那么多的利益争斗。因此,关系还是会

单纯得多。是的,在一家治理完善的 NGO,你争得再凶猛,薪水可能也不会比你的同级同事高

多少,事实上,NGO 由于规模扩张的有限性,也不太会有很多高级职位空缺供大家争夺。不过,

请注意,公益机构的大多数人对自己认定的信念是非常认真的,他们可不会像你在大公司的同

事那样,会看在“工资不错”的分上轻易忍气吞声(NGO 的工资可没有国际公司那么多)。而且

很多时候那些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同事,可能会采取所有可能手段来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和理

念。这样的例子,许多时候或许会让不那么喜欢“政治”的同事多少觉得有些心寒。




                         20




                         20
项目运营


  此外,就项目本身来说,在不少时候,你也能发现公益组织与公司的类似之处,一个简单的

例子是,公司会为营利目的而修建公路,而公益机构很多时候为了公益目的也会修路;医疗服

务也有可能是商业机构或公益组织同时提供的;公司可能会在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以

求获利,而公益机构为了扶贫也可能支持这样的项目。

  事实上,在很多领域,很多专业人士已经意识到,富有责任感的商业活动其实对社会的贡

献可能会远大于一些公益组织的工作成效。




                      21




                      21
媒 体 华 益


    留守儿童最需要心理救助(节选)
        http://ah.anhuinews.com   2011 年 04 月 13 日 09:46   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4 月 12 日上午,合肥市社科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政务中心召开。华益助弱服务中心作

为与会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后,相关媒体做了如下报道:

  合肥市华益助弱公益服务中心行政专员吴瑛


  合肥市华益助弱公益服务中心,可谓合肥市社科联旗下最年轻的协会组织,它于去年 3
月份成立,是合肥市较早的一家公益性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该中心行政专员吴瑛介绍,华益助弱公益服务中心的前身是大学生社团,来自中科大、
安大的学生团组成了一个自发的义工联盟组织。


  2010 年在社科联的帮助带领下,正式注册登记。吴瑛说,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救助,“现在每隔一个星期或两个
星期的时间,我们就会以小组工作、团体咨询的方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吴瑛说,服务中心还会做一些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项目,他们每个星期会在社区给孩子
做阅读课。


  但是,这个协会目前只有两三个全职工作人员,“更多的是大学生志愿者,还有一些社
会人士参与,我们也希望更多有爱心的社会人士加入到这个大家庭,借助他们的社会资源为
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




                                       22




                                     22
剧   透

   五月合肥办主要工作:

    1、沙盘项目的实地实施。
    2、阅读课的继续开展。
    3、长岗小学的回访。
    4、社保基数申报。



   五月北京办主要工作


   1、绵阳三台石安小学的学生自管图书室项目将进入实施阶段。
   2、北京办将形成例会制度,集中办公。




   本 期 贡 献

【卷首语】——马洪第(中国科技大学)

【支持者】——戴芰荷(《市场星报》)

【新闻资讯】—— 吴瑛(华益行政专员)      汪全莉(安徽农业大学)

【目录】、【新闻资讯】、【媒体华益】、【分享】——肖云平(安徽大学)

【排版】、【剧透】——陈琳玲(安徽大学)

【专题】——王胜阳(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




                    23




                   23

Weitere ähnliche Inhalte

Ähnlich wie HUAYI Brief-201104

HUAYI-Brief-201012
HUAYI-Brief-201012HUAYI-Brief-201012
HUAYI-Brief-201012magicmaji
 
100606 社團聯合觀摩會 義工社
100606 社團聯合觀摩會 義工社100606 社團聯合觀摩會 義工社
100606 社團聯合觀摩會 義工社Arthur Lai
 
22學期永和社大2010.0531社團聯展簡報
22學期永和社大2010.0531社團聯展簡報22學期永和社大2010.0531社團聯展簡報
22學期永和社大2010.0531社團聯展簡報禹文 陳
 
华益第九期简报
华益第九期简报华益第九期简报
华益第九期简报wuying
 
I-Care NGO Internship Programme 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 2013-14
I-Care NGO Internship Programme 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 2013-14I-Care NGO Internship Programme 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 2013-14
I-Care NGO Internship Programme 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 2013-14gunpleasedesign
 
HUAYI Brief-201103
HUAYI Brief-201103HUAYI Brief-201103
HUAYI Brief-201103magicmaji
 
典範學生經驗分享手冊
典範學生經驗分享手冊典範學生經驗分享手冊
典範學生經驗分享手冊csu7337724
 
Huayi brief-201105
Huayi brief-201105Huayi brief-201105
Huayi brief-201105many2011
 
Huayi brief-201105
Huayi brief-201105Huayi brief-201105
Huayi brief-201105many2011
 
通識各單元書目2015
通識各單元書目2015通識各單元書目2015
通識各單元書目2015cbtlibrary
 
【文化企業專題研究】促銷:公共關係 By Frank Chen
【文化企業專題研究】促銷:公共關係 By Frank Chen【文化企業專題研究】促銷:公共關係 By Frank Chen
【文化企業專題研究】促銷:公共關係 By Frank Chenfrankchen96
 
貧富懸殊
貧富懸殊貧富懸殊
貧富懸殊SABD
 
Huayi201109
Huayi201109Huayi201109
Huayi201109wuying
 
仁爱助学项目介绍Ppt20130110
仁爱助学项目介绍Ppt20130110仁爱助学项目介绍Ppt20130110
仁爱助学项目介绍Ppt20130110Aojax Lin
 
1. 蔡培元老師 參與會議成果概述 093016
1.   蔡培元老師 參與會議成果概述 0930161.   蔡培元老師 參與會議成果概述 093016
1. 蔡培元老師 參與會議成果概述 093016ICSW
 

Ähnlich wie HUAYI Brief-201104 (20)

HUAYI-Brief-201012
HUAYI-Brief-201012HUAYI-Brief-201012
HUAYI-Brief-201012
 
100606 社團聯合觀摩會 義工社
100606 社團聯合觀摩會 義工社100606 社團聯合觀摩會 義工社
100606 社團聯合觀摩會 義工社
 
22學期永和社大2010.0531社團聯展簡報
22學期永和社大2010.0531社團聯展簡報22學期永和社大2010.0531社團聯展簡報
22學期永和社大2010.0531社團聯展簡報
 
华益第九期简报
华益第九期简报华益第九期简报
华益第九期简报
 
I-Care NGO Internship Programme 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 2013-14
I-Care NGO Internship Programme 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 2013-14I-Care NGO Internship Programme 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 2013-14
I-Care NGO Internship Programme 博群大中華實習計劃 2013-14
 
HUAYI Brief-201103
HUAYI Brief-201103HUAYI Brief-201103
HUAYI Brief-201103
 
典範學生經驗分享手冊
典範學生經驗分享手冊典範學生經驗分享手冊
典範學生經驗分享手冊
 
Huayi brief-201105
Huayi brief-201105Huayi brief-201105
Huayi brief-201105
 
Huayi brief-201105
Huayi brief-201105Huayi brief-201105
Huayi brief-201105
 
通識各單元書目2015
通識各單元書目2015通識各單元書目2015
通識各單元書目2015
 
【文化企業專題研究】促銷:公共關係 By Frank Chen
【文化企業專題研究】促銷:公共關係 By Frank Chen【文化企業專題研究】促銷:公共關係 By Frank Chen
【文化企業專題研究】促銷:公共關係 By Frank Chen
 
為什麼要有少年代表列席?
為什麼要有少年代表列席?為什麼要有少年代表列席?
為什麼要有少年代表列席?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201109 Library Book Fair
 
貧富懸殊
貧富懸殊貧富懸殊
貧富懸殊
 
蔡蕙如Peopo
蔡蕙如Peopo蔡蕙如Peopo
蔡蕙如Peopo
 
Huayi201109
Huayi201109Huayi201109
Huayi201109
 
仁爱助学项目介绍Ppt20130110
仁爱助学项目介绍Ppt20130110仁爱助学项目介绍Ppt20130110
仁爱助学项目介绍Ppt20130110
 
北醫學生會
北醫學生會北醫學生會
北醫學生會
 
走!政哲帶你們去香港
走!政哲帶你們去香港走!政哲帶你們去香港
走!政哲帶你們去香港
 
1. 蔡培元老師 參與會議成果概述 093016
1.   蔡培元老師 參與會議成果概述 0930161.   蔡培元老師 參與會議成果概述 093016
1. 蔡培元老師 參與會議成果概述 093016
 

Mehr von magicmaji

HUAYI Brief-20110102
HUAYI Brief-20110102HUAYI Brief-20110102
HUAYI Brief-20110102magicmaji
 
HUAYI-Brief-201011
HUAYI-Brief-201011HUAYI-Brief-201011
HUAYI-Brief-201011magicmaji
 
HUAYI-Brief-201010
HUAYI-Brief-201010HUAYI-Brief-201010
HUAYI-Brief-201010magicmaji
 
华益助弱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制度-100815
华益助弱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制度-100815华益助弱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制度-100815
华益助弱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制度-100815magicmaji
 
分享生活 共同成长 华益农村体验营招生简章-海报
分享生活 共同成长 华益农村体验营招生简章-海报分享生活 共同成长 华益农村体验营招生简章-海报
分享生活 共同成长 华益农村体验营招生简章-海报magicmaji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magicmaji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magicmaji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magicmaji
 
第二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100621
第二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100621第二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100621
第二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100621magicmaji
 
图书银行项目招募海报
图书银行项目招募海报图书银行项目招募海报
图书银行项目招募海报magicmaji
 
招募海报
招募海报招募海报
招募海报magicmaji
 
安徽义工联盟工作年报(2009 2010)
安徽义工联盟工作年报(2009 2010)安徽义工联盟工作年报(2009 2010)
安徽义工联盟工作年报(2009 2010)magicmaji
 
安徽义工联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展示
安徽义工联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展示安徽义工联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展示
安徽义工联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展示magicmaji
 
民政注册宣传手册
民政注册宣传手册民政注册宣传手册
民政注册宣传手册magicmaji
 

Mehr von magicmaji (14)

HUAYI Brief-20110102
HUAYI Brief-20110102HUAYI Brief-20110102
HUAYI Brief-20110102
 
HUAYI-Brief-201011
HUAYI-Brief-201011HUAYI-Brief-201011
HUAYI-Brief-201011
 
HUAYI-Brief-201010
HUAYI-Brief-201010HUAYI-Brief-201010
HUAYI-Brief-201010
 
华益助弱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制度-100815
华益助弱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制度-100815华益助弱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制度-100815
华益助弱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制度-100815
 
分享生活 共同成长 华益农村体验营招生简章-海报
分享生活 共同成长 华益农村体验营招生简章-海报分享生活 共同成长 华益农村体验营招生简章-海报
分享生活 共同成长 华益农村体验营招生简章-海报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Rural Children’s Book Bank Project - Periodic Assessment Report
 
第二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100621
第二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100621第二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100621
第二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中期评估报告 100621
 
图书银行项目招募海报
图书银行项目招募海报图书银行项目招募海报
图书银行项目招募海报
 
招募海报
招募海报招募海报
招募海报
 
安徽义工联盟工作年报(2009 2010)
安徽义工联盟工作年报(2009 2010)安徽义工联盟工作年报(2009 2010)
安徽义工联盟工作年报(2009 2010)
 
安徽义工联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展示
安徽义工联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展示安徽义工联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展示
安徽义工联盟农村儿童图书银行项目展示
 
民政注册宣传手册
民政注册宣传手册民政注册宣传手册
民政注册宣传手册
 

HUAYI Brief-201104

  • 1. 华益四月工作简报 2011 年 4 月 总第 6 期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 人间四月天,华益 on the way 主办方: 华益助弱服务中心 合肥办公室: 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长江西路 248 号旺城大厦1906 室 邮编:230031 北京办公室: 北京市西城区德胜门外大街 36 号 德胜凯旋大厦B座803室 邮编:100120 联系方式: 邮箱:office@huayicn.org 电话:0551-55137307
  • 2. 卷 首 语 公益人语录 文/马洪第 “虽然一直思考人生的意义,人为什么活着,但是 2004 年海啸的死里逃生让我彻底想 通了。死亡的冲击告诉我接下来的生命是拣回来的,既然是拣回来,要再次创业。第一个 生命阶段学武术,第二个阶段二十年时间拍电影,第三个阶段,就要像一个企业家一样, 一个小企业一样,创立一个心目中的慈善事业。” “在过去的四年中我一直在所有的镜头前为壹基金求助。我是全球最大的乞丐,祈求 67 亿人心中都拥有善良、责任和爱。” “如果壹基金计划真的中断了,我愿意面对和承担。我一直告诉自己说,它有第一天, 就有结束的那一天。我不会等待,我会再往前尝试,走的更远一点。我是习惯了跌跌摔摔, 起起爬爬的。” ——李连杰 他是功夫巨星,在好莱坞呼风唤雨。如今却热衷慈善事业,为自己的壹基金奔走忙碌。 从摸爬滚打的片场,到甘于奉献的慈善大使。李连杰把大众的视线从五光十色的电影荧屏, 转换到平凡朴实的慈善机构壹基金。 没有华丽的修饰,没有空洞的说辞,这样朴实却又深入人心的谈话,体现的是他内心的 虔诚和包容。有人说李连杰是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意味着执着百折不挠,现实主 义让人能屈能伸,宠辱不惊。他的魅力从荧屏延续到慈善中,无论在哪里,他都是我们心目 中真正的英雄。 2 2
  • 3. 录 【卷首语】 公益人语录……………………………………………………………(2) 【专题】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4) 【支持者】 是公益也是梦想………………………………………………………(7) 【新闻资讯】 HU NO.1 华益出席全市高校和民间志愿者服务组织负责人座谈会……(8)U HU NO.2 互动阅读 分享快乐——记华益阅读课第一次活动……………(10) U 【分享】 当公益成为职业系列…………………………………………………(14) 【媒体华益】…………………………………………………………(22) 留守儿童最需要心理救助 【剧透】…………………………………………………………… (23) NO.1 合肥办工作动向 NO.2 北京办工作动向 【本期贡献】……………………………………………………… (23) 3 3
  • 4. 题 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第七期留守儿童项目志愿者 谢宇 文/宣传部 王胜阳 谢宇,男,22 岁。现就读于安徽医科大学,医学心理专业。参加“第四届谷歌益 暖中华大赛” 获得 , “全国复赛优胜团队” 参加华益助弱服务中心第七期留守儿童项目, 。 获得“优秀志愿者” 。在校期间获得“优秀团员”“学生团体工作先进个人”“校学生 、 、 会先进个人”的称号。曾任系足球队队长,乒乓球队队长,动漫社社长。 和那些孩子沟通的画面,现在想想还记忆犹新。还记得最后离开的那天,他们用 天真的话语问我们,你们还会再来么?当时真的很触动人。最后在学校门口分别的时 候,孩子们在很远的地方和我们招手道别。本以为其中有位孩子已经走了,结果在我 们快上车的时候,他突然出现,跟我们说再见。 真的很感动,或许我们没能给他们改善很多问题,但这两个多月的活动经历,一 定是让我们终身难忘,无论是志愿者,还是那群孩子。 ——谢宇 4 4
  • 5. 用所学知识帮助留守儿童 去年四五月间,谢宇看到华益第七期留守儿童心理调试的海报,由于和本身所学的医学心 理专业有所联系,最初的希望是可以用所学的知识去帮助这些儿童。 我们的话题自然围绕留守儿童项目展开,谢宇首先介绍了当时活动的情况: “我参加的 是第七期留守儿童项目,活动地点在肥西县草庙小学,当时一共有二十多位志愿者,分成了 五组与四十名孩子共同度过了两个多月的时光。 活动之初,我们志愿者对孩子进行了一些基 本了解,并和他们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了解发现,他们的家长大都外出打工,有 的甚至是双亲都出去打工, 并在亲戚家寄宿。孩子们中的很一大部分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 关注,和成长所需对家长的依恋,导致性格上会有些孤僻,和对活动的阻抗。 ” 两个月的活动给谢宇留下了很多感触,最大的收获应该是通过参加留守儿童项目的活 动,改变了他对很多事的看法。对义工、对公益、对社会,很多问题都是以前没有思考过的, 或者至少没有认真思考过的。谢宇认为,通过在活动中思考到这些问题,才是对自身最大的 收获。 “或许通过几期的留守儿童项目,能够真正受益的儿童并不是太多, 但是华益将关注留 守儿童的思想传播出去,让社会上有更多的人认识到,有这么一群人需要去帮助,并尽可能 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 谢宇认为这正如一句公益广告词所说的‘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重男轻女”社会表象下的深层次关注 众所周知,由于留守儿童项目大都远离市区,这也给志愿者服务带来了很多不便之处, 但相比于此,在项目活动中相关的沟通、联系工作则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谢宇坦言,那次活 动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比如活动时间和志愿者的上课考试时间冲突,活动设计并不专业,有 的活动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对于这些困难,谢宇更想称之为一些实际的操作问题。经过志愿者之间时间的磨合调整, 加上阅读大量的心理学论文,对活动进行充分的讨论。尽量保证在活动之前把活动可能出现 的问题进行探讨,并作出一些预案。 “经过这六次活动,我深深切切的感受到孩子们缺少的关注,以及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 比如,在当地女生们基本都是不过生日,只有男孩子过。确实,在这个地方重男轻女很严重, 后来有位同学在说到她最感动的一件事的时候,说到那天是你们第一次给我过生日, 她非常 难忘。” 相比之下,这里的男生就幸福的多了,都是各自家庭的中心。在这个留守儿童的队伍 里,谢宇认为更需要关心的是那些成绩不够好的女生。“她们才是正真需要关心的!在家庭 缺失的爱和关注,如果在学校也得不到满足,她以后的成长将会是怎样?她们没有被爱,也 将不会表达爱,更不能理解爱。” 5 5
  • 6. 忽略物质回报,体会助人自助 谢宇曾经于去年参加谷歌益暖中华的比赛,这次实践本来只是一次前期调研,后来调研 结束之后才得知未能进入复赛。尽管止于复赛,多少有些遗憾,但是谢宇仍然很认真地进行 了实践。此外,对于比赛的准备过程,也让他确实收获了很多。 对于公益,经过了这一年多的时间,谢宇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以前总认为公益很简单, 每个人都能做。做了之后才发现,其实在很多时候,对自己而言,结果真的并不是那么重要。 “这段过程、这段经历、这段与孩子相处的日子,改变了我太多太多。他们教会了我如何思 考,教会了我如何与别人相处,教会帮助人的意义。一些忽略了物质回报的行为,真正能体 会到助人自助的深刻含义。” “以前总是以为公益离我很远,后来发现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小的动作,每一个 小的举措都可以是公益。经过了华益和谷歌的活动,最大的感触在于,其实我们不缺乏公益 的行为,只是很多时候缺乏公益的思想。正如每年都会举办的‘地球熄灯一小时’活动,这 一小时不能节省多少电能,也不会使二氧化碳排量立刻下降多少。但是,这给大家传输了一 个节能的思想,这些思想会让大家认识到节能的重要性,而这些认识最终也会影响大家的行 为。我想这些才是公益真正的含义。” 据了解,目前谢宇现在正在准备出国考试,争取在本科结束后可以有机会去国外深造。 谢宇希望可以接受一些更为严谨的思维训练,了解更多不同的文化;能够在毕业之后,回到 自己的家乡,去开一家关于职业规划的心理咨询室;也希望在工作之余,可以把单亲儿童团 体咨询的项目继续下去,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人,并把公益的思想更大范围的传播。 6 6
  • 7. 支 持 者 阅读是孩子的梦想,公益阅读是华益的梦想,实现孩子的梦想就是实现所有人 的梦想。 是公益也是梦想 文/戴芰荷 4 月,柳条初碧,杜鹃啼红,华益第一期阅读课项目也在经过志愿者培训、小朋友见面 会之后正式拉开序幕了。 最终有 6 位小朋友确定将和志愿者一起,在这个春风和煦的日子里 共同打开书本、开启阅读的旅程。六个孩子的家长:李萍、杜庆榕、刘莉、解明慧、卞寿霞, 每人捐赠 40 元(其中卞寿霞女士提供了两个孩子的捐助) ,以及合肥的韩同学捐赠了 30 元现金,用于提供阅读课活动的行政开销和志愿者补贴。记得在小朋友见面会上,当被问及 大力支持孩子们阅读的原因时,一位家长的回答非常质朴却真实动人, “小时候,我们是没 机会读书,做梦都想看书,现在条件好了,我一定得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也希望 尽我所能让更多的孩子都能读书,不要让孩子们再有我们这代人的遗憾” 。阅读是所有人的 梦想, 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阅读, 让更多的孩子学会阅读,这是我们开展公益阅读课的目的, 也是华益创办者和志愿者的梦想,更是所有支持华益的爱心人士的共同梦想。在此,特别感 谢支持华益、帮助孩子们实现阅读梦想的家长和朋友。 “实现孩子的梦想就是我的梦想” 7 7
  • 8. 新 闻 资 讯 华益出席全市高校和民间志愿者服务组织负责人座谈会 文/吴瑛 4 月 29 日上午,华益应邀参加了由合肥市文明办主持召开的“全市高校和民间志愿服 务组织负责人座谈会”。来自政府代表如市民政局、团市委和三县四区文明办各负责人,合 肥各大高校如安大、合工大、安医大等校团委负责人,合肥民间公益组织如太阳伞儿童志愿 服务队、合肥春芽残疾人互助协会、安徽绿满江淮环境咨询中心、华益助弱服务中心、安徽 益和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等十五家公益机构参加了此次会议。 图:与会的各组织代表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市城管局局长邓真晓主持会议,与会气氛热烈,掌声迭 起,各高校代表和民间公益组织分别介绍了各自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情况,提出了许多开创 性的建议。其中合肥工业大学周军老师为代表的研究和实践专家提出的成立市政府层面的中 介平台意见获得了邓真晓部长的重点关注;民间组织还提出“政府搭台、企业买单、民间组 织实施”的多方合作的志愿活动开展模式,得到各方的一致认可。 图:邓晓真发言 8 8
  • 9. 与会代表发言后,邓部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表示党中央非常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 作,志愿服务工作是中国传统文化里“义”的现代诠释,做好志愿服务工作意义重大,他代表 合肥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向一直以来致力于全市志愿服务工作的各位志愿者表示衷心的感 谢和崇高的敬意,指出志愿服务工作是一项前途光明而任重道远的伟大事业, 在目前发展阶 段,各方相互间需要加强交流,实现协调发展,要广泛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文 明办要积极介入,有效引导,做好服务保障,共同推动全市志愿服务工作不断迈上新水平。 邓部长还与各组织负责人探讨了下阶段的设想和政府工作方向, 希望能到各组织和高校的积 极配合和合作。 图:华益理事长发言 华益的理事长及项目官员参加了此次会议,介绍了华益的基本情况和机构项目的专业 性,表达了在保证机构自身发展生命力和特色的同时,愿意和更多的公益组织相互交流学习 的愿望,我们期盼能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有更多的深入合作,共同进步,共同发展,为推 动安徽的志愿服务工作发展而努力。 9 9
  • 10. 互动阅读 分享快乐——记华益阅读课第一次活动 文/志愿者 戴芰荷 校对/汪全莉 4 月 10 日下午,华益阅读课项目第一次正式开课。主讲人是杜玉婧,参加活动的有 4 位 志愿者和 6 位小朋友。 第一次课程的主题为“互动 阅读 分享”,旨在让小朋友和志愿者之间, 小朋友和小朋友之间在彼此熟悉的基础上学会分享——分享阅读的喜好,分享自己的观点, 体会到阅读和分享的乐趣。 时间刚过一点四十五,志愿者们就来到华益办公室做课前准备。主讲杜玉婧再次为大家 梳理了活动流程, 每位志愿者也都迅速明确了自己的具体任务。 对照名单回忆小朋友的特征, 翻阅了书架上的书籍, 摆放椅子甚至提前凉好热水, 每一个人都在精心准备迎接孩子们的到 来。 两点以后,孩子们陆续来到办公室,志愿者细心告知家长结束的时间,并引导孩子们预 先参观书架、提前翻看书籍,仔细观察每一个孩子的喜好,留意他们细微的阅读习惯。 早到的李易灿小朋友在看书,志愿者在旁边细心观察 志愿者在熟悉书籍,了解小朋友的阅读喜好 10 10
  • 11. 两点半,活动正式开始。上次的见面会彼此已有了初步的印象,为了更加熟悉、更好的 开展交流,开始时志愿者带领小朋友玩了“姓名接龙”和“虎克船长”两个小游戏。在欢乐的气 氛中,小朋友们逐渐放下拘谨,慢慢熟络起来。借着互动游戏的高潮,杜玉婧组织小朋友一 起分享阅读的感受,每个小朋友在这个环节都谈了自己读过的印象深刻、 最喜欢的一本书或 故事。 第一个踊跃发言的是金莉媛小朋友,看起来很文静的小姑娘表现的落落大方,给大家带 了一个好头。接着,她的弟弟金睿涵也很积极地和大家分享了自己最喜欢的故事。独自搭车 来、做事沉稳有条理的李易灿小朋友用自己的话完整、清晰地介绍了《鲁滨逊漂流记》的大 概内容,恰好在座的志愿者大朋友和好几位小朋友也都非常喜欢这本书,大家就“鲁滨逊在 适应了荒岛生活后为什么还想回归城市”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大小朋友经过小小的辩论 一致得出了“人还是要群体生活,因为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生活的更好”的结论。接下来发言 的范世远、于润溪、荣研冰三位小朋友都谈了跟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关的书籍,大家在互相交 流的同时也增长了许多知识。阅读课活动两大目的“学习和分享”在这个互动的环节中得到了 充分的体现。 (右图)李易灿小朋友讲述鲁滨逊的故事,绘声绘色(左上图)范世远小朋友在分享青蛙的故事 (左下图)“恩,这个我也知道,来,听我说” 11 11
  • 12. 分享环节结束后,杜玉婧精心为小朋友们推荐了几本非常有意思、适合孩子们阅读的书 籍,很好的启发了孩子们强烈的阅读兴趣。在宣布完图书借阅规则以后,孩子们迫不及待的 开始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志愿者为他们一一进行登记并告诉小朋友们要学会爱护书本。 好书推介,翘首以盼啊 宣布借阅规则,小朋友们听仔细啦 活动的最后,小朋友们捧着自己挑选的书在教室里安静的阅读。在志愿者的强烈要求下, 于润溪小朋友现场给大家演奏了一种非常精致小巧的乐器——勋。伴随着悠扬的乐声, 第一 次阅读课活动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顺利地结束了。 排排坐 安静的看书 乐滋滋地沉浸在书的海洋里 12 12
  • 14. 分 享 段德峰,1975 年出生于江苏省盱眙县,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曾任海仓慈善基金 会总干事,Oxfam 传播统筹, 《第一财经日报》综合新闻部主任、 《21 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等 职。曾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系列文章《当公益成为职业》。长期关注企业社会责任、基金会及 各类公益项目的研究与实践。 其在南方都市报发表的五篇系列文章《当公益成为职业》被称为“关于公益组织、NGO 的 最全面、最务实的分析” 。 一、公益并非逃离商业世界的避难所 前阵子,我去参加一位从事公务员工作的同学的婚礼。我们一帮从法学院毕业的同学, 除了从事公务员和商业机构之外,基本上都是在法律界从业。当然,你看出来了,其实在很 多人眼里,我也应该去那些地方。最起码,没有人会问你为什么去一个律所上班,也没有人 会问你为什么去投资银行上班,很显然,那些至少看上去是“正常且理性”的选择。于是,在 过去差不多 3 年的时间里,我不断被各类问题包围,除了问为什么到 NGO 工作之外,最多 的就是,你在 NGO 上班有没有工资一类有关薪酬福利的问题。 有钱人干的事”? 对公益职业的最大和最多的两种误解是:一,有钱人干的事情;二,不拿工资的“高尚 奉献”。经常有一些熟悉或不熟悉的朋友在耳边说的一句话是“等我有钱了一定来做一些公 益”;另外一句常常提到的话是“你真高尚”,或者言称自己“太庸俗”。通常,我对这些善意的 褒奖会一笑了之。但是,有些朋友的褒奖让我觉得实在过分超越了我应该获得的名誉。于是, 我很冷静地告诉他/她:“我并不有钱”。事实上,大多数选择公益作为职业的人与是否富有或 贫困并无本质上的联系。 14 14
  • 15. 不过,我必须坦白地说,我在公益机构的薪水虽然比起我在律师事务所、投行或者跨国 公司的同学要少得多,但是,与生活在我们这个还不是很发达的国家里的多数人相比,我的 收入是不能算很低的,更不用说,相比那些我常常遇到的终年生活在云南和贵州大山里的贫 困农民了。但是,与一些人的看法不同,我一直坚持认为,公益机构的职员有一个比较稳定 和有保障的薪酬,才有可能确保公益组织更长久和更有成效地持续服务社会,这样也不至于 让公益组织总是面对不确定的员工队伍,那样会导致捐款人的捐款使用更加没有效率和成 果。 当然,我偶尔也会想到去从事一些可能带来更高经济收入的工作,而且我从来没有排除 我会重新进入商业机构的可能性(我从 18 岁就开始从事销售工作),但是,一想到我现在的 工作能够多少给那些生活在疾病和贫困中的同胞带来一些希望和安慰的时候,我的满足感和 成就感就动摇了我的其他一些念头。据我所知,很多从事公益事业的人抱有同样或类似的想 法, 高尚而伟大的信仰和奉献? 除了钱的问题,就是关于高尚了。每一次当我环顾自己和身边大多数从事公益工作的朋 友的时候,都会清楚地发现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是像别人夸奖的那样特别高尚和伟大。我 个人也不是像很多人认为的那样,有着坚定的宗教信仰———其实到目前为止,我没有任何 宗教信仰,和许多选择其他职业的人一样,我只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一项工作。可惜的是, 很多人听到我这样的回答,总是抱着不太相信的样子,他们依然坚持认为我很有钱且很高尚, 或者至少我是某一个善良宗教的信徒。 我之所以从来都不认为从事公益的人就比商业机构的人更为高尚是有理由的。首先,很 多公益机构的捐款大部分是来自于商业机构或者在商业机构工作的普通人的捐赠。而对于公 益机构而言,只是受托来帮助那些真正“高尚”的捐款者实现他们善良的心愿。当然,我从来 不怀疑很多公益人士有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可是,假如你稍微留意一下,很快就会发 现,许多教师(各种教育机构)、互联网的创业者、公务员乃至很多成功的企业家也从来都不 缺乏使命感和责任心。 坦率地说,就我认识的公益领域的一些人而言,很可能还有一部分不是单纯为了获得别 人的尊敬,甚至也不是为了获得所谓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在 N G O 工作可能是他们可以找 到的最恰当的谋生手段。信不信由你。另外一些人,他们其实是在选择一种属于自己的生活 15 15
  • 16. 方式,他们或许仅仅是追求一种更为自由的生活,同时能有更多时间生活在广大的农村和偏 远的山区,呼吸一些比北京或广州更为干净的空气(闭上眼睛想想,这可是一个不小的福 利! 也或者追求与那些可爱但贫穷的孩子们而不是整天算计股票涨落的城里人呆在一起。 ), 逃离商业世界纷争的“天堂”? 当然,我也偶尔会见到一些在金融街或者中关村受够了的朋友,他们下了决心准备脱离 世俗纷争。他们告诉我,已经准备好把余生都投入到公益事业中去。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 中,我已经为这些人提供了无数次的“免费咨询”。不过,当我以一种严肃和简洁的语言告诉 他们公益领域的那些琐碎和很务实的事情之后,他们大多就又选择了继续回去忍受中关村或 者金融街老板们的“嘴脸”。 "毕竟,我们生活在北京”,他们最后告诉我。所以,我也很积极地鼓励他们,“商业才 是改变这个国家的最重要力量,你们只要在商业机构里做一点哪怕是小小的善的变革,社会 都将因此而受益,这是最大的公益”,他们于是又很开心地回去了。偶尔他们会用另外的方 式支持我的公益工作,比如成为我团队的志愿者。 事实上,有一些“顽固分子”并不会轻易听从我的“忠告”,坚定地要在公益机构找到“心灵和身 体的避难所”。很遗憾,这样的人很多时候会失望而归。公益机构从来就不是“天堂”,有人的 地方就会有“政治”,而且据说,政治并不总是美好的。 另外一些商场上的强者———积累了足够让自己“自由”的金钱力量之后才开始投身公益领 域的朋友就很不同了,他们根本就没有请教我要不要做公益,只来问我,怎么能做得更好? 于是,当我的耳边还回响着许多人抱怨注册一家公益组织是如何如何困难的余音之时,两位 在投行界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朋友,已经在他们所在的城市拿到了基金会法人登记证书,而且 据说,整个过程只用了一个多月。 不同的“目的”和“理想” 从事公益的人大多怀抱不同“目的”或“理想”。我曾经遇到过一位神奇的志愿者,回想起 来,我当时之所以从很多候选人之中选她 作 为 志 愿者,可能主要是因为她的简历很“漂 亮”,看上去,作为一个大三的学生,她为这个社会已经做了足够多的服务。所以,我几乎 没有犹豫,就请她加入了我们的一个志愿者项目。不过遗憾的是,她只参加了一次活动,后 来无论是电话还是邮件通知她参加活动和工作,她都一概不予回复。直到有一天,她被美国 的一所著名大学录取为研究生之后,她才突然又出现了,并且给我来了电话,推荐另外一个 16 16
  • 17. 她的大学同学,希望能加入我的公益团队做一年志愿者。她还告诉我,她的这个同学也在准 备申请去美国留学……我忽然就全部明白了。我甚至能够想象这位已经被美国大学录取的同 学的简历上一定写有,她曾经为 5·12 大地震中的某个志愿者团队提供了多少多少的志愿服 务。我现在甚至怀疑,这位同学之前简历上那些光鲜的经历中有多少是真正的“志愿”工作? 最近遇到的另外一个有趣的事情,是关于高中生的。与现在大学毕业之后申请出国留学 更为“领先”的是高中毕业之后,直接去发达国家读书。发达国家的大学一般都会要求申请人 有公共服务或社区服务的经历,但国内很多的高中学生其实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有的就 选择去造假。不过,上次有个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帮助他正在高一读书的儿子推荐一个 公益组织去做志愿者。我很认真地去好几个组织沟通,后来发现,大多数公益组织,其实没 有一个很好的框架和培训机制,能够吸纳高中生参与公益项目。后来,我干脆直接帮这些高 中生组建一个自己的志愿者团队。于是,我开始不断地和这些高一的学生开会,提升他们的 自我管理能力,并且协助启发他们寻找到工作方向。最终,5 个高一学生自己成立了一个叫 “沙漠地带”的环境保护志愿者团体,首先从内蒙古进行考察,并希望最终能够通过自己的记 录和观察,在北京的同学中、乃至更为广泛的青少年群体中,倡导保护环境的公益工作。 这是一个多元、充满挑战且有趣的领域。事实上,我至少被不止 100 次问到,为什么到 N G O 工作。通常我会思考一下,根据不同的提问者,做出或长或短的回答。其实,提问的人, 倒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但是随着提问者的增多,并且提问者的背景越来越多元,我突然 意识到,我从事了一个“特殊”的行业。我基本是一个很随心的人。不过,当我决定离开自己 参与创办的那家报社,准备加入一家叫 O xfam (乐施会)的公益机构的时候,还是给自己找 到了一个基本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从一个以写作为生的新闻职业转向一个主要是通过行动来改变社会的 N G O,这个理 由,到今天看来都还是有说服力的。但是,我不想骗自己也不想骗别人,其实,我当时就是 想做公益,就是想一头扎进大山里,而不是呆在被无数高楼大厦包围的城市里。其余的,我 什么都没有想。 二、商业与公益很不同吗? 说起来,离开媒体已经快 3 年了。 2009 年 5 月,一家杂志的主编,也是我们“映秀·姚渡之友” 公益项目的一位志愿者找到我,希望我能够帮忙做一个采访。被采访的对象是欧洲工商管理 学院(INSEAD)的一位研究员,这位研究员和他的同事合作写了一本新书,书名叫《人道救援物 17 17
  • 18. 流》。全书的主要内容是谈在重大自然灾害中,商业机构如何与救援组织(通常是 NGO 或有政 府背景的救援组织)合作有效参与救灾。事实上,与 INSEAD 类似,在斯坦福大学、耶鲁大学以 及很多全球一流商学院中,都开设了 NGO 管理的课程或者专门针对 NGO 管理的 MBA 项目。 组织架构和“产品”生产 你大概看出来了。是的,公益组织与商业组织的共同点之多,可能仅仅通过对组织架构的 描述,你已经不能辨别出它到底是一个公司还是公益组织。比如说,一家完善的公益组织,无论 它是基金会,还是一家普通的公益行动机构或者学术研究中心,都必须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团 队、人力资源和行政管理团队。很显然,与企业要有销售收入一样,一个公益组织也会有自己 的筹款部门。同样的,公司只有向市场提供合适的产品和服务才能生存;而公益机构也必须 做到这一点,必须为社会提供恰当的服务“产品”,而生产“产品”的过程通常与公司类似,包括市 场需求的调研和评估、项目的决策审批,以及具体的实施和执行。当然,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所有的公益项目结束之后都应当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审计。 公益机构将服务有效提供给受益人,与大多数商业行为不同的是,在很多公益项目中,购 买服务和接受服务的人被分开了(但是,想想你为你的亲人购买的保险, 受益人和投保人不也 是分开的吗)。如你所知,在一个充满竞争的市场上,一家想要立足的公司必须建立自己的核心 竞争力,必须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及产品,这点对公益机构和商业公司一样适用。我们常常在市 场上看到一些很好的产品不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市场份额,惨淡经营。很遗憾,在公益领域, 这种故事也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我不止一次看到一些有着良好的公益理念并多少为社会提供 了一些有价值的社会服务的公益组织,由于自己不能够将对外公共关系和品牌进行良好的管 理,最终要么被政府监管部门勒令关闭,要么没有能够得到足够多的捐款人的支持,以致无法 维持,也或者由于不被理解甚至被接受过他们帮助的人扫地出门。 财务管理和人力资源 如果说到公益组织的财务管理,那就更加直截了当了,总的来说,那就是一份“普通的”财务 工作。我参与工作的一些公益组织的财务经理许多直接来自于一些大的商业机构,他们每天 计算的钱和接触的账本,和过去的工作差别只是在很小的几个方面。或许也正因为如此,我注 意到一个细节,或许有很多人不同意我这个看法 ——公益组织的财务工作人员的成就感和 18 18
  • 19. 满足感相对于直接操作公益项目的同事要低很多,所以,聪明的公益组织会安排恰当的时机和 空间,让那些通常没有机会直接参与公益项目操作的同事,有机会参与公益项目的执行过程, 进而使得那些财务或人力资源的同事,有机会了解自己的工作对这个组织和接受他们服务的 人群是如此的重要。 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是人力资源。在我看来,公益组织中最具挑战的岗位之一,大概就是 人力资源部门了。我认识的一个公益组织的人力资源负责人是一个非常糟糕的案例。他几乎 不知道如何与同事沟通,甚至都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的直接下属提供恰当的建议。我不知道是 不是他糟糕的表现,部分地导致了这家公益组织的人员流动率在业内一直名列前茅。除了管 理者的个人问题,还有一个挑战在于公益机构实在没有办法用更多的金钱和更多的职位空间 来激励职员,所以如何有效激励职员持续努力地工作,确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难题。比如说,一家 国际 NGO 在北京办公室的入门级职位一年可能有 4 万-6 万元的收入。而一家普通的本土公 益组织可能会比这个数字少一些。而且,未来增长的空间将非常狭小。 当然,除了全职人员的管理,对于公益组织的人力资源同事来说,另一个挑战来自于对志 愿者的管理,这可能也是 NGO 与商业机构最大的差异了。志愿者是很多公益组织的巨大资源, 但是,我已经看到太多失败案例,一无所获(金钱、经验、成就感)牢骚满腹的志愿者,唉声叹气 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大家都是失败者。 与我在商业机构工作的时候一样,当我作为一家 NGO 的管理者时,同事的薪酬总是我必 须认真考虑的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因为 NGO 不仅要考虑招聘到能力足够的同事,同时,得设 法留住他们,并让他们良好成长。最可惜的一种情形是,同事因为薪酬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生 活,而不得已离开组织,而公益组织又不得已开始重新招聘新人,最终组织的成本会被扩大,而 效率将不可避免地趋于下降。 为老板“打工”OR“创业” 事实上,与商业机构一样,你总是希望会遇到欣赏你的“老板”,当然更多的时候,很可能事 与愿违。我曾经有一位朋友在一家全球最为知名的环境保护 NGO 工作,大约大半年前,他与 这个 NGO 的第一份劳动合同到期了,并且他的“老板”告诉他不会再续约了。这位朋友很沮丧 地告诉我,他的领导完全是个“笨蛋”。事实上,我认识他的领导,不过没有深入交往,我很难判断 19 19
  • 20. 其中的是非。不过很显然,中间的某个环节出了问题。这位朋友离开之前非常留恋地告诉我, 他是多么喜欢这份工作,多么希望继续从事环保工作。尽管,我知道对他这样一个受过良好教 育、精通两门外语、有丰富海外教育与工作经历的人,完全可以得到一份薪酬更高的工作,事 实也证明,他离开这个家 NGO 以后,马上得到了一份年薪超过 20 万的工作,比他在 NGO 的工 作多出了 70%。 所以,无论如何,请尽量不要把 NGO 想象成你逃避“商战”的温情港湾,除非,你自己创立一 家新的 NGO,那样的话,相信你很快就会发现,你做的事情并不比创立一家公司更为容易。所 以,尽管你“自由”了。但是,你将承受更大的压力。 “玻璃天花板”与“政治” 另外一个可能不太有趣的事情是,很多在跨国公司或外企工作的人都知道所谓的“玻璃 天花板”,如果你在外企工作过,或许还真的遇上过一些在你看来一点都不了解中国(至少不如 你了解)的“老外”或者“假洋鬼子”做你的老板,而且,你可能一开始就意识到,你将永远升不到 某一个职位。非常不幸,根据我有限的观察,NGO 领域也是如此,在一些很优秀的国际 NGO 中 也存在这样的情况。 当然,你也会和我一样,偶尔听说跨国公司的会议是如何如何的多,我就听到一位在全球 最大的日化用品公司工作的朋友抱怨,每天差不多要开 10 个会。是啊,这么多会议,着实够累 的。不过,很不幸,很多 NGO 也是这样的。 总有一些好心的朋友提醒我,NGO 不会有商业机构那么多的利益争斗。因此,关系还是会 单纯得多。是的,在一家治理完善的 NGO,你争得再凶猛,薪水可能也不会比你的同级同事高 多少,事实上,NGO 由于规模扩张的有限性,也不太会有很多高级职位空缺供大家争夺。不过, 请注意,公益机构的大多数人对自己认定的信念是非常认真的,他们可不会像你在大公司的同 事那样,会看在“工资不错”的分上轻易忍气吞声(NGO 的工资可没有国际公司那么多)。而且 很多时候那些坚信自己是“正确”的同事,可能会采取所有可能手段来捍卫自己的价值观和理 念。这样的例子,许多时候或许会让不那么喜欢“政治”的同事多少觉得有些心寒。 20 20
  • 22. 媒 体 华 益 留守儿童最需要心理救助(节选) http://ah.anhuinews.com 2011 年 04 月 13 日 09:46 合肥在线-江淮晨报 4 月 12 日上午,合肥市社科联第六次代表大会在政务中心召开。华益助弱服务中心作 为与会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后,相关媒体做了如下报道: 合肥市华益助弱公益服务中心行政专员吴瑛 合肥市华益助弱公益服务中心,可谓合肥市社科联旗下最年轻的协会组织,它于去年 3 月份成立,是合肥市较早的一家公益性质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该中心行政专员吴瑛介绍,华益助弱公益服务中心的前身是大学生社团,来自中科大、 安大的学生团组成了一个自发的义工联盟组织。 2010 年在社科联的帮助带领下,正式注册登记。吴瑛说,随着农村生活条件的改善, 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发现,留守儿童更需要的是心理上的救助,“现在每隔一个星期或两个 星期的时间,我们就会以小组工作、团体咨询的方式对留守儿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 吴瑛说,服务中心还会做一些培养孩子阅读兴趣的项目,他们每个星期会在社区给孩子 做阅读课。 但是,这个协会目前只有两三个全职工作人员,“更多的是大学生志愿者,还有一些社 会人士参与,我们也希望更多有爱心的社会人士加入到这个大家庭,借助他们的社会资源为 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服务。 22 22
  • 23. 透 五月合肥办主要工作: 1、沙盘项目的实地实施。 2、阅读课的继续开展。 3、长岗小学的回访。 4、社保基数申报。 五月北京办主要工作 1、绵阳三台石安小学的学生自管图书室项目将进入实施阶段。 2、北京办将形成例会制度,集中办公。 本 期 贡 献 【卷首语】——马洪第(中国科技大学) 【支持者】——戴芰荷(《市场星报》) 【新闻资讯】—— 吴瑛(华益行政专员) 汪全莉(安徽农业大学) 【目录】、【新闻资讯】、【媒体华益】、【分享】——肖云平(安徽大学) 【排版】、【剧透】——陈琳玲(安徽大学) 【专题】——王胜阳(中国计算机函授学院) 23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