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deShare ist ein Scribd-Unternehmen logo
1 von 11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衣若芬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中國蘇軾研究》第 2 輯(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5 年 7 月),頁 385-398。




      摘要


      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崗市),謫居黃州期間,數度遊歷
赤壁,寫下 (前後)〈赤壁賦〉及〈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曠世名作。後人
因蘇軾的赤壁之遊,或描繪圖畫;或創製戲劇,本文即探討其中的四篇劇
作。

      本文分析的作品,包括元雜劇《蘇子瞻醉寫赤壁賦》
                            、明代許潮雜劇《
赤壁遊》、清代車江英雜劇《遊赤壁》,以及清代姜鴻儒傳奇《赤壁記》。
這些劇本大都不合於史實,將蘇軾的文人形象通俗化,成為更易於親近的
風流才子。


      一、前言


       余偶閱時畫赤壁圖,舟中類作一僧,余戲筆加冠,作道士形,
       旁觀者笑以為浪然耳。余曰:「此實錄也。」蓋坡賦中所云:
       「客有吹洞簫者」,乃綿竹道士楊世昌也,若佛印足跡,未嘗
       一至黃,徒以優場中所見為據,正矮人觀戲,村漢說古耳。 1
      東坡(蘇軾,1037-1101)的幾度赤壁之遊一直為後世所津津樂道,仿傚
者有之;詠讚者有之;圖繪者有之;編排搬弄者亦不乏其人,上述這一則



1
 [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二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文淵閣四庫

    全書》本,冊 867),卷 2,頁 17。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明人李日華(1565-1635)的筆記,便顯示劇作家所詮釋的赤壁之遊對於畫家
創作「赤壁圖」的影響。 2

        元、明、清以東坡為主題的戲劇共廿九本(現存十七本) 3 ,其中有五本
(一本亡佚)以赤壁為核心敷衍東坡故事,計為元雜劇:無名氏《蘇子瞻醉
寫赤壁賦》、明雜劇:許潮《赤壁遊》、明傳奇:黃瀾《赤壁記》(亡佚)、
清雜劇:車江英《遊赤壁》、清傳奇:姜鴻儒《赤壁記》,現存的四本劇本
雖然都冠有「赤壁」之名,內容涉及赤壁之遊,情節設計卻迥然不同,非
但不合史實,甚或光怪陸離,呈現有別於東坡文風的俚俗趣味,嫻熟赤壁
詞賦的讀者或可相互映觀,聊資談助。

        關於戲曲中所呈現的東坡形象,學界較少關注 4,筆者歷來的研究也較
為集中於探討東坡在文藝美學思想上所建樹的典範意義,東坡十足保有「
文化偶像」般的崇高地位,然而,經由劇作家天馬行空的想像和生花妙筆
的鋪陳,開展了普羅大眾對於東坡的認識,是嚴肅地仰望東坡的智慧光環
之餘,值得一瞥的角落。


        二、赤壁之遊的劇本內容


        (一)元雜劇《蘇子瞻醉寫赤壁賦》

        無名氏《蘇子瞻醉寫赤壁賦》5,依元雜劇的格式一本四折,由正末扮
東坡一人主唱,劇情第一折描述元祐年間東坡應舉,官拜端明殿大學士,
王安石(1021-1086)於家中設宴,請秦觀(1049-1100)與賀鑄(1052-1125)作陪,



2
    關於「赤壁圖」的創作,詳參衣若芬:〈戰火與清遊:赤壁圖題詠論析〉,《故宮學

    術季刊》18 卷 4 期(2001 年夏),頁 63-102。
3
    參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4
    游宗蓉:〈從仕宦經歷論戲曲中的蘇軾形象〉,王靜芝、王初慶等著:《千古風流:

    東坡逝世九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年),頁 819-858

    。
5
    隋樹森編:《元曲選外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 年),第 3 冊。據脈望館鈔校本古

    今雜劇第 21 冊 (《古本戲曲叢刊》四集)。

        2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王夫人「聞知蘇軾胸懷錦繡,口吐珠璣,有貫世之才」,為一睹東坡風采
,隱身家樂侍女之中,為東坡把盞斟酒,不意席間金釵斜墜,羅帕難掩手
,東坡乘醉作〈滿庭芳〉一首戲之,其詞曰:

      香靄雕盤。寒生冰筯。畫堂別是風光。主人情重。開宴出紅妝
      。膩玉圓搓素頸。藕絲嫩新織仙裳。雙歌罷虛簷轉月。餘韻尚
      悠揚。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坐中有狂客。惱亂
      愁腸。報道金釵墜也。十指露春 笋 纖長。親曾見全勝宋玉。想
      像賦高唐。
  王安石聞之,甚覺無禮,呈報聖上,東坡遂貶黃州。

  第二折為邵雍(1011-1077)、秦觀與賀鑄於風雪中餞行送別的場面,東
坡思及與王安石「俺兩箇十年舊,到今日一旦休」,詩酒惹禍,不勝唏噓
,邵雍則無端自報家世身平,並要東坡牢記,東坡啟程後,邵雍作詩云:
「生於太平世,死於太平世。客問年幾何,六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間,浩
然獨無愧。」預測自己將於「熙寧丁已孟秋癸丑」疾終,為東坡釋罪還朝
埋下了伏筆。

  第三折前穿插楔子,東坡「到此黃州一載有餘,活計艱辛,妻子炊爨
,無計可施」,前往求見黃州刺史,勢利的刺史佯稱睡覺,推托不見,然
後進入本劇的正題,黃庭堅與佛印禪師請東坡同遊赤壁。東坡云:「自到
黃州,每日與此二賢友交談作伴」,七月十五日,三人夜遊赤壁,只見月
白風清,景物稀奇,山花可愛,江聲聒耳,東坡唱道:

      【調笑令】你道是水聲,響泠泠。呀,抵多少流盡年光是此聲
      。翠巍巍一帶高山靜,看人間國祚豐盈。則願的吾皇萬歲社稷
      興。有江山依舊青青。
  佛印吹簫,東坡口誦〈赤壁賦〉全文,追歡暢飲,不覺東方漸曉。

  第四折呼應第二折所透露的訊息,寫邵雍辭逝,聖上要邵雍家譜,勒
立碑文,其子不曉,唯東坡知其詳細,故而命東坡回朝,復還舊職,當初
避而不見的黃州刺史也攜酒來涎臉陪罪,接著藉殿頭官之口,復述了東坡
遭遇的始末,最後以「托賴著一人有德黎民樂,萬載千秋仰聖皇」作結。



  (二)明雜劇《赤壁遊》


  3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明代許潮(約 1619 前後)的《赤壁遊》 6 雜劇由生扮東坡,末扮山谷,
淨扮佛印,全劇描寫三人夜遊赤壁,追想三國,月旦三國人物,與元雜劇
《蘇子瞻醉寫赤壁賦》不同的是,關於東坡謫黃州的事由較為合乎史實,
劇中東坡云:「前居內翰,因詩遭謗,貶黃州團練副使,近有黃山谷,遠
來探望,今當七月十五,欲操一舟,攜取酒殽去請他,與佛印禪師往赤壁
一遊。」

      三人泛舟之際,東坡云:
                「今夜之遊,儒釋俱有也,缺一羽衣。」作家
安排了外扮漁父,自稱為唐朝張志和的後身,「朝為黃鶴,夜托漁翁」,借
獻魚而與三人清話一番,東坡〈後赤壁賦〉中有魚無酒「歸而謀諸婦」的
情節,在本劇變成漁父「於薄暮舉網獲魚,巨口細鱗,狀若松江之鱸,欲
鬻諸市,歸而謀諸婦,婦曰不可,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今夜月白風清,必有賢人,來遊赤壁之下,可并魚與酒獻之,求聞一夕
之談。」漁父受邀,更換黃冠羽衣而登舟,四人湊成三教,果如東坡所願
。

      東坡思及赤壁之戰而云:
                「今山水星月,相照若昔,而英雄何寥寥也,
吾四人遊賞於此,幸各能詩,可將曹孟德、孫仲謀、劉玄德、周公謹,寫
作四鬮,各拈取一鬮,吟詩一首,以見弔古斷案。」結果東坡得孟德,山
谷得仲謀,佛印得公謹,漁父得玄德,四人各依主題作七絕一首,並吟唱
一曲,眾皆將赤壁之戰歸功於黃蓋火攻妙計,感嘆曹、孫、劉、周四豪傑
而今安在,唯見江山如故,正如東坡所唱:「把古今愁。廊廟悶。聊付與
滄浪。」



      (三)清雜劇《遊赤壁》

      車 江 英 (康 熙 間 人 )的 《 遊 赤 壁 》 7 為 其 撰 寫 韓 愈 (768-824) 、 柳 宗 元
(773-819)、歐陽修(1007-1072)、蘇軾四名家故事的劇本之一,計為「考婿




6
 《盛明雜劇.二集》,據 1925 年武進董氏誦芬室覆刻明刊本影印。
7
    鄭振鐸纂集:《清人雜劇》(初.二集合訂本)(香港:龍門書店,1969 年)。據哈佛大學

    漢和(燕京)圖書館藏本影印。又參傅惜華:《清代雜劇全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

      4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 「歸院」 「送別」 「赤壁」以及「後晤」
 、    、    、          ,五齣之中,只有「歸院」和
「赤壁」與東坡有關,「考婿」 「送別」以及「後晤」則為秦觀之軼事。
              、

  「考婿」寫的是蘇小妹三試少游的故事,亦見於《醒世恆言》
                            ,新郎倌
秦少游分別通過限「新、寅、賓」三個韻作催妝詩句、以詩句猜古人姓名
、寫作七字對等三關試題,贏得蘇小妹的芳心。「送別」和「後晤」寫的
是秦少游在長沙與楚女黃義姑的韻事,黃姑娘唱別一夜風流的秦少游,倆
人殷勤繾綣,離情依依。三年後,秦少游結束郴州謫居生涯,經過長沙,
當初應允託付終身的黃姑娘仍然癡心守待,倆人再續前緣。

  「歸院」寫東坡得意於翰林,眾歌妓插花獻酒,唱東坡詞,王安石見
東坡金蓮歸院,暫避鋒頭;司馬光(1019-1086)當面道賀;呂惠卿(1032-1111)
則遭了東坡一頓搶白。

  「赤壁」寫黃庭堅、佛印與東坡同遊赤壁,外扮山谷、生扮東坡、末
扮佛印,三人來到赤壁山下,東坡唱道:

      【折桂令】 俺只見 碧巍巍橫江天塹,千尺懸崖,石瀉紅泉。 是誰
      把 鬼斧攻堅,神工開面,峭壁臨川。還看那 臥虬龍,噓風游偃,

      不覺的 棲鶻兔,遶樹驚顛。 這石壁呵 赤脂染醉,絳雪飛懸。 記不盡

      漢曆秦年, 那管得 水滴石穿。
  正追古思今,佛印曰:
           「蘇公,這往事且休憑弔,你看江上清風,山間
翠靄,取之無禁,用之不窮,我和你挾飛仙以遨遊,豈不快哉樂甚。」於
是提議大家行酒令,船上的小旦也來行令助興。

  山谷唱道:

      【江兒水】憑弔當年事,水岸邊,推敲好句龍吟遍。范子歸,
      胡智囊,羡李膺送客仙舟遠,風景河山迎面。擊節中流, 和你
      局外閒情消遣。
  接著是搖船的淨、丑、小旦陸續獻舞,東坡、山谷和佛印即席賦詩以
贈,梢公提醒大家日落西山,眾人盡興而歸。



  (四)清傳奇《赤壁記》




  5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姜鴻儒(康熙間人)的《赤壁記》 8 傳奇共二十齣,鋪敘東坡一生事蹟,
其內容計為:

    「訓子」
       :蘇洵(1009-1066)將欲宦遊四方,喚東坡兄弟,勸勉二人端品
節,向學問。

    「   姞」:東坡迎娶青神王氏。

    「謁張」
       :東坡拜謁張安道(1007-1091),請教「致君之道」「澤民之道
                                  、
」與「治心之道」。

    「鄉薦」:東坡中式鄉貢進士,全家歡喜。

    「識拔」
       :歐陽修任主試,以〈刑賞忠厚之至論〉為考題,閱卷時拔擢
東坡,因疑其為曾鞏(1019 1083)所作,故列之為第二。東坡晉見歐陽修,
對於文中「堯曰殺之三,臯陶曰宥之三」的典故出處,東坡回答:「想當
然耳。」

    「制科」
       :宋仁宗(1010-1063)舉行制科大典,東坡子由應試,舉賢良方
正,仁宗曰:「朕得二真宰相,留之子孫,他人輔佐太平足矣。」殿前賜
飲,同觀宮女樂舞。

    「邸召」:英宗(時為皇子)(1032-1067)召東坡入翰林。

       :東坡任杭州通判,舉行鄉場,職司監試,夢文昌帝君問士子
    「監試」
中額,蓋東坡乃奎星下降也,又夢嫦娥持桂花相贈解元,仙女妙舞婆娑。

    「納姬」:東坡納朝雲為妾,朝雲能歌善舞,相伴杭州。

    「詩案」 李定舒亶向神宗稟奏東坡詩怨謗侮慢,太后、王安禮
        :
(1034-1095)、蘇轍(1039-1112)等請求寬解,東坡謫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
置。

    「前遊」
       :依〈赤壁賦〉文意,東坡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客有吹洞
簫者,東坡弔古傷今,意緒慨然。

    「後遊」
       :依〈後赤壁賦〉文意,東坡與二客再遊赤壁,東坡攝衣上山
,嘯傲凌空,而後返而登舟,放乎中流,適有鶴掠舟西去。歸家後,東坡
夢見道士,夢寤後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8
 《古本戲曲叢刊.五集》第 18 函,56 冊。據上海圖書館藏清康熙九經堂刊本影印。

    6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報陞」
        :東坡遷知汝州,復知登州,又得朝報,欽召入京,授起居舍
人,節節高陞。

     「歸院」
        :東坡官拜翰林學士,朝見太后及哲宗(1077-1100),念先帝三
人泫然。

     「參禪」:東坡至金山寺見佛印禪師,兩人機鋒相對。

     「和番」:蘇轍奉使契丹,大蘇名聞域外。

     「築堤」:東坡杭州發賑,西湖築堤,以防水旱。

     「還朝」:東坡奉召到京,改除翰林承旨,呈表謝恩。

        :秦少游、黃山谷探望東坡,拜讀東坡新著,得知東坡將陞為
     「訪學」
兵部尚書。

     「團圓」
        :東坡在都,王夫人、朝雲、子由、兩位公子皆聚一堂,皇恩
日重,一門顯榮。




     三、赤壁之遊的戲劇表現及其文化意義


     現存的四本關於東坡赤壁之遊的劇本正好分別為不同的表現形式,可
以得窺劇作家對於東坡形象的模塑,以及雜採小說家言所營造的特殊趣味
,這些作品都不合史實,不僅與東坡的生平際遇相違,甚或時序錯置,元
雜劇無名氏的《蘇子瞻醉寫赤壁賦》尤其嚴重。儘管元代已有費唐臣的《
蘇子瞻風雪貶黃州》雜劇,寫東坡因反對新法,觸怒王安石,風雪中貶謫
黃州,數年後赦罪還朝 9 ,《蘇子瞻醉寫赤壁賦》不論是關於東坡謫遷的理
由、風雪中相送的情景,都出自劇作家個人的想像,即使〈滿庭芳〉詞見
諸東坡詞作,但也不可能因調戲王安石夫人而書,更離譜的是,該劇先寫
東坡元祐應舉,後又云熙寧年間邵雍過世,完全不顧歷史的發展事實。

     誠如本文起首李日華所言,黃庭堅與佛印未嘗至黃州,何來與東坡同




9
    [元]費唐臣:《蘇子瞻風雪貶黃州》(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 年)。據北京圖書館

    藏古名家本影印。

     7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遊赤壁的機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姜鴻儒的《赤壁記》之外,其他
三個劇本都描寫了三人同遊的場面,許潮的《赤壁遊》增加了扮成道士的
漁父,而有所謂「湊成三教」之說;車江英的《遊赤壁》舟中還有小旦作
陪,這些人物將原本是憂心悄悄,藉訪古以抒懷的東坡赤壁之遊轉化為縱
情山水的賞心樂事。許潮的《赤壁遊》還保留了一些詠史的意味,車江英
的《遊赤壁》裡搖船的淨、丑、旦,或舞達摩、舞羅漢,或扮觀音,熱鬧
非凡,相形之下,忠於原著的姜鴻儒《赤壁記》就顯得中規中矩,至少在
其中的「前遊」和「後遊」兩齣沒有太多誇張的渲染。

        劇作家為何要安排山谷與佛印兩人和東坡同遊赤壁?以東坡赤壁二賦
流傳之廣,文名之盛,甚至可以視為東坡的代表作的情形看來,劇作家不
可能不曉得「真正」的赤壁漫遊是怎樣的景況,這種顯然刻意的「虛構」
是否隱含了意欲藉著違逆史實而達到順遂理想情境的渴望?一位是與之
並稱的詩人;一位是提點慧心的禪僧,東坡與山谷、佛印皆可謂亦師亦友
,筆記叢談中關於東坡和佛印的交鋒戲謔趣聞,加深了讀者對於佛印的印
象,赤壁之遊如果要成為千古絕唱,怎可無此二人相伴?在歷史大敘述
(grand narrative)和文化香火的傳遞過程中,潛藏於非主流的心聲或許正能
夠憑著「竄改」 「胡謅」 「道聽塗說」得到發言的機會,俗之又俗的民間
       、    、
品味,也正好透過劇作家之筆展現其蓬勃的活力,於是,看戲的觀眾和吟
誦東坡文章的讀者各自經由所選取的「文本」認識各自所喜愛的東坡。

        此外,劇本中動輒感念的浩蕩皇恩,以及東坡得意科場,平步青雲的
沾沾自喜也都顯見劇作家的意識型態與價值觀,貶謫黃州、遊歷赤壁是通
往榮華之路上的波折,試煉過後,苦盡甘來,終於結局圓滿。

        西方學者對於戲劇理論和文化現象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剖析這
四個劇本的文化意義。Keir Elam 指出:「劇本表現的基本原則,就是虛構
已知為假定的現實世界。」因此劇本的世界是角色與觀眾的次生世界
(subworlds),劇作家的描述使得次生世界「現實化」(actualization) 10,即使
我們對於本文所討論的四個劇本的演出情況並不清楚,單單將劇本作為一
種平面的文字表達,就「虛構」的層次而言也是成立的,不合史實的劇情



10
     Keir Elam, The Semiotics of Theatre and Drama (London; New York : Routledge, 1980),

     pp.110-117.
        8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是否會受到習慣並且堅持歷史文本的讀者質疑?這是赤壁之遊劇本能否
永續存在的關鍵。也就是說,讀者(或觀眾)是否接受從前後〈赤壁賦〉衍
生出的「次文本」,認同其「虛構」的價值,從而欣賞其「重寫」乃至「
挑戰」經典的行為,是值得考慮的問題,畢竟東坡的事蹟具有歷史的權威
性。

        筆者以為:與北宋神宗元豐年間相隔數百年,劇作中的時空場景不在
於「還原」,而在於「表現」,提供讀者(或觀眾)一個「發生事件」的舞台
,然後由角色與觀眾共同將之落實,在閱讀、搬演劇本或觀賞演出時信其
為真,從這一個角度來看,「荒謬」 「無稽」反而可以營造某種「嘉年華
                、
」(carnival)式的效果,使得「虛構」的「罪名」得以減輕。借用巴赫金(
或譯巴赫汀,Bakhtin, 1895-1975) 的說法,巴赫金指出民間大眾文化具有
「狂歡節」(音譯作「嘉年華」)的特質,是文化轉型期「眾聲喧嘩」
(heteroglossia)的具體實踐,他認為:「在社會危機和文化斷裂的轉型期,
狂歡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以歡樂和創造性的盛大節慶的形式,來實現不
同話語在權威話語遁隱的時刻的平等對話與交流。」11 赤壁之遊劇本的創
作便如同在前後〈赤壁賦〉典律化過程中,用迥異於賦體的文類和語言形
式(曲)對於東坡名篇的反應和企圖對話,雖然其內在的「對抗」意識未必
很強,但是「戲擬」(parody)的成份仍不可輕忽,赤壁之遊在劇作家的筆下
帶有積極尋樂的傾向,以《蘇子瞻醉寫赤壁賦》為例,佛印對東坡說道:

            子瞻,如此景物,何不作歌,發一笑耳。
        於是東坡援筆,寫就〈赤壁賦〉,最後唱:

            【尾聲】愿忘憂樂矣乘詩興,翫赤壁千尋浪鳴。脫離了眼前愁
            ,思量起夢中境。




11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 年),頁 17

     。又參 Mikhail Mikhailovich Bakhtin, translated by Hélène Iswolsky, Rabelais and His

     World(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4). Mikhail Mikhailovich Bakhtin,

     translated by Caryl Emerson and Michael Holquist,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

     (Austin :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1).



        9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許潮《赤壁遊》裡,佛印以插科打諢製造喜感,佛印拈鬮得周公瑾,
作家寫道:

           [淨揖吟科]曹公東下起菩提,周瑜豈肯善皈依。百千萬億都
           焚盡,麼呵般若波羅蜜。[眾笑科]如何都是釋語,正謂之三
           句不離本身。[淨]小僧所讀者經,故滿口都是經。[生]終
           不道你讀史,滿口也是屎麼?
      姜鴻儒《赤壁記》〈前遊〉中,東坡唱:

           【山桃紅】[生唱]這日暮天,移人便,月下星前,只把江波
           點。歡歌醉眠,也沒有將迎態,也沒有慢遲緣,也沒有怨尤心
           ,俗情牽。脫卻了世情兒心中轉,只得惟有弄月吟風意快然,
           亦那用心交戰,襟懷淡焉,不如那月落江頭隨處眠。
      車江英《遊赤壁》裡加入了行酒令的活動,佛印出的題是:
                               「要兩個字
顛倒相似,下面各用詩一句,破意叶韻」,酒令行來,既是作詩對句,又
似謎語,諧趣橫生。

      其實,除了許潮通篇都寫赤壁之遊之外,其他三個劇本裡東坡等人的
覽勝遊觀都只是劇情之一,也不是情節的轉捩點,作家絞盡腦汁,加油添
醋,不能割捨這一片段,或許因為可以藉著赤壁之遊張顯主角的身份,烘
托作品的整體氣氛,更可能是著迷於赤壁之遊山川、風月、歷史、個人之
間的相互交融,所達到的和諧境地。筆者曾經指出:後人閱讀東坡赤壁詞
賦和欣賞赤壁圖,乃至於仿傚赤壁之遊的「壽蘇會」等等,均帶有緬懷古
道,神遊故地的儀式意味 12 。戲劇表演本身也如同一種儀式,中國戲曲藝
術的程式化形態,則更加強了其中的儀式行為,赤壁之遊的舞台搬演,無
論是以如何的面貌展示,不僅是複製和再現歷史的吉光片羽,而是為文化
創生新的質素,弭除士庶的分野,讓家喻戶曉的蘇東坡,藉著通俗化的假
扮,恆久維持他「風流才子」的形象。




12
     衣若芬:〈戰火與清遊:赤壁圖題詠論析〉,前引文。

      10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四、結語


  本文分別介紹了元代以來以東坡赤壁之遊為內容的四個劇本,這些劇
本把經典塗脂抹粉,包裝成帶有娛樂效果的文化產品,在強大的正統敘述
之餘,各彈別調,其情節關目各有特色,元代無名氏的《蘇子瞻醉寫赤壁
賦》最為夸誕不羈,清人姜鴻儒的《赤壁記》最為合於東坡原著。「據實
」與否並非筆者衡量其作品藝術價值的標準,相反地,聽出潛伏於反常的
「雜音」裡的內在幻想和期望,才是這些劇本引人入勝之處。




  11

Weitere ähnliche Inhalte

Ähnlich wie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sugeladi
 
漂流到澎湖:朝鮮人李邦翼的意外之旅及其相關書寫
漂流到澎湖:朝鮮人李邦翼的意外之旅及其相關書寫漂流到澎湖:朝鮮人李邦翼的意外之旅及其相關書寫
漂流到澎湖:朝鮮人李邦翼的意外之旅及其相關書寫lofen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ken1470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sugeladi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sugeladi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EDNASERENE
 
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
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
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TAAZE 讀冊生活
 
地方經驗
地方經驗地方經驗
地方經驗lofen
 
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
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
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lofen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sugeladi
 
俯仰之間
俯仰之間俯仰之間
俯仰之間lofen
 
竹枝詞名誼考析
竹枝詞名誼考析竹枝詞名誼考析
竹枝詞名誼考析xilin peng
 
宮素然明妃出塞圖With pictures
宮素然明妃出塞圖With pictures宮素然明妃出塞圖With pictures
宮素然明妃出塞圖With pictureslofen
 
SPM 中国文学 宋词 柳永 文选 望海潮 幻灯片
SPM 中国文学 宋词 柳永 文选 望海潮 幻灯片 SPM 中国文学 宋词 柳永 文选 望海潮 幻灯片
SPM 中国文学 宋词 柳永 文选 望海潮 幻灯片 VernXian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sugeladi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gezhu
 

Ähnlich wie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20)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1)
 
漂流到澎湖:朝鮮人李邦翼的意外之旅及其相關書寫
漂流到澎湖:朝鮮人李邦翼的意外之旅及其相關書寫漂流到澎湖:朝鮮人李邦翼的意外之旅及其相關書寫
漂流到澎湖:朝鮮人李邦翼的意外之旅及其相關書寫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文學賞析筆記 教師版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宫体诗男性作者视角探微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阅读全文 略论《清诗纪事初编》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古典诗词常见意象
 
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
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
大時代的小人物:朱英誕晚年隨筆三種
 
1097163154
10971631541097163154
1097163154
 
1097163154
10971631541097163154
1097163154
 
宋詞
宋詞宋詞
宋詞
 
地方經驗
地方經驗地方經驗
地方經驗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
台灣文學學報第19期
 
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
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
閱讀風景:蘇軾與「瀟湘八景圖」的興起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宋词一代之胜说”释疑
 
俯仰之間
俯仰之間俯仰之間
俯仰之間
 
竹枝詞名誼考析
竹枝詞名誼考析竹枝詞名誼考析
竹枝詞名誼考析
 
宮素然明妃出塞圖With pictures
宮素然明妃出塞圖With pictures宮素然明妃出塞圖With pictures
宮素然明妃出塞圖With pictures
 
SPM 中国文学 宋词 柳永 文选 望海潮 幻灯片
SPM 中国文学 宋词 柳永 文选 望海潮 幻灯片 SPM 中国文学 宋词 柳永 文选 望海潮 幻灯片
SPM 中国文学 宋词 柳永 文选 望海潮 幻灯片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对郑振铎俗文学观的开拓——谈中国多民族俗文学对文体的影响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S+¡s¢+såñs+úfæùséìs¦ªµ¦òs«¦s+äséìs+ûgzr
 

Mehr von lofen

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
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
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lofen
 
I Lo-fen CV & Publication
I Lo-fen CV & PublicationI Lo-fen CV & Publication
I Lo-fen CV & Publicationlofen
 
帝都胜游
帝都胜游帝都胜游
帝都胜游lofen
 
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
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
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lofen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lofen
 
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
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
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lofen
 
鍾梅音在南洋
鍾梅音在南洋鍾梅音在南洋
鍾梅音在南洋lofen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lofen
 
兰亭流芳在朝鲜
兰亭流芳在朝鲜兰亭流芳在朝鲜
兰亭流芳在朝鲜lofen
 
東坡體詩
東坡體詩東坡體詩
東坡體詩lofen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lofen
 
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
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
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lofen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lofen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lofen
 
画杀满川花
画杀满川花画杀满川花
画杀满川花lofen
 
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
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
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lofen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lofen
 
東坡體(刊出文)K
東坡體(刊出文)K東坡體(刊出文)K
東坡體(刊出文)Klofen
 
「三教弟子」印考(日文)
「三教弟子」印考(日文)「三教弟子」印考(日文)
「三教弟子」印考(日文)lofen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lofen
 

Mehr von lofen (20)

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
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
衣若芬生平與寫作大事記- Life & Writing I Lo-fen2021
 
I Lo-fen CV & Publication
I Lo-fen CV & PublicationI Lo-fen CV & Publication
I Lo-fen CV & Publication
 
帝都胜游
帝都胜游帝都胜游
帝都胜游
 
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
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
帝都勝遊:朝鮮本《北京八景詩集》對《石渠寶笈續編》的補充與修正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印刷出版與朝鮮「武夷九曲」文化意象的「理學化」建構
 
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
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
朱熹《武夷棹歌》與朝鮮理學家李退溪的次韻詩
 
鍾梅音在南洋
鍾梅音在南洋鍾梅音在南洋
鍾梅音在南洋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瀟湘八景:東亞共同母題的文化意象(抽印本)
 
兰亭流芳在朝鲜
兰亭流芳在朝鲜兰亭流芳在朝鲜
兰亭流芳在朝鲜
 
東坡體詩
東坡體詩東坡體詩
東坡體詩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遊觀與求道:朱熹〈武夷櫂歌〉與朝鮮士人的理解與續作
 
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
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
소상팔경(瀟湘八景) : 동아시아 공통 모티프의 문화형상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19世纪20—30年代虎标永安堂药品的“反仿冒”广告
 
画杀满川花
画杀满川花画杀满川花
画杀满川花
 
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
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
商品宣傳與法律知識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翁方綱舊藏本《施顧註東坡詩》研究 衣若芬
 
東坡體(刊出文)K
東坡體(刊出文)K東坡體(刊出文)K
東坡體(刊出文)K
 
「三教弟子」印考(日文)
「三教弟子」印考(日文)「三教弟子」印考(日文)
「三教弟子」印考(日文)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蘇軾對高麗「瀟湘八景」詩之影響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 1.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衣若芬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中國蘇軾研究》第 2 輯(北京:學苑出版社, 2005 年 7 月),頁 385-398。 摘要 蘇軾因烏台詩案被貶黃州(今湖北黃崗市),謫居黃州期間,數度遊歷 赤壁,寫下 (前後)〈赤壁賦〉及〈念奴嬌.赤壁懷古〉等曠世名作。後人 因蘇軾的赤壁之遊,或描繪圖畫;或創製戲劇,本文即探討其中的四篇劇 作。 本文分析的作品,包括元雜劇《蘇子瞻醉寫赤壁賦》 、明代許潮雜劇《 赤壁遊》、清代車江英雜劇《遊赤壁》,以及清代姜鴻儒傳奇《赤壁記》。 這些劇本大都不合於史實,將蘇軾的文人形象通俗化,成為更易於親近的 風流才子。 一、前言 余偶閱時畫赤壁圖,舟中類作一僧,余戲筆加冠,作道士形, 旁觀者笑以為浪然耳。余曰:「此實錄也。」蓋坡賦中所云: 「客有吹洞簫者」,乃綿竹道士楊世昌也,若佛印足跡,未嘗 一至黃,徒以優場中所見為據,正矮人觀戲,村漢說古耳。 1 東坡(蘇軾,1037-1101)的幾度赤壁之遊一直為後世所津津樂道,仿傚 者有之;詠讚者有之;圖繪者有之;編排搬弄者亦不乏其人,上述這一則 1 [明]李日華:《六研齋筆記.二筆》(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 年《文淵閣四庫 全書》本,冊 867),卷 2,頁 17。
  • 2.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明人李日華(1565-1635)的筆記,便顯示劇作家所詮釋的赤壁之遊對於畫家 創作「赤壁圖」的影響。 2 元、明、清以東坡為主題的戲劇共廿九本(現存十七本) 3 ,其中有五本 (一本亡佚)以赤壁為核心敷衍東坡故事,計為元雜劇:無名氏《蘇子瞻醉 寫赤壁賦》、明雜劇:許潮《赤壁遊》、明傳奇:黃瀾《赤壁記》(亡佚)、 清雜劇:車江英《遊赤壁》、清傳奇:姜鴻儒《赤壁記》,現存的四本劇本 雖然都冠有「赤壁」之名,內容涉及赤壁之遊,情節設計卻迥然不同,非 但不合史實,甚或光怪陸離,呈現有別於東坡文風的俚俗趣味,嫻熟赤壁 詞賦的讀者或可相互映觀,聊資談助。 關於戲曲中所呈現的東坡形象,學界較少關注 4,筆者歷來的研究也較 為集中於探討東坡在文藝美學思想上所建樹的典範意義,東坡十足保有「 文化偶像」般的崇高地位,然而,經由劇作家天馬行空的想像和生花妙筆 的鋪陳,開展了普羅大眾對於東坡的認識,是嚴肅地仰望東坡的智慧光環 之餘,值得一瞥的角落。 二、赤壁之遊的劇本內容 (一)元雜劇《蘇子瞻醉寫赤壁賦》 無名氏《蘇子瞻醉寫赤壁賦》5,依元雜劇的格式一本四折,由正末扮 東坡一人主唱,劇情第一折描述元祐年間東坡應舉,官拜端明殿大學士, 王安石(1021-1086)於家中設宴,請秦觀(1049-1100)與賀鑄(1052-1125)作陪, 2 關於「赤壁圖」的創作,詳參衣若芬:〈戰火與清遊:赤壁圖題詠論析〉,《故宮學 術季刊》18 卷 4 期(2001 年夏),頁 63-102。 3 參看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彙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年)。 4 游宗蓉:〈從仕宦經歷論戲曲中的蘇軾形象〉,王靜芝、王初慶等著:《千古風流: 東坡逝世九百年紀念學術研討會》(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 年),頁 819-858 。 5 隋樹森編:《元曲選外編》(北京:中華書局,1959 年),第 3 冊。據脈望館鈔校本古 今雜劇第 21 冊 (《古本戲曲叢刊》四集)。 2
  • 3.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王夫人「聞知蘇軾胸懷錦繡,口吐珠璣,有貫世之才」,為一睹東坡風采 ,隱身家樂侍女之中,為東坡把盞斟酒,不意席間金釵斜墜,羅帕難掩手 ,東坡乘醉作〈滿庭芳〉一首戲之,其詞曰: 香靄雕盤。寒生冰筯。畫堂別是風光。主人情重。開宴出紅妝 。膩玉圓搓素頸。藕絲嫩新織仙裳。雙歌罷虛簷轉月。餘韻尚 悠揚。人間何處。有司空見慣。應謂尋常。坐中有狂客。惱亂 愁腸。報道金釵墜也。十指露春 笋 纖長。親曾見全勝宋玉。想 像賦高唐。 王安石聞之,甚覺無禮,呈報聖上,東坡遂貶黃州。 第二折為邵雍(1011-1077)、秦觀與賀鑄於風雪中餞行送別的場面,東 坡思及與王安石「俺兩箇十年舊,到今日一旦休」,詩酒惹禍,不勝唏噓 ,邵雍則無端自報家世身平,並要東坡牢記,東坡啟程後,邵雍作詩云: 「生於太平世,死於太平世。客問年幾何,六十有七歲。俯仰天地間,浩 然獨無愧。」預測自己將於「熙寧丁已孟秋癸丑」疾終,為東坡釋罪還朝 埋下了伏筆。 第三折前穿插楔子,東坡「到此黃州一載有餘,活計艱辛,妻子炊爨 ,無計可施」,前往求見黃州刺史,勢利的刺史佯稱睡覺,推托不見,然 後進入本劇的正題,黃庭堅與佛印禪師請東坡同遊赤壁。東坡云:「自到 黃州,每日與此二賢友交談作伴」,七月十五日,三人夜遊赤壁,只見月 白風清,景物稀奇,山花可愛,江聲聒耳,東坡唱道: 【調笑令】你道是水聲,響泠泠。呀,抵多少流盡年光是此聲 。翠巍巍一帶高山靜,看人間國祚豐盈。則願的吾皇萬歲社稷 興。有江山依舊青青。 佛印吹簫,東坡口誦〈赤壁賦〉全文,追歡暢飲,不覺東方漸曉。 第四折呼應第二折所透露的訊息,寫邵雍辭逝,聖上要邵雍家譜,勒 立碑文,其子不曉,唯東坡知其詳細,故而命東坡回朝,復還舊職,當初 避而不見的黃州刺史也攜酒來涎臉陪罪,接著藉殿頭官之口,復述了東坡 遭遇的始末,最後以「托賴著一人有德黎民樂,萬載千秋仰聖皇」作結。 (二)明雜劇《赤壁遊》 3
  • 4.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明代許潮(約 1619 前後)的《赤壁遊》 6 雜劇由生扮東坡,末扮山谷, 淨扮佛印,全劇描寫三人夜遊赤壁,追想三國,月旦三國人物,與元雜劇 《蘇子瞻醉寫赤壁賦》不同的是,關於東坡謫黃州的事由較為合乎史實, 劇中東坡云:「前居內翰,因詩遭謗,貶黃州團練副使,近有黃山谷,遠 來探望,今當七月十五,欲操一舟,攜取酒殽去請他,與佛印禪師往赤壁 一遊。」 三人泛舟之際,東坡云: 「今夜之遊,儒釋俱有也,缺一羽衣。」作家 安排了外扮漁父,自稱為唐朝張志和的後身,「朝為黃鶴,夜托漁翁」,借 獻魚而與三人清話一番,東坡〈後赤壁賦〉中有魚無酒「歸而謀諸婦」的 情節,在本劇變成漁父「於薄暮舉網獲魚,巨口細鱗,狀若松江之鱸,欲 鬻諸市,歸而謀諸婦,婦曰不可,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今夜月白風清,必有賢人,來遊赤壁之下,可并魚與酒獻之,求聞一夕 之談。」漁父受邀,更換黃冠羽衣而登舟,四人湊成三教,果如東坡所願 。 東坡思及赤壁之戰而云: 「今山水星月,相照若昔,而英雄何寥寥也, 吾四人遊賞於此,幸各能詩,可將曹孟德、孫仲謀、劉玄德、周公謹,寫 作四鬮,各拈取一鬮,吟詩一首,以見弔古斷案。」結果東坡得孟德,山 谷得仲謀,佛印得公謹,漁父得玄德,四人各依主題作七絕一首,並吟唱 一曲,眾皆將赤壁之戰歸功於黃蓋火攻妙計,感嘆曹、孫、劉、周四豪傑 而今安在,唯見江山如故,正如東坡所唱:「把古今愁。廊廟悶。聊付與 滄浪。」 (三)清雜劇《遊赤壁》 車 江 英 (康 熙 間 人 )的 《 遊 赤 壁 》 7 為 其 撰 寫 韓 愈 (768-824) 、 柳 宗 元 (773-819)、歐陽修(1007-1072)、蘇軾四名家故事的劇本之一,計為「考婿 6 《盛明雜劇.二集》,據 1925 年武進董氏誦芬室覆刻明刊本影印。 7 鄭振鐸纂集:《清人雜劇》(初.二集合訂本)(香港:龍門書店,1969 年)。據哈佛大學 漢和(燕京)圖書館藏本影印。又參傅惜華:《清代雜劇全目》(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81 年)。 4
  • 5.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 「歸院」 「送別」 「赤壁」以及「後晤」 、 、 、 ,五齣之中,只有「歸院」和 「赤壁」與東坡有關,「考婿」 「送別」以及「後晤」則為秦觀之軼事。 、 「考婿」寫的是蘇小妹三試少游的故事,亦見於《醒世恆言》 ,新郎倌 秦少游分別通過限「新、寅、賓」三個韻作催妝詩句、以詩句猜古人姓名 、寫作七字對等三關試題,贏得蘇小妹的芳心。「送別」和「後晤」寫的 是秦少游在長沙與楚女黃義姑的韻事,黃姑娘唱別一夜風流的秦少游,倆 人殷勤繾綣,離情依依。三年後,秦少游結束郴州謫居生涯,經過長沙, 當初應允託付終身的黃姑娘仍然癡心守待,倆人再續前緣。 「歸院」寫東坡得意於翰林,眾歌妓插花獻酒,唱東坡詞,王安石見 東坡金蓮歸院,暫避鋒頭;司馬光(1019-1086)當面道賀;呂惠卿(1032-1111) 則遭了東坡一頓搶白。 「赤壁」寫黃庭堅、佛印與東坡同遊赤壁,外扮山谷、生扮東坡、末 扮佛印,三人來到赤壁山下,東坡唱道: 【折桂令】 俺只見 碧巍巍橫江天塹,千尺懸崖,石瀉紅泉。 是誰 把 鬼斧攻堅,神工開面,峭壁臨川。還看那 臥虬龍,噓風游偃, 不覺的 棲鶻兔,遶樹驚顛。 這石壁呵 赤脂染醉,絳雪飛懸。 記不盡 漢曆秦年, 那管得 水滴石穿。 正追古思今,佛印曰: 「蘇公,這往事且休憑弔,你看江上清風,山間 翠靄,取之無禁,用之不窮,我和你挾飛仙以遨遊,豈不快哉樂甚。」於 是提議大家行酒令,船上的小旦也來行令助興。 山谷唱道: 【江兒水】憑弔當年事,水岸邊,推敲好句龍吟遍。范子歸, 胡智囊,羡李膺送客仙舟遠,風景河山迎面。擊節中流, 和你 局外閒情消遣。 接著是搖船的淨、丑、小旦陸續獻舞,東坡、山谷和佛印即席賦詩以 贈,梢公提醒大家日落西山,眾人盡興而歸。 (四)清傳奇《赤壁記》 5
  • 6.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姜鴻儒(康熙間人)的《赤壁記》 8 傳奇共二十齣,鋪敘東坡一生事蹟, 其內容計為: 「訓子」 :蘇洵(1009-1066)將欲宦遊四方,喚東坡兄弟,勸勉二人端品 節,向學問。 「 姞」:東坡迎娶青神王氏。 「謁張」 :東坡拜謁張安道(1007-1091),請教「致君之道」「澤民之道 、 」與「治心之道」。 「鄉薦」:東坡中式鄉貢進士,全家歡喜。 「識拔」 :歐陽修任主試,以〈刑賞忠厚之至論〉為考題,閱卷時拔擢 東坡,因疑其為曾鞏(1019 1083)所作,故列之為第二。東坡晉見歐陽修, 對於文中「堯曰殺之三,臯陶曰宥之三」的典故出處,東坡回答:「想當 然耳。」 「制科」 :宋仁宗(1010-1063)舉行制科大典,東坡子由應試,舉賢良方 正,仁宗曰:「朕得二真宰相,留之子孫,他人輔佐太平足矣。」殿前賜 飲,同觀宮女樂舞。 「邸召」:英宗(時為皇子)(1032-1067)召東坡入翰林。 :東坡任杭州通判,舉行鄉場,職司監試,夢文昌帝君問士子 「監試」 中額,蓋東坡乃奎星下降也,又夢嫦娥持桂花相贈解元,仙女妙舞婆娑。 「納姬」:東坡納朝雲為妾,朝雲能歌善舞,相伴杭州。 「詩案」 李定舒亶向神宗稟奏東坡詩怨謗侮慢,太后、王安禮 : (1034-1095)、蘇轍(1039-1112)等請求寬解,東坡謫黃州團練副使,本州安 置。 「前遊」 :依〈赤壁賦〉文意,東坡與客泛舟遊於赤壁之下,客有吹洞 簫者,東坡弔古傷今,意緒慨然。 「後遊」 :依〈後赤壁賦〉文意,東坡與二客再遊赤壁,東坡攝衣上山 ,嘯傲凌空,而後返而登舟,放乎中流,適有鶴掠舟西去。歸家後,東坡 夢見道士,夢寤後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8 《古本戲曲叢刊.五集》第 18 函,56 冊。據上海圖書館藏清康熙九經堂刊本影印。 6
  • 7.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報陞」 :東坡遷知汝州,復知登州,又得朝報,欽召入京,授起居舍 人,節節高陞。 「歸院」 :東坡官拜翰林學士,朝見太后及哲宗(1077-1100),念先帝三 人泫然。 「參禪」:東坡至金山寺見佛印禪師,兩人機鋒相對。 「和番」:蘇轍奉使契丹,大蘇名聞域外。 「築堤」:東坡杭州發賑,西湖築堤,以防水旱。 「還朝」:東坡奉召到京,改除翰林承旨,呈表謝恩。 :秦少游、黃山谷探望東坡,拜讀東坡新著,得知東坡將陞為 「訪學」 兵部尚書。 「團圓」 :東坡在都,王夫人、朝雲、子由、兩位公子皆聚一堂,皇恩 日重,一門顯榮。 三、赤壁之遊的戲劇表現及其文化意義 現存的四本關於東坡赤壁之遊的劇本正好分別為不同的表現形式,可 以得窺劇作家對於東坡形象的模塑,以及雜採小說家言所營造的特殊趣味 ,這些作品都不合史實,不僅與東坡的生平際遇相違,甚或時序錯置,元 雜劇無名氏的《蘇子瞻醉寫赤壁賦》尤其嚴重。儘管元代已有費唐臣的《 蘇子瞻風雪貶黃州》雜劇,寫東坡因反對新法,觸怒王安石,風雪中貶謫 黃州,數年後赦罪還朝 9 ,《蘇子瞻醉寫赤壁賦》不論是關於東坡謫遷的理 由、風雪中相送的情景,都出自劇作家個人的想像,即使〈滿庭芳〉詞見 諸東坡詞作,但也不可能因調戲王安石夫人而書,更離譜的是,該劇先寫 東坡元祐應舉,後又云熙寧年間邵雍過世,完全不顧歷史的發展事實。 誠如本文起首李日華所言,黃庭堅與佛印未嘗至黃州,何來與東坡同 9 [元]費唐臣:《蘇子瞻風雪貶黃州》(北京:商務印書館,1958 年)。據北京圖書館 藏古名家本影印。 7
  • 8.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遊赤壁的機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姜鴻儒的《赤壁記》之外,其他 三個劇本都描寫了三人同遊的場面,許潮的《赤壁遊》增加了扮成道士的 漁父,而有所謂「湊成三教」之說;車江英的《遊赤壁》舟中還有小旦作 陪,這些人物將原本是憂心悄悄,藉訪古以抒懷的東坡赤壁之遊轉化為縱 情山水的賞心樂事。許潮的《赤壁遊》還保留了一些詠史的意味,車江英 的《遊赤壁》裡搖船的淨、丑、旦,或舞達摩、舞羅漢,或扮觀音,熱鬧 非凡,相形之下,忠於原著的姜鴻儒《赤壁記》就顯得中規中矩,至少在 其中的「前遊」和「後遊」兩齣沒有太多誇張的渲染。 劇作家為何要安排山谷與佛印兩人和東坡同遊赤壁?以東坡赤壁二賦 流傳之廣,文名之盛,甚至可以視為東坡的代表作的情形看來,劇作家不 可能不曉得「真正」的赤壁漫遊是怎樣的景況,這種顯然刻意的「虛構」 是否隱含了意欲藉著違逆史實而達到順遂理想情境的渴望?一位是與之 並稱的詩人;一位是提點慧心的禪僧,東坡與山谷、佛印皆可謂亦師亦友 ,筆記叢談中關於東坡和佛印的交鋒戲謔趣聞,加深了讀者對於佛印的印 象,赤壁之遊如果要成為千古絕唱,怎可無此二人相伴?在歷史大敘述 (grand narrative)和文化香火的傳遞過程中,潛藏於非主流的心聲或許正能 夠憑著「竄改」 「胡謅」 「道聽塗說」得到發言的機會,俗之又俗的民間 、 、 品味,也正好透過劇作家之筆展現其蓬勃的活力,於是,看戲的觀眾和吟 誦東坡文章的讀者各自經由所選取的「文本」認識各自所喜愛的東坡。 此外,劇本中動輒感念的浩蕩皇恩,以及東坡得意科場,平步青雲的 沾沾自喜也都顯見劇作家的意識型態與價值觀,貶謫黃州、遊歷赤壁是通 往榮華之路上的波折,試煉過後,苦盡甘來,終於結局圓滿。 西方學者對於戲劇理論和文化現象的理解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剖析這 四個劇本的文化意義。Keir Elam 指出:「劇本表現的基本原則,就是虛構 已知為假定的現實世界。」因此劇本的世界是角色與觀眾的次生世界 (subworlds),劇作家的描述使得次生世界「現實化」(actualization) 10,即使 我們對於本文所討論的四個劇本的演出情況並不清楚,單單將劇本作為一 種平面的文字表達,就「虛構」的層次而言也是成立的,不合史實的劇情 10 Keir Elam, The Semiotics of Theatre and Drama (London; New York : Routledge, 1980), pp.110-117. 8
  • 9.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是否會受到習慣並且堅持歷史文本的讀者質疑?這是赤壁之遊劇本能否 永續存在的關鍵。也就是說,讀者(或觀眾)是否接受從前後〈赤壁賦〉衍 生出的「次文本」,認同其「虛構」的價值,從而欣賞其「重寫」乃至「 挑戰」經典的行為,是值得考慮的問題,畢竟東坡的事蹟具有歷史的權威 性。 筆者以為:與北宋神宗元豐年間相隔數百年,劇作中的時空場景不在 於「還原」,而在於「表現」,提供讀者(或觀眾)一個「發生事件」的舞台 ,然後由角色與觀眾共同將之落實,在閱讀、搬演劇本或觀賞演出時信其 為真,從這一個角度來看,「荒謬」 「無稽」反而可以營造某種「嘉年華 、 」(carnival)式的效果,使得「虛構」的「罪名」得以減輕。借用巴赫金( 或譯巴赫汀,Bakhtin, 1895-1975) 的說法,巴赫金指出民間大眾文化具有 「狂歡節」(音譯作「嘉年華」)的特質,是文化轉型期「眾聲喧嘩」 (heteroglossia)的具體實踐,他認為:「在社會危機和文化斷裂的轉型期, 狂歡節作為一種文化現象,以歡樂和創造性的盛大節慶的形式,來實現不 同話語在權威話語遁隱的時刻的平等對話與交流。」11 赤壁之遊劇本的創 作便如同在前後〈赤壁賦〉典律化過程中,用迥異於賦體的文類和語言形 式(曲)對於東坡名篇的反應和企圖對話,雖然其內在的「對抗」意識未必 很強,但是「戲擬」(parody)的成份仍不可輕忽,赤壁之遊在劇作家的筆下 帶有積極尋樂的傾向,以《蘇子瞻醉寫赤壁賦》為例,佛印對東坡說道: 子瞻,如此景物,何不作歌,發一笑耳。 於是東坡援筆,寫就〈赤壁賦〉,最後唱: 【尾聲】愿忘憂樂矣乘詩興,翫赤壁千尋浪鳴。脫離了眼前愁 ,思量起夢中境。 11 劉康:《對話的喧聲:巴赫汀文化理論述評》(台北:麥田出版社,1995 年),頁 17 。又參 Mikhail Mikhailovich Bakhtin, translated by Hélène Iswolsky, Rabelais and His World(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4). Mikhail Mikhailovich Bakhtin, translated by Caryl Emerson and Michael Holquist, The Dialogic Imagination: Four Essays (Austin :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81). 9
  • 10.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許潮《赤壁遊》裡,佛印以插科打諢製造喜感,佛印拈鬮得周公瑾, 作家寫道: [淨揖吟科]曹公東下起菩提,周瑜豈肯善皈依。百千萬億都 焚盡,麼呵般若波羅蜜。[眾笑科]如何都是釋語,正謂之三 句不離本身。[淨]小僧所讀者經,故滿口都是經。[生]終 不道你讀史,滿口也是屎麼? 姜鴻儒《赤壁記》〈前遊〉中,東坡唱: 【山桃紅】[生唱]這日暮天,移人便,月下星前,只把江波 點。歡歌醉眠,也沒有將迎態,也沒有慢遲緣,也沒有怨尤心 ,俗情牽。脫卻了世情兒心中轉,只得惟有弄月吟風意快然, 亦那用心交戰,襟懷淡焉,不如那月落江頭隨處眠。 車江英《遊赤壁》裡加入了行酒令的活動,佛印出的題是: 「要兩個字 顛倒相似,下面各用詩一句,破意叶韻」,酒令行來,既是作詩對句,又 似謎語,諧趣橫生。 其實,除了許潮通篇都寫赤壁之遊之外,其他三個劇本裡東坡等人的 覽勝遊觀都只是劇情之一,也不是情節的轉捩點,作家絞盡腦汁,加油添 醋,不能割捨這一片段,或許因為可以藉著赤壁之遊張顯主角的身份,烘 托作品的整體氣氛,更可能是著迷於赤壁之遊山川、風月、歷史、個人之 間的相互交融,所達到的和諧境地。筆者曾經指出:後人閱讀東坡赤壁詞 賦和欣賞赤壁圖,乃至於仿傚赤壁之遊的「壽蘇會」等等,均帶有緬懷古 道,神遊故地的儀式意味 12 。戲劇表演本身也如同一種儀式,中國戲曲藝 術的程式化形態,則更加強了其中的儀式行為,赤壁之遊的舞台搬演,無 論是以如何的面貌展示,不僅是複製和再現歷史的吉光片羽,而是為文化 創生新的質素,弭除士庶的分野,讓家喻戶曉的蘇東坡,藉著通俗化的假 扮,恆久維持他「風流才子」的形象。 12 衣若芬:〈戰火與清遊:赤壁圖題詠論析〉,前引文。 10
  • 11. 劇作家筆下的東坡赤壁之遊 四、結語 本文分別介紹了元代以來以東坡赤壁之遊為內容的四個劇本,這些劇 本把經典塗脂抹粉,包裝成帶有娛樂效果的文化產品,在強大的正統敘述 之餘,各彈別調,其情節關目各有特色,元代無名氏的《蘇子瞻醉寫赤壁 賦》最為夸誕不羈,清人姜鴻儒的《赤壁記》最為合於東坡原著。「據實 」與否並非筆者衡量其作品藝術價值的標準,相反地,聽出潛伏於反常的 「雜音」裡的內在幻想和期望,才是這些劇本引人入勝之處。 11